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映
-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ICU护理不良事件原因分析与管理对策
- 陈伟权明桃刘映卢大荣田垚
- 抗结核病药物治疗老年肺结核的不良反应及影响因素被引量:32
- 2015年
- 目的观察抗结核病药物引发老年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及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60岁以上肺结核病患者,统计分析发生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有356例(29.54%)不良反应,主要集中在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和神经系统损害等,药物使用中出现不良反应最多的药物集中在吡嗪酰胺、利福平、异烟肼和链霉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体质指数、治疗类型、诊断类型和肝病史在发生不良反应患者间差异显著(P<0.05);非条件性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和肝病史是抗结核病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抗结核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而高龄和(或)肝病史患者在一定程度上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将会增加。
- 陈羽刘映王静王功茴
- 关键词:结核病
- 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分析及护理干预
- 2009年
-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在重症监护病房应用广泛,既可保证患者长期大量输注抗生素、静脉营养及其它液体,又可监测中心静脉压,用以评估容量及心脏功能,也为护理提供极大的方便,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中心静脉置管术是一项有创操作,后期也可产生诸多并发症,本文总结分析了找院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置管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减少并发症的干预措施。
- 龚芸刘映李昕建蒋丽娟
- 关键词:重症监护中心静脉置管护理
- 分级评估法在重症患者护理评估中的应用探讨
- 权明桃陈伟江智霞刘映刘其兰王霞
- 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的疗效比较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对比观察咪达唑仑与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的疗效。方法:将101例重症创伤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咪达唑仑组(n=33)、丙泊酚组(n=33)和联合组(n=35),分别给予相应治疗。采用Ramsay分级标准评估镇静效果。结果:联合组在药物起效时间、达到满意深度时间、恢复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上均优于咪达唑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联合组在治疗费用上明显低于丙泊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于咪达唑仑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咪达唑仑联合丙泊酚用于机械通气镇静效果明显且治疗费用较低。
- 陈涛刘映钱明江梅鸿
- 关键词:丙泊酚咪达唑仑机械通气
- 侵入性操作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0年
-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及危险因素,分析侵入性操作对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9年4月—2010年3月404例入ICU住院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目标监测及调查,分析ICU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04例入ICU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者130例(占32.18%),患者日感染率为2.51%。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404例患者中留置尿管患者357例,感染率为5.44%;中心静脉插管404例,感染率为2.48%;使用呼吸机患者319例,感染率为20.30%。结论医院感染部位以肺部感染为主,其次为尿路、血液系统感染;侵入性操作是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 陈涛刘映何英秦桂英陈淼
- 关键词:重症监护病房侵入性操作
- 重度蜂蜇伤并MODS9例的综合治疗体会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重度蜂蜇伤合并MODS的救治方法。方法对我科2004年至今收治的9例重症蜂蜇伤并发MODS的病人进行综合性治疗,早期开始血液净化。结果治愈6例,2例好转出院,1例死亡。结论重度蜂蜇伤合并MODS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保护重要脏器功能,血液净化是关键。
- 陈妮刘映陈淼罗映红曾慧
- 关键词:蜂蜇伤MODS血液净化
- 简化书写改进重症医学科护理记录单应用效果探讨
- 2010年
- 重症医学科(以下简称ICU)护理记录单是指患者在入住ICU期间,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变化对危重患者实施护理的客观、真实、及时、全面、准确而动态的全过程记录[1]。2010年1月,卫生部提出开展以"夯实基础护理。
- 罗映红李晓娟刘映何英梁园园
- 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8
- 2010年
- 目的研究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与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的相关性。方法将我院综合ICU2008年5月—2009年7月收治的危重病患者72例按照临床预后分为死亡组(29例)和存活组(43例),分析两组患者入院24h内APACHEⅡ评分与动脉血乳酸水平的关系。结果不同APACHEⅡ评分患者的动脉血乳酸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4.72,P<0.05),且APACHEⅡ评分>30分组与21~30分组,21~30分组与11~20分组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值分别为10.62和9.84,P<0.05)。死亡组血乳酸水平为(7.12±0.95)mmol/L,明显高于存活组的(4.56±0.78)m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病患者动脉血乳酸水平随着APACHEⅡ评分的升高而升高,是危重病严重程度监测指标,值得临床关注。
- 陈涛梅鸿刘映钱明江陈淼石蓓
- 关键词:危重病乳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