黄庆华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饲料非淀粉多糖组分分析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饲料非淀粉多糖组分分析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饲料样品准备、饲料样品前处理、总非淀粉多糖组分解离、不溶性非淀粉多糖组分解离、非淀粉多糖组分解析。本发明采用乙酸酐衍生的气相色谱法解析饲料非淀粉多糖组分,准确获取饲...
- 陈亮张宏福黄庆华高理想
- 文献传递
- 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12
- 2015年
- 通过引入外源基因的途径对农作物进行遗传改良,转基因技术已经在作物的抗虫、抗除草剂、抗病、抗旱等方面显现出了巨大的潜力。2013年全球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经比1996年首次种植面积增长了100多倍,达到1.75亿hm2,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大部分则用于动物饲料原料,因此,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在畜禽体内消解和转移规律以及转基因成分对畜禽营养、生长、健康等方面的影响是社会关注的焦点。笔者在提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特别指出转基因作物饲用安全性评价与食用安全性评价的特殊性;讨论和分析转基因作物评价所应该遵循的科学原则;概述抗虫作物、抗草甘膦作物和转植酸酶基因玉米中转基因成分的特性;侧重分析了饲料中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转移,转基因饲料的营养价值和饲料养分效价评定,重点剖析转基因饲料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和肠道微生态影响的研究进展。从短期、长期和多代效应综合分析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转基因饲料中外源基因和外源蛋白未发现从饲料中转移到畜禽组织、器官和血液中,仅少量残存于消化道前段的食糜中;转基因饲料也没有对畜禽营养、免疫、繁殖、肠道健康产生不利作用。但目前还需深入探讨试验材料的选择和相关信息的准确描述、转基因成分在畜禽体内的消解和转移的方法、转基因饲料对畜禽繁殖、免疫以及长期多代的作用研究,以期为建立和完善转基因饲用安全评价体系提供参考。
- 陈亮黄庆华孟丽辉邢焕姚斌杨晓光张宏福
- 关键词:转基因饲料转基因成分畜禽安全性评价
- 仿生法评定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分析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原料及饲粮体外总能消化率以及酶水解物能值,为转基因玉米的营养实质等同性仿生评定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使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饲料原料和饲粮在鸡胃肠道的消化过程,分析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的3种玉米-豆粕饲粮在不同体外模拟消化阶段的干物质消化率、总能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抗草甘膦玉米和转Bt基因玉米以及对应饲粮在常规概率成分含量上是相似的。抗草甘膦玉米及饲粮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及饲粮相比,在干物质和能量胃消化率、全消化道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上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转Bt基因玉米全消化道总能消化率低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P=0.03,变异系数=0.50%),对应玉米饲粮的酶水解物能值则高于同源非转基因玉米饲粮(P=0.02,变异系数=1.12%),但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的误差范围内(变异系数≤1.64%)。由此可见,抗草甘膦玉米的酶水解物能值与同源对照玉米没有差异,而转Bt基因玉米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但所有的测值均处于仿生消化系统的测试误差之内。仿生法发现的差异是否具有生物学意义有待体内试验验证。仿生法可为转基因饲料营养等同性研究提供一种新方法。
- 钟儒清陈亮高理想黄庆华刘蕾张宏福
- 关键词:干物质消化率
- 猪饲料碳水化合物消化、降解和转移以及对能量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自1864年Henneberg与Stohmann首倡概略成分分析方法以来,该饲料养分的测试方法已沿用1个半世纪,基本保持原体系未变。由于碳水化合物组分特别是多糖成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分析方法和分析层次不断的完善和改进,大致经历了Weende纤维—Van Soest纤维—总饲粮纤维的发展和革新。饲料碳水化合物组分的营养价值受到饲粮结构、畜禽品种、生理阶段、环境条件、饲养管理等种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同时碳水化合物组分又影响其他饲料养分效价和能量利用率。因此,本文从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内涵和分类入手,侧重分析了饲粮碳水化合物在猪体内的消化、降解和转移规律,并对饲粮碳水化合物对能量利用率影响的作用机理作出相应的阐述,旨在为提高猪饲料转化效率提供参考。
- 张宏福黄庆华陈亮
- 关键词:降解
- 饲粮纤维类型对育肥猪碳水化合物多糖组分消化率的影响
- 本试验旨在研究菊粉(低黏度、高发酵型饲粮纤维)和CMC(高黏度、低发酵型饲粮纤维)对育肥猪碳水化合物多糖组分的表观回肠消化率(AID)、表观全消化道消化率(ATTD)以及后肠发酵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6头回肠末端安装T...
- 黄庆华陈亮高理想张宏福
- 关键词:碳水化合物消化率
- 文献传递
- 不同玉米品种籽粒中营养成分含量及相关性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不同玉米品种淀粉、非淀粉多糖(non-starch polysaccharides,NSP)及常规养分的含量和组成,并探索各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方法】基于国家畜禽养殖数据中心收集的14个品种的玉米样品,分别测定各玉米品种的淀粉、非淀粉多糖各部分以及常规养分的含量,并用主成分分析及简单相关分析研究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淀粉为玉米籽粒中最主要的组分,占干物质的70.97%~76.98%,其次为粗蛋白,占干物质的7.86%~10.34%,然后是NSP,占干物质的6.98%~9.76%。NSP中阿拉伯木聚糖(arabinoxylans,AX)和纤维素含量最高,并且不可溶性NSP(insoluble NSP,INSP)含量远高于可溶性NSP(soluble NSP,SNSP)。此外,玉米中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不高,分别占干物质的3.55%~4.98%和1.08%~1.49%。淀粉含量与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总NSP(total NSP,TNSP)、INSP和不可溶性AX(insoluble AX,IAX)的含量之间具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TNSP与INSP和纤维素含量具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INSP与粗灰分、纤维素含量,以及IAX均呈现显著的正相关(P<0.05);SNSP与β-葡聚糖、纤维素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而与总AX(total AX,TAX)和可溶性AX(soluble AX,SAX)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TAX与IAX呈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粗蛋白、粗灰分、TAX和IAX与阿拉伯糖/木糖(arabinose/xylose,A/X)(TAX)和A/X(IAX)均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且A/X(TAX)和A/X(IAX)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r=0.99,P<0.01)。【结论】不同品种玉米养分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玉米干物质中淀粉、粗蛋白和非淀粉多糖含量最高,非淀粉多糖中阿拉伯木聚糖及纤维素为主要组分。各化学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 李凯黄庆华钟儒清陈亮袁维峰张宏福
- 关键词:玉米淀粉非淀粉多糖
- 不同类型纤维对育肥猪养分消化率和后肠发酵的影响
-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类型纤维对育肥猪养分和能量消化率以及后肠发酵的影响。选取6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去势公猪(长白猪×大白猪,初始体重=56±1.5 kg),采用有重复的3×3拉丁方设计,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基础饲粮和用羧...
- 高理想陈亮黄庆华孟丽辉张宏福
- 关键词:育肥猪消化率
- 文献传递
- 乙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非淀粉多糖含量时适宜称样量确定依据的研究被引量:14
- 2015年
- 本试验旨在探讨乙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非淀粉多糖(NSP)含量时的适宜称样量和变异程度,为确定该方法的测试精度与变异因素提供参考。试验1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选取0.10、0.15、0.20、0.25、0.30、0.40和0.50 g 7个参比饲粮纤维的称样水平量,每个水平设3个重复,分别测定可溶和不可溶NSP含量。试验2在适宜称样量范围内,利用参比饲粮纤维分析方法的变异系数,设2个批次,每个批次3个重复。试验3在适宜称样量范围内,测定玉米、豆粕、小麦、小麦麸、棉籽粕、菜籽粕、甜菜籽粕、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和燕麦麸饲料原料中NSP含量。结果显示:1)0.10、0.15、0.20和0.25 g水平所测得总NSP含量(21.33%~21.88%)无显著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0.30、0.40和0.50 g水平(18.06%~19.32%,P〈0.05)。随称样量的增加(0.10~0.25 g)不溶NSP含量逐渐增加,但差异较小,到0.25 g水平时达到最大值(20.14%),然后线性降低(P〈0.05)(0.30~0.50 g)。2)2个批次各单糖、糖醛酸和总NSP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可溶性NSP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1.57%,不可溶性NSP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低于3.19%,总NSP批内、批间和总变异系数均在3.01%以内。3)饲料原料中总NSP含量为8.59%~65.59%,不可溶性NSP含量均高于可溶性NSP含量,组成NSP的主要单糖为阿拉伯糖、木糖和葡萄糖,谷物副产品中总NSP含量高于完整谷物。结果表明,本试验条件下乙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所称取样品中NSP含量应不超过55 mg(0.25 g参比饲粮纤维中NSP含量),测定的总NSP含量变异性可控制在3.01%以内。
- 黄庆华陈亮高理想刘强卢凌唐湘方刘蕾张宏福
- 关键词:饲料原料非淀粉多糖
- 大肠酶对猪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及与非淀粉多糖组分的关系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研究大肠酶对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试猪饲料原料的体外干物质消化率(DM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大肠酶条件下非淀粉多糖(NSP)组分与DMD和体外总能消化率(GED)的关系,为完善体外模拟胃-小肠-大肠三步消化方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4个处理,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饲料原料胃和小肠消化后,分别使用对照组(去离子水)、纤维素酶、Viscozyme酶和仿生酶(由纤维素酶、木聚糖酶、β-葡聚糖酶和果胶酶组成)模拟大肠阶段的消化。每个处理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分别测定玉米、大豆粕、小麦麸、玉米DDGS、苜蓿草粉和大豆皮的DMD、GED和EHGE。并使用乙酸酐衍生化气相色谱法测定6种饲粮原料NSP含量和组分。分析饲料原料NSP组分与DMD及GED的相关关系。【结果】(1)在对照组中,玉米的DMD最高,达到了81.51%,相应的EHGE为15.39 MJ·kg^(-1),而大豆皮的DMD最低,只有10.60%,相应的EHGE只有2.42 MJ·kg^(-1)。(2)3种模拟大肠酶均显著提高了玉米、大豆粕和大豆皮的DMD(P<0.01),提高了大豆粕和大豆皮的EHGE(P<0.01)。但纤维素酶作用下苜蓿草粉、玉米DDGS的DMD和EHG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Viscozyme酶作用下小麦麸、玉米DDGS的DMD和EHGE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仿生酶显著提高了6种饲料原料的DMD(P<0.01),显著提高了除玉米DDGS外的其他5种饲料原料的EHGE(P<0.01)。(3)不同的大肠酶对不同饲料原料体外消化率的提升程度不同。在6种原料中,纤维素酶对小麦麸的DMD和EHGE提升程度最高,分别达到了5.89%和1.03 MJ·kg^(-1),而只使大豆粕的DMD和EHGE提高了1.26%和0.36 MJ·kg^(-1);Viscozyme酶对大豆皮体外消化率的提升程度最高,分别使其DMD和EHGE提高6.01%和1.02 MJ·kg^(-1)。仿生酶对小麦麸的DMD和EHGE的提升程度最高,达到了6.59%和1.37 MJ·kg^(-1)。(4)6种饲料原料
- 高理想陈亮黄庆华钟儒清张立兰张宏福
- 关键词:体外法非淀粉多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