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出血
  • 12篇迟发
  • 11篇缺血
  • 10篇血管
  • 10篇脑缺血
  • 9篇脑血
  • 9篇脑血管
  • 8篇病理
  • 7篇血管痉挛
  • 7篇脑血管痉挛
  • 7篇痉挛
  • 6篇脑出血
  • 5篇蛛网膜
  • 5篇蛛网膜下
  • 5篇蛛网膜下腔
  • 5篇蛛网膜下腔出...
  • 5篇网膜
  • 5篇下腔出血
  • 5篇膜下
  • 5篇高血压

机构

  • 29篇吉林大学第一...
  • 13篇白求恩医科大...
  • 10篇白求恩医科大...
  • 6篇北京军区总医...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作者

  • 48篇刘多三
  • 22篇林世和
  • 20篇饶明俐
  • 12篇张昱
  • 9篇姜明辉
  • 7篇刘芳龄
  • 6篇欧阳一冰
  • 4篇杨同书
  • 4篇田玉旺
  • 3篇贾健民
  • 3篇祝世功
  • 3篇贾健平
  • 3篇吴江
  • 3篇祝捷
  • 2篇胡林森
  • 2篇张淑琴
  • 1篇李琦
  • 1篇张星
  • 1篇宋东林
  • 1篇邬英全

传媒

  • 22篇中风与神经疾...
  • 6篇中国神经精神...
  • 5篇白求恩医科大...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中华神经外科...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实用儿科杂志
  • 1篇佳木斯医学院...
  • 1篇解放军医学院...

年份

  • 1篇1997
  • 2篇1996
  • 5篇1995
  • 3篇1994
  • 4篇1993
  • 5篇1992
  • 8篇1991
  • 5篇1990
  • 12篇1989
  • 3篇1984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实验性脑缺血—再灌流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观察
1991年
对犬脑不同时间局部脑缺血—再灌流组织O_2^-相对水平及过氧化脂质水平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单纯缺血组与对照组相比禾见有意义的差别。再灌流组则存在有意义的差别。O_2^-相对水平在再灌流早期明显增高。过氧化脂质则呈现逐渐增高的趋势。
姜明辉刘多三林世和饶明俐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流损伤过氧化脂质
出血性脊髓炎二例的病理和临床
1991年
本文报告两例出血性脊髓炎,均为年青人,亚急性起病,表现为横贯性脊髓病,高预段病变引起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脊髓病理表现主要为中央部位出血,小血管扩张,内皮细胞增生,管壁纤维素样坏死,同时合并少量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免疫酶染色(ABC 法)证实 IgG 存在,考虑由变态反应引起。
刘群刘多三
关键词:脊髓炎出血性病理
wistar Rat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及行为学研究被引量:38
1992年
本文报告了Wistar Rat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及其行为学研究。病理发现海马CA_1、CA_4和PM区神经元严重受损;CA_2、CA_3、皮层、丘脑、纹状体中度损伤。行为学测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在水迷宫中游全程的时间比对照组显著延长(P<0.01),进入盲端的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在跳台试验中,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0.01)。结果表明Wistar Rat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后出现了显著的学习记忆障碍。行为学改变原因与海马等记忆部位受损有关。
贾健民贾健平张昱刘多三祝世功李金成
关键词:再灌流痴呆脑缺血
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实验研究沙土鼠脑海马区组织酶谱及同工酶谱的变化
1991年
本文用蒙古沙土鼠制作迟发性神经元损伤(DND)动物模型。在5min脑缺血及缺血后重灌流1~96h,测定了动物脑海马CA_1区组织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磷酸肌酸激酶(CK)、谷草转氨酶(GOT)、谷丙转氨酶(GP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活性以及LDH及CK同工酶分布的经时变化。本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能量代谢的变化是DND发生机理中最重要的因素。
欧阳一冰刘多三杨同书
关键词:同功酶海马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1995年
为了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的临床规律,本文对61例SAH住院病人的脑动脉造影(CAG)、CT及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研究,结果如下:1、SAH并DCVS的主要病因为颅内动脉瘤破裂,DCVS发生与颅内动脉瘤所在的部位及大小无明显关系.DCVS时轻度痉挛略多于重度痉挛.2、CT见基底池存在明显的高密度影时,能预示DCVS的发生。3、DCVS常与脑内血肿、脑室出血、脑积水或脑梗塞同时存在。4、SAH再发出血,尤其是近期再发出血,可能产生或加重DCVS.5、DCVS的发生及程度与临床病情严重程度有关,DCVS的程度越重,临床病情也越重。6、DCVS的主要体征为意识障碍,近半数的病人有神经示位体征。
刘芳龄刘多三饶明俐林世和肖东连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Wistar Rat全脑反复缺血再灌流后免疫功能变化及其机理研究被引量:3
1993年
本文采用HPLC技术、放免分析及免疫细胞体外培养技术观察了全脑反复缺血对大鼠神经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的变化。结果表明,Wistar Rat脑反复缺血后15天,其免疫功能增强,表现为胸腺ConA反应性明显增高,血清FSH水平明显降低,血清TSH水平明显升高,下丘脑NE、DA及5—HT含量减少,提示全脑反复缺血使下丘脑单胺类递质代谢紊乱,性腺轴功能降低,甲状腺轴功能增高,而导致免疫功能表达增强,但对全脑反复缺血后机体免疫功能增强的详尽机理尚待进一步研究。
贾健民刘多三贾健平张昱饶明俐赵勇龚守良张铭李光秋
关键词:脑缺血免疫功能神经递质
鼠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和病理学研究进展被引量:45
1992年
目前,脑血管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已成为三大死亡原因之一,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约占56.6%~80%。因此,以鼠脑缺血再灌流模拟人类缺血性脑血管病并对之进行系列研究,是当代神经科学重大课题之一。本文结合我们的研究,参考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对鼠脑缺血再灌流动物模型和病理学研究及其进展进行综述。
贾健平贾健民刘多三
关键词:脑缺血病理学动物模型
高血压壳核出血脑水肿 CT 动态观察被引量:3
1995年
本文对60例高血压壳核出血病人连续 CT 扫描234人次,动态观察脑水肿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整个过程具有规律性,能反映脑组织病理生理变化特点,与之相应保护脑细胞、降低微血管通透性、抑制脑脊液分泌等措施是减轻脑水肿的重要步骤,根据 CT 影像变化,作者将脑水肿发展过程概括为四个时期,其对指导临床治疗有参考价值。
王卓尔吴亚双王明礼刘多三饶明莉林世和
关键词:脑出血脑水肿CT壳核高血压
尼莫地平和罂粟碱对实验性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的作用被引量:16
1996年
探讨血管扩张剂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时痉挛动脉的扩张作用。方法使用2次经枕骨大孔注入新鲜自体动脉血致DCVS狗的动物模型,DCVS组8只狗,对照组8只狗。将尼莫地平配制成10-6mol/L浓度,罂粟碱配制成10-4mol/L浓度,将两种不同的血管扩张药物直接应用于正常和DCVS狗动物模型的基底动脉上。通过显微摄像系统动态观察两种药物对正常及DCVS时痉挛动脉的直接作用。结果尼莫地平与罂粟碱对正常狗的基底动脉都有明显的扩张作用(Q值=19.2744,P<0.01),但尼莫地平对DCVS狗的痉挛动脉无扩张作用,罂粟碱对痉挛动脉有轻度扩张作用。结论提示尼莫地平是通过扩张非痉挛动脉来改善脑血流量的。罂粟碱对非痉挛与痉挛动脉都有扩张作用,但其扩张血管作用的时效短。
刘芳龄刘多三饶明俐林世和田玉旺
关键词: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罂粟碱
两次注血致迟发性脑血管痉挛犬动物模型被引量:5
1994年
本文报告了两次注血致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CVS)大的动物模型,两次注血间隔48小时,两次注血后立即取脑见大量的血液沉积在脑底大血管周围;于第一次注血前与第二次注血后的第五天行椎动脉造影证实DCVS的发生率为100%,其中60%重度痉挛;33.3%中度痉挛;6.7%轻度痉挛。电镜观察证实痉挛动脉管壁各层均存在形态学改变。本实验提示两次注血,致DCVS是一个恒定、可靠、发生率高、操作简便的动物模型。
刘芳龄褚晓凡刘多三饶明俐林世和
关键词:出血脑血管痉挛基底动脉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