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占丰富

作品数:8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气管
  • 2篇支气管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市化
  • 2篇中国城市化进...
  • 2篇食管
  • 2篇气管支架
  • 2篇肿瘤
  • 2篇疾病
  • 2篇并发
  • 2篇常见疾病
  • 2篇城市
  • 2篇城市化
  • 2篇城市化进程
  • 1篇电子支气管镜
  • 1篇动脉
  • 1篇胸膜
  • 1篇胸膜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病

机构

  • 7篇厦门大学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三峡大学

作者

  • 8篇占丰富
  • 5篇曾惠清
  • 5篇张孝斌
  • 5篇黄茂宏
  • 3篇杜艳萍
  • 2篇王淼
  • 2篇文富强
  • 1篇吕智
  • 1篇胡倩婧
  • 1篇贾留群
  • 1篇万春
  • 1篇申永春
  • 1篇蔡芳荣

传媒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中国呼吸与危...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国际呼吸杂志
  • 1篇中华肺部疾病...

年份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气管支架在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分析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2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且未置入食管支架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6例患者在置入鼻空肠管的基础上,在电子气管镜实时引导下行气管支架置入治疗,纳入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放弃行气管支架置入,仅置入鼻空肠管,纳入单纯鼻空肠管组;观察2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症状、炎症指标及影像学变化。结果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16例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患者成功置入金属覆膜支架6枚,直筒型硅酮支架4枚,Y型硅酮支架6枚。支架置入后患者的Karnofsky(KPS)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支架置入前(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支架置入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单纯鼻空肠管组10例患者术后KP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较置入前明显下降(P值均<0.05)。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前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2组KPS评分、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3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单纯鼻空肠管组患者比较,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组患者术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CT评分更低,咳嗽改善所需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更短(P值均<0.05)。结论气管支架联合鼻空肠管治疗食管癌致食管气管瘘并发肺部感染效果显著,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症状,促进肺部炎症吸收,值得临床推广。
占丰富黄茂宏曾惠清杜艳萍陈怡园张孝斌
关键词:食管肿瘤气管食管瘘气管支架肺部感染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死亡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对呼吸系统常见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从国家统计数据库中检索2003-2009年我国经济各项统计指标,筛选出能对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影响且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指标。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中检索出2003...
占丰富文富强
文献传递
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人群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死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中国城市化进程与人群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死率的相关性。方法从国家统计数据库检索2003-2009年中国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化经济指标,筛选出最可能对呼吸系统疾病产生影响的10项指标(工业总产值,能源消费总量,民用汽车总量,铁路营业及民航航线里程,卷烟、纸板、水泥和塑料总产量,商品房销售面积)。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筛选2003-2009年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的病死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计算出该10项指标与呼吸系统常见疾病病死率的相关系数。结果该10项指标水平、城市居民肺炎、尘肺病死率都随时间增长而增加,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呼吸系统的其它疾病病死率随时间增长而下降。该10项指标与城市肺炎、尘肺呈正相关(rs>0,P<0.05),而与慢性下呼吸道疾病及呼吸系统的其它疾病病死率呈负相关,无统计学意义(rs<0,P>0.05)。按城市级别分层,10项指标仅与大城市肺炎、尘肺显著相关(rs>0,P<0.05),与中小城市肺炎、尘肺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城市化进程可能是中国城市居民肺炎、尘肺病死率增加的原因之一。
占丰富万春申永春贾留群胡倩婧文富强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呼吸系统疾病病死率
年龄和CT评分预测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死亡风险:基于A-DROP评分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探索研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旨在区分可能需要加强监护治疗患者,助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方法:回顾性分析湖北省2家医院确诊为新冠肺炎的30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基于A-DROP评分系统(年龄:男性≥70岁,女性≥75岁;脱水表现或血尿素氮≥21 mg·dL^(-1);血氧饱和度≤90%或动脉血氧分压≤60 mmHg;意识障碍;收缩压≤90 mmHg),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A-DROP评分=0)和高风险组(A-DROP评分≥1)。使用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来阐明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果:高风险组住院患者67例(22.19%),低风险组住院患者235例(77.81%)。高风险组患者的年龄和CT评分较低风险组更高,死亡率显著高于低风险组。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当患者的年龄≥68岁,入院时CT评分≥8时,住院死亡风险较高。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8岁(OR为25.31,95%CI:8.99~71.27,P<0.001)和CT评分≥8(OR为2.69,95%CI:1.01~7.21,P=0.048)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高龄和高CT评分是新冠肺炎住院患者高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
占丰富曾惠清黄茂宏蔡婧凰胡兰明泉张孝斌
关键词:年龄CT评分
食管异物穿孔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死亡1例
食管异物穿孔后并发症的严重性及死亡率与得到确诊的时间呈正比。食管异物穿孔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临床上并不多见,但病情十分凶险,临床医师易误诊,其诊断方法主要包括吞咽异物病史,典型临床表现及影像学检查。本文报道因食管异物穿...
占丰富蔡芳荣吕智
关键词: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经支气管镜自体血、硅胶塞及生物胶联合封堵术治疗脓胸后支气管胸膜瘘一例被引量:3
2023年
支气管胸膜瘘是各种已知原因继发或不明原因特发的各级支气管与胸膜腔之间的异常通道。气道内的气体或炎性分泌物持续进入胸膜腔,通常表现为难治性气胸或(和)慢性脓胸,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严重者危及生命。现将我院2022年12月1例经支气管镜使用“自体血+凝血酶、自制支气管硅胶塞、医用生物胶”行“夹心法”封堵治疗支气管胸膜瘘合并慢性脓胸、难治性气胸的病例报道如下。
占丰富黄茂宏洪平阳王淼曾惠清杜艳萍张孝斌
关键词:支气管胸膜瘘炎性分泌物自体血慢性脓胸医用生物胶
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致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探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金属或硅酮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19年10月-2021年7月诊治的13例食管癌侵犯气管致中央气道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全身麻醉肌松下插入硬质支气管镜,在电子支气管镜实时引导下行金属支架或硅酮支架置入治疗,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3例患者成功置入金属支架7枚,硅酮支架6枚(1枚直筒型,5枚Y型)。支架置入后,患者卡氏功能状态(KPS)评分、经皮动脉血氧分压(PaO_(2))和经皮动脉血氧饱和度(SpO_(2))明显高于支架置入前(P <0.05);气管狭窄程度较支架置入前明显改善,气促分级、呼吸困难博格评分和二氧化碳分压(PCO_(2))明显低于支架置入前(P <0.05);金属支架组和硅酮支架组术后近期并发症、远期并发症、3个月生存率和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在硬质支气管镜联合电子支气管镜直视下置入气管支架治疗食管癌所致的中央气道狭窄,安全可行,能迅速解除气管狭窄,近期效果显著,为患者后续治疗提供了保障。
占丰富曾惠清邱少钊黄茂宏林益丽张孝斌
关键词:硬质支气管镜电子支气管镜食管癌气管狭窄支架置入
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肺肿瘤血栓性微血管病(PTTM)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以提高对PTTM的认识。方法报道2020年9月和10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2例PTTM病例,并对截止2022年1月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来自中国的PTTM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检索发现中国的PTTM病例报道文献14篇20例,结合笔者报道的2例,共22例。其中,最常见的原发肿瘤是胃癌(59.1%),最多见临床特征为渐进性加重的气促(90.9%)。全部病例D-二聚体水平异常,肺动脉CTA未见明显异常,心脏彩色超声提示中位肺动脉压为64.0(57.5,70.3)mmHg。PTTM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大部分不能耐受肺活检,生前临床诊断19例,经支气管镜下肺活检确诊2例,死后尸检确诊1例。PTTM的关键治疗为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预后极差,患者诊断后的中位生存期为7.5(3.0,12.3)d。结论PTTM是一种罕见的病理诊断困难、预后极差的临床病理综合征。当癌症患者出现渐进性加重的气促,以及高凝状态、肺动脉高压,但肺动脉CTA未发现肺栓塞时,应该警惕PTTM。生前早期识别和诊断并针对原发肿瘤的治疗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占丰富张孝斌黄茂宏王淼杜艳萍曾惠清
关键词:肺动脉高压肿瘤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