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安明
- 作品数:32 被引量:153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烟草总公司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小麦单株产量与株高的QTL分析被引量:35
- 2011年
- 【目的】在QTL水平上揭示株高与产量的遗传关系及株高对产量的影响,为小麦高产育种株高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分别包含229和485个家系的2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recombinant inbred lines,RIL)潍麦8号/烟农19(WY)和潍麦8号/济麦20(WJ),绘制2个较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在3个环境下对单株产量和株高性状进行测量评价及非条件和条件QTL分析,研究株高与产量QTL的相互关系及排除株高影响后单株产量QTL效应的变化,探讨群体大小对QTL定位精度和准确性的影响。【结果】在WY群体中检测到5个单株产量QTL和15个株高QTL,其中,8个QTL解释大于10%的表型变异,3个为一因多效QTL;条件QTL分析表明,3个单株产量QTL与株高QTL无关,2个单株产量QTL的效应完全或部分由株高QTL所贡献,1个单株产量QTL的效应被株高QTL抑制。在WJ群体中检测到7个单株产量QTL和11个株高QTL,其中1个主效株高QTL加性效应值为8.82 cm,可解释20.68%的表型变异;条件QTL分析表明,5个单株产量QTL与株高QTL无关,2个单株产量QTL的效应完全由株高QTL所贡献。大群体WJ检测到的QTL效应值比小群体WY小,但LOD值高。【结论】株高与产量的关系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一因多效或紧密连锁、株高QTL对产量QTL表达的贡献与抑制、环境效应以及与其它性状的互作等。不同遗传背景、不同生态环境下株高对产量的贡献是各个因素相协调的结果,高产育种中对株高的选择在不同背景下应该有所区别;与小群体相比,大群体检测QTL的精度和准确性更高。
- 丁安明崔法李君赵春华王秀芹王洪刚
- 关键词:小麦株高
- 枯草芽孢杆菌TBWR1、其应用及所得防治剂
- 本发明提出一种枯草芽孢杆菌TBWR1、其应用及所得防治剂,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该枯草芽孢杆菌TBWR1,保藏编号为CGMCC No.21882,于2021年3月9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本发明...
- 丁安明陈志华杨兴有余祥文王卫锋孙玉合
- 文献传递
- 小麦关联RIL群体遗传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 本研究以分别含有229(潍麦8号/烟农19,WY)和485个(潍麦8号/济麦20,WJ)家系的两个关联重组自交系群体(RIL)为材料,利用SSR、EST-SSR、RAPD、SRAP、STS和ISSR等基因组引物构建了两张...
- 丁安明
- 关键词:小麦产量性状分子标记
- 基于基因组的绒毛状烟草和林烟草microRNA及其靶基因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填补绒毛状烟草(Nicotiana tomentosiformis)和林烟草(Nicotiana sylvestris)在miRNA相关领域的研究空白,揭示普通烟草(Nicotiana tabacum)的生长发育调控机理。【方法】在绒毛状烟草和林烟草全基因组中预测并分析miRNA及其靶基因,通过同源比对及miRNA前体二级结构特征进行预测:参考序列在绒毛状烟草和林烟草基因组的比对中,允许最多1—2个错配;miRNA二级结构为经典茎环结构,其中MEF最大值为-25,MEFI最小值为0.85,预测的miRNA与已知的同一家族的miRNA位于发夹结构的同一条臂上;去除E值小于等于1e-6的编码蛋白的序列。【结果】在绒毛状烟草中得到39个家族的162条miRNA,包括14对正/反义miRNA和5个基因簇。在林烟草中得到40个家族的169条miRNA,包括13对正/反义miRNA和3个基因簇。2个野生烟草在保守度高的miRNA家族中,其成员分布相似,且成员数相近。在保守度相对较低的家族中,2个野生烟草其成员分布差异较为明显,其中,miR5021、miR5203等9个家族仅在绒毛状烟草中有成员,miR1446、miR1509等10个家族仅在林烟草中有成员。2种野生烟草的正义miRNA与反义miRNA都有着1—4个碱基差异,这些差异位点在不同的家族中呈现出偏好性,而且在2种野生烟草中偏好性相似:miR164家族的9、12、13个碱基处,miR172家族的1、21个碱基处,miR396家族的2、17个碱基处,miR399家族的15、20个碱基处。2种野生烟草的基因簇主要是由miR156、miR169家族组成,其前体的间距小于350 nt,同时在绒毛状烟草中首次发现miR6019/miR6020基因簇。以普通烟草的unigene数据库作为靶基因集进行预测与分析,在绒毛状烟草122条miRNA中得到749个靶基因,去掉重复基因得到非冗余靶基因206条,其中89条(43%)得到GO功能注释;在林烟草中117条miRNA得到650个靶基因,去掉重复基因得到非冗余靶基因169条,其中78条(46%)得到GO功能注释。在分子功能方面,大多数靶�
- 李凌张磊晁江涛龚达平李凤霞王倩丁安明陈雅琼孙亭亭孙玉合
- 关键词:MIRNA生物信息学基因组
- 小麦重组自交系群体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以潍麦8号与济麦20为亲本构建的重组自交系群体RIL-8的468个系为材料,利用SDS-PAGE技术检测分析了其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及亚基组合构成特点。结果表明:供试RIL-8群体在Glu-A1、Glu-B1和Glu-D1三个位点共检测到12种等位变异,其中Glu-A1位点2种,Glu-B1位点5种,Glu-D1位点5种;共检测到23种HMW-GS组合,其中2种亲本类型,21种新类型;不同HMW-GS和亚基组合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存在较大差异。
- 李君丁安明崔法王洪刚
- 关键词:小麦重组自交系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
- 烟草DXS基因的克隆及其亚细胞定位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从烟草cDNA中扩增出1-脱氧木酮糖-5-磷酸合成酶(DXS)基因(去除终止密码子TAA),并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分析。[方法]利用RT-PCR技术分离、克隆DXS,将烟草DXS基因与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重组构建亚细胞定位表达载体,转入根癌农杆菌LBA4404后注射侵染本氏烟烟草幼苗进行瞬时表达;并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转GFP植株的表达情况。[结果]显微镜观察发现,DXS和GFP融合蛋白仅在本氏烟叶肉细胞(尤其是保卫细胞)的叶绿体中产生绿色荧光,DXS基因在叶绿体中特异表达。[结论]DXS定位在叶绿体中,为接下来对DXS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李尊强王春军杨爱国丁安明冯全福徐剑焦惠鹏商堃宇
- 关键词:亚细胞定位叶绿体
- 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的鉴定
- 2021年
- 为探究快速评价烟草青枯病抗性的室内鉴定体系,并为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遗传规律的研究和选育优质抗性品种奠定试验基础。本研究选用EMS诱变烤烟品种‘翠碧一号’获得的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为研究对象,以野生型品种‘翠碧一号’、感病品种‘红花大金元’和抗病品种‘岩烟97’作为3个对照品种。在安徽和福建病圃开展病情调查,室内接种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接种烟草幼苗,探究5种青枯菌液接种浓度(OD600=0.1,0.2,0.3,0.4,0.5)的烟草幼苗的发病情况,确定最适的青枯菌液接种浓度。结合田间病情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明确室内伤根浸泡法在研究烟草青枯病抗性中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田间与室内病情鉴定发现突变体‘486-K’的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岩烟97’(P<0.05),认为抗性高于抗病品种‘岩烟97’,室内接种鉴定的最适青枯菌液浓度为3.8×10^(8) cfu/m L(OD600=0.3)。安徽和福建病圃的发病率与室内接种鉴定结果相比,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和0.933,说明室内鉴定采用伤根浸泡法能够准确判定材料的抗性水平。研究结果为其他烟草青枯病抗性材料的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 邹文莉牛文利杨华应巫升鑫周应兵余文程崖芝吴新儒丁安明代常波刘贯山孙玉合王卫锋
- 关键词:烟草青枯病突变体抗性
- 一种烟草打顶后抑制其侧枝生长的方法和材料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草打顶后抑制其侧枝生长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转基因烟草进行播种、育苗和移栽,并进行打顶;所述转基因烟草的基因组中插入有外源核酸;所述外源核酸包括化学诱导型启动子和致死基因;S2、在打顶后...
- 吕婧代常波陈雅琼丁安明高晓明孙玉合
- 文献传递
- 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和117-K的遗传分析被引量:5
- 2020年
- 烟草青枯病是一种典型的维管束细菌性病害,严重影响我国烟叶生产。为了解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的遗传规律和开发抗性相关分子标记,本研究选用EMS诱变烤烟品种翠碧一号获得的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486-K和117-K为研究对象,以翠碧一号和2个突变体为亲本,构建了两个不同的杂交组合,采用卡方检验和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方法,进行群体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卡方检验显示突变体486-K和117-K的F2代各病级株数呈正态分布,存在一定性状分离。“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分析发现突变体117-K的最优抗性遗传模型为2MG-A,即2对主基因为加性效应控制遗传,无显性效应和上位性效应,主基因的遗传效率为78.57%;突变体486-K的最优抗性遗传模型为2MGADI,即2对加性-显性-上位性主基因模型,上位性效应中以显性×显性互作和显性×加性互作效应较大,主基因遗传效率为88.34%。表明烟草青枯病抗性突变体的遗传方式以主基因效应为主,受环境影响较小。
- 邹文莉牛文利杨华应巫升鑫周应兵余文张兴伟吴新儒丁安明代常波刘贯山孙玉合王卫锋
- 关键词:烟草青枯病突变体主基因+多基因
- 番茄与烟草PPR基因家族分析及育性相关基因功能研究
- PPR基因家族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至关重要,参与质体基因转录后加工、调控细胞质雄性不育基因的表达、调控胚胎发育等。番茄与烟草基因组计划的完成,为其PPR基因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奠定了基础。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基因(Rf)除个...
- 丁安明
- 关键词:番茄育性恢复基因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