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金元

作品数:6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脾胃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人大肠癌
  • 5篇癌旁
  • 5篇肠癌
  • 5篇大肠
  • 5篇大肠癌
  • 2篇隐窝
  • 2篇体外
  • 2篇肿瘤
  • 2篇肿瘤微环境
  • 2篇微环境
  • 2篇细胞
  • 2篇癌旁组织
  • 1篇英文
  • 1篇增殖
  • 1篇生长活性
  • 1篇转移酶
  • 1篇组织化学
  • 1篇组织架构
  • 1篇细胞极性
  • 1篇细胞生长

机构

  • 6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深圳市中医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刘金元
  • 5篇文彬
  • 4篇胡丰良
  • 2篇吴丽云
  • 2篇刘红
  • 1篇付道时
  • 1篇张赛霞
  • 1篇邓汝东
  • 1篇杜少辉
  • 1篇曾和平
  • 1篇李伊为
  • 1篇黎晖
  • 1篇周健洪
  • 1篇苏孟
  • 1篇闵飞
  • 1篇陈东风
  • 1篇陈丹

传媒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大肠癌癌旁不同部位组织架构及相关分子差异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在距大肠癌3个不同部位的癌旁组织隐窝微架构的变化及其相关上皮细胞特征分子E-cadherin和PAR-3表达分布差异.检测E-cadherin、PAR-3在距大肠癌病灶不同距离的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差异,探讨其对大肠癌发生的意义.方法:从距离大肠癌病灶近端10、5、2 cm处获取组织样本,并分别命名为1、2、3号位组织样本,观察3个部位组织隐窝微架构变化规律,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和半定量法Western blot检测1、2、3号位组织E-cadherin、PAR-3表达分布变化.结果:随着距离肿瘤病灶越来越近,组织隐窝微架构破坏(隐窝微架构不整齐,上皮缺损)愈来愈明显,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实验表明,随着组织越来越靠近病灶,上皮细胞表面E-cadherin和PAR-3表达量依次递减,分布由细胞膜转向细胞浆愈来愈明显.结论:在大肠癌组织中,越靠近病灶的癌旁组织,隐窝微架构的变化越明显,甚至完全消失,而隐窝上皮细胞中E-cadherin和PAR-3表达也逐渐减弱,且分布由细胞膜逐渐转向细胞浆.
苏孟文彬胡丰良刘金元
关键词:E-CADHERIN隐窝大肠癌癌旁组织
人大肠癌癌旁组织体外培养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建立大肠癌癌旁组织体外3-D培养实验平台,观察距瘤体不同距离肠上皮组织体外生长特性。方法:大肠癌手术时,分别从肿瘤近端距瘤体2cm、5cm、10cm的部位取肠上皮组织,运用重复贴壁法进行3-D培养,观察组织生长形态特征、肠隐窝微架构变化特征。结果:组织完全贴壁,上皮粘膜位于"气-液"交界进行培养有利于组织块的存活与成长;培养液中牛血清浓度对组织块生长及肠隐窝结构的维持有很大的影响,牛血清的存在不利于组织的存活,其浓度越高组织生长越受到抑制;血清的存在也很不利于隐窝微架构的存在,血清浓度越高肠隐窝微架构丧失的越快。结论:无血清培养条件下,结肠癌旁近、中、远三个不同部位的组织都可以进行体外培养,但培养过程中,维持隐窝最初离体时的结构还是比较困难,培养3d隐窝结构变化不大,7-21d隐窝结构内细胞会逐渐降解。血清的存在不利于隐窝的结构维持,隐窝结构丧失得更快。
闵飞胡丰良刘金元文彬
关键词:大肠癌
人大肠癌癌旁不同部位组织生长活性与组织微环境相关细胞组分差异分析
2016年
背景与目的:肿瘤微环境已成为现今的肿瘤研究热点,而其对大肠癌启动也有重要意义。建立大肠癌癌旁组织体外培养实验体系,观察距大肠癌病灶不同距离肠上皮组织体外生长特性,并对这些不同部位肿瘤组织微环境中主要的细胞组分进行检测,研究不同部位组织体外生长特性与细胞组分间可能的相关性。方法:在距离大肠癌病灶近端手术切除取最远端(大于等于10 cm),癌旁(约2 cm)和二者中间位(约5 cm)分别取得组织样本,根据距病灶远近依次命名为1、2和3号位组织样本。通过重复贴壁法对组织块进行体外培养,观察组织的生长活性的差异。使用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个部位中不同细胞组分标志物Cyclin D1(CD1)、CD133、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18,CK18)、波形蛋白(vimentin)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在最靠近肿瘤病灶的3号位组织细胞生长活性最高,其爬出细胞量与速度均高于2号位和1号位,且3号位组织的生长活性与患者的肿瘤恶性分期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表明,在1、2、3号位中,CD1、CD133、vimentin和α-SMA表达逐渐增高,而CK18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在大肠癌变过程中,其组织结构和细胞组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提示微环境的结构和成分改变可能促进肿瘤发生、发展。
刘红文彬吴丽云刘金元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
人大肠癌癌旁不同部位组织细胞外基质分子和细胞极性分子表达差异比较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通过对肿瘤微环境中相关成分的检测,探索肿瘤微环境对大肠癌启动的意义,方法:在距离大肠癌病灶近端10、5、2 cm处分别取得组织样本,依次命名为1、2、3号位组织样本.通过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方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3个部位中I型胶原(collagen type I,Col-I)、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1,Hyal-1)、上皮性钙黏素(E-cadherin)、极性调控蛋白crumbs3(CRB3)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HE染色结果提示,越靠近肿瘤病灶,大肠隐窝的破坏越严重.免疫组织化学实验结果表明,在1、2,3号位中Col-I和Hyal-1表达逐渐增高,E-cadherin和CRB3表达逐渐降低.结论: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Col-I和Hyal-1表达增高,提示细胞外基质的改变可以促进肿瘤发生;而E-cadherin和CRB3表达降低提示细胞极性的丧失也是促进肿瘤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刘红文彬陈丹刘金元胡丰良
关键词:肿瘤微环境大肠癌
人大肠癌癌旁不同部位组织中DNA甲基转移酶的表达差异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D N A甲基转移酶(D N A methyltransferase,DNMT)在距大肠癌病灶不同距离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探讨其表达在大肠癌癌变早期的意义.方法:实验共取25例中分化结肠癌标本,从距离大肠癌病灶近端10、5、2 cm获取组织样本,并分别命名为1、2、3号位组织样本,用免疫组织化学以及Western blot检测3个部位组织中DNMT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显示DNMT1在1、2、3号位中的校正吸光度值(c o r r e c t e d absorbance,CA)分别为0.359484±0.037511、0.460941±0.032146、0.498767±0.021143,呈递增趋势(P<0.05).Western blot实验结果也显示DNMT1在1、2、3号位中的表达依次增加,其在3个部位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173、0.7418、0.8296.DNMT3A在2、3号位的表达均高于1号位(P<0.05),但在2、3号位之间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3B的表达变化与DNMT3A相同.结论:DNMTs在1、2、3号位表达增加,说明DNMTs在大肠癌的启动及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吴丽云文彬胡丰良刘金元付道时
关键词:大肠癌DNA甲基转移酶
壳聚糖-明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三维大孔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英文)被引量:5
2008年
背景: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与培养条件有密切关系,改变支架材料的表面特性,三维结构,增加生长因子均可实现对干细胞增殖分化的控制。目的:制备适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附着生长的、具有最佳孔隙率和孔隙结构的药物缓释组织工程支架——三维大孔支架,提供能促进多能干细胞生长的微环境。设计:重复测量设计。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材料:实验所用健康成年SD大鼠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壳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购自Sigma公司。方法:实验于2003-03/2006-12主要在广州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解剖教研室完成。采用冷冻干燥的方法,用不同比例的壳聚糖-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明胶依次混匀,通过控制冷冻、复温和干燥时间处理使其具有最佳孔隙率和孔结构,制备具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功能的三维大孔支架。取SD大鼠股骨和胫骨骨髓,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移植于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上进行三维培养,与无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对照。实验过程中对动物的处置符合动物伦理学标准。主要观察指标:用ELISA和扫描电镜观察支架的三维结构和缓释性能,用苏木精-伊红染色、MTT、细胞计数及扫描电镜方法观察缓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状态和细胞活力的影响。结果: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缓释性能,孔隙尺寸与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三维结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含有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三维大孔支架能提高在支架上立体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存活率,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黏附、增殖和活力,与不含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支架相比,�
黎晖陈东风刘金元周健洪杜少辉李伊为邓汝东张赛霞曾和平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体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