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羧甲基茯苓多糖抗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肝纤维化是原发性肝癌(HCC)的重要中间环节,本文研究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影响,探讨CMP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制作肝纤维化模型,采用1%CMP灌胃,以0.1%秋水仙碱作为阳性对照,光镜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呈现典型纤维化表现,TGF-β表达显著增强(P<0.01),CMP组与模型组比较,肝组织纤维化明显减轻,TGF-β表达显著下降(P<0.01),显示了较好的抗纤维化、调节TGF-β表达的作用,CMP组与秋水仙碱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MP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对TGF-β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 沈晓燕胡艳周维张红卫黄燕莉唐志姣侯安继
- 关键词:羧甲基茯苓多糖肝纤维化TGF-Β信号转导
- 左氧氟沙星联合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小鼠结核病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研究CD4^+CD25^+三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消除与左氧氟沙星联合治疗对小鼠结核病细胞免疫作用的影响。方法3~4周龄C57BL/6雌性小鼠76只,体重17~19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CD25单克隆抗体(PC61)消除组、左氧氟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9只。PC61消除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腹腔注射含50μg PC61的PBS,0.2mE/只,对照组和左氧氟沙星组小鼠腹腔注射含50μg小鼠IgG同型对照的PBS,0.2mE/只。全部小鼠3d后尾静脉注射0.1ml的H37Rv(1×10。CFU)造模,左氧氟沙星组和联合治疗组小鼠于攻毒后第2天每只给予左氧氟沙星200mg·kg^-1·d^-1连续灌胃45d。分析小鼠体内不同组织中Treg细胞百分率及其对特异性细胞免疫、肺组织病理变化的影响。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4组连续变量进行检验,组间比较采用q检验,组内不同时间点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感染MTB第10天和第30天小鼠脾细胞中Treg细胞百分率:对照组分别为(30±4)%和(17.3±1.6)%,PC61消除组分别为(21±4)%和(16.1±1.3)%,左氧氟沙星组分别为(44±6)%和(24.7±2.0)%,联合治疗组分别为(24±3)%和(10.4±1.0)%,除第10天联合治疗组与PC61消除组比较无明显差别外,其他各组间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值为3.62~5.56,均P〈0.05)。联合治疗组小鼠的肺组织病变较轻,死亡数量较少。结论Treg细胞消除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可促进结核病小鼠的特异性细胞免疫,使肺内病变有所改善,并可降低小鼠的病死率。
- 童新灯李美忠周伯平陈心春彭雁忠乐晓华苟继周唐志姣
- 关键词:T淋巴细胞调节性氧氟沙星
- 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1
- 2002年
- 为研究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探讨粘膜白斑癌变有关机理 ,对 3 7例口腔粘膜白斑和 2 0例鳞癌石蜡切片用 TUNEL法检测了细胞凋亡情况 ,并计算其细胞凋亡率。结果表明 ,随着单纯增生性白斑、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和鳞癌形成 ,其细胞凋亡率呈明显下降趋势 ,三者间两两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
- 陈一峰刘铭球陈新明陈德基张龙记唐志姣王敏
- 关键词:口腔粘膜白斑鳞癌细胞凋亡TUNEL口腔粘膜鳞癌
- 肺癌P53和MDM2蛋白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2年
- 对肺癌 30例和正常肺组织 15例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化 S-P法检测 P5 3和 MDM2蛋白在肺癌中的表达。结果显示 ,P5 3和 MDM2反馈调节环路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P5 3与
- 卢惠明陈福春刘绚胡学峰王敏凌长明唐志姣刘铭球
- 关键词:肺癌P53MDM2免疫组织化学
- 细胞凋亡及Ki-67蛋白在口腔粘膜白斑与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2
- 2004年
- 目的 :研究口腔正常粘膜、粘膜白斑及鳞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及Ki 6 7蛋白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用TUNEL法检测口腔粘膜白斑和鳞癌中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细胞Ki 6 7蛋白表达 ,并计算其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增殖率。结果 :在正常粘膜 单纯增生性白斑 不典型增生性白斑 鳞癌过程中 ,随病变的发展 ,其细胞凋亡率呈下降趋势 (分别为 3.5 5 % ,3.4 5 % ,3.34%及 2 .38% )。细胞增殖率呈上升趋势 (分别为 2 9.4 5 % ,2 9.6 6 % ,31.30 %及 31.5 6 % )。相邻病变类型两两比较 ,细胞凋亡率在不典型增生性白斑与鳞癌中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0 .0 1) ;细胞增殖率在单纯增生性白斑与不典型增生性白斑相比中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结论 :提示口腔粘膜白斑 ,尤其是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如出现较低的细胞凋亡率和 /或较高的细胞增殖率 ,应注意癌变的可能性。
- 陈一峰陈新明刘铭球唐志姣王敏
- 关键词:粘膜白斑鳞癌细胞凋亡
- Ki-67蛋白表达在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组织中的意义
- 2002年
- 目的 研究Ki 67蛋白在口腔粘膜白斑及鳞癌组织中的表达 ,探讨粘膜白斑癌变有关机理。方法 对37例口腔粘膜白斑和 2 0例鳞癌石蜡切片HE染色 ,观察病变类型。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检测细胞Ki 67蛋白表达 ,并计算其细胞增殖率。结果 随着单纯增生性白斑、不典型增生性白斑和鳞癌形成 ,其细胞增殖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分别为 2 0 .54 %、31 .0 5 %及 42 .0 5 % ) ,三者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 )。结论 口腔粘膜白斑如出现较高细胞增殖率 。
- 陈一峰陈新明唐志姣王敏邹祖玉
- 关键词:粘膜白斑口腔鳞癌KI-67蛋白免疫组织化学S-P法
- FHIT基因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4年
- 为探讨大肠癌中脆性组氨酸三联体 FHIT基因的表达状况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可能关系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 S-P法对 5 6例大肠癌和 3 3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 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 ,大肠癌 FHIT基因的蛋白表达状况可能与组织学分级、Dukes分期以及 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 ,提示 FHIT基因在大肠癌的演化和进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并可能成为一个新的预后指标。
- 谢友利柯尊富朱润庆唐志姣
- 关键词:FHIT基因大肠癌免疫组织化学脆性组氨酸三联体预后淋巴结转移
- 羧甲基茯苓多糖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Smad信号转导的影响被引量:19
- 2009年
- 目的:了解羧甲基茯苓多糖(CMP)对实验性肝纤维化模型大鼠肝组织TGFβ,Smad3、Smad7的影响,探讨CMP对TGFβ-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及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四氯化碳复合因素法制作肝纤维化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TGFβ,Western blot法检测Smad3、Smad7的表达,以香菇多糖、秋水仙碱作为阳性对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TGF-β表达显著增强(P<0.01),Smad3高表达(P<0.01),Smad7低表达(P<0.01)。CMP组与模型组比较,TGF-β和Smad3的表达显著下降(P<0.01),Smad7表达显著增强(P<0.01),显示了较好的调节TGF-β、Smad3、Smad7表达的作用。结论:CMP对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肝组织细胞TGF-β表达具有明显抑制作用、能下调Smad3的表达,上调Smad7的表达,对TGF-β-Smad系统具有较好的调节作用,可能是其抗肝纤维化的主要机制之一。
- 周维胡艳张红卫沈晓燕黄燕莉唐志姣侯安继
- 关键词:羧甲基茯苓多糖肝纤维化SMAD信号转导
- 人子宫内膜颗粒细胞染色方法的探讨
- 2003年
- 采用焰红 -酒石黄染色法探讨了子宫内膜颗粒细胞胞浆中的颗料染色效果。结果显示 ,该法简捷实用 。
- 王敏郭珍珠王勇唐志姣夏东
- 关键词:染色方法病理学
- 一种可同时显示三种粘液的粘液套染法被引量:2
- 2001年
- 目的 :探讨一种能在同一张切片中同时显示硫酸化酸性粘液、非硫酸化酸性粘液及中性粘液的粘液染色法。方法 :将高铁二胺 (HID)、爱先蓝 (AB)及过碘酸雪夫氏反应 (PAS)三种粘液染色法结合起来 ,按一定顺序 ,对14 7例胃粘膜肠化及胃癌标本中的粘液进行套染 ,并提出HID AB(pH2 .5 ) PAS粘液套染法。结果 :硫酸化粘液呈棕黑色 ,一般酸性粘液呈蓝色 ,中性粘液呈红色。在同一张切片中三种粘液颜色有明显反差 ,背景清晰。结论 :HID AB(pH2 .5 ) PAS粘液套染法是一种便捷、实用。
- 王敏唐志姣夏东
- 关键词:染色法粘液组织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