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东升
- 作品数:13 被引量:25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对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lymphocyte ratio, NLR)与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 hemodialysis, MHD)患者死亡的关系。方法选择2016年9月于泰州市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接受MHD、时间>3个月、年龄18~80岁、病情稳定的患者175例。记录研究开始时患者临床指标及随访1年后患者生存情况,应用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MHD患者的预后因素并构建其函数模型。如果NLR能预测MHD患者死亡,则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计算其最佳判定值(cut-off value)。结果死亡组17例,生存组158例。2组在年龄、糖尿病、高血压、血红蛋白、淋巴细胞、NLR、总胆固醇、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钙、血磷这些因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考虑这些因素影响MHD患者预后。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危险度(RR)=0.15, 95%CI:0.03~0.75,P=0.02],NLR(RR=7.40, 95%CI:1.28~42.65,P=0.03),hs-CRP(RR=2.02, 95%CI:1.13~3.61,P=0.02)为MHD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据多元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拟合判断MHD患者死亡的函数模型,即h(t,X)=h0(t)exp(-0.15X5+7.40X6+2.02X8)。NLR≥3.28可以预测MHD患者死亡率,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0.6%和84.2%。结论淋巴细胞计数、NLR、hs-CRP是影响MHD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NLR≥3.28的MHD患者死亡风险较大。
- 方蔷陈艳姜东升
- 关键词:死亡率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
-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抑郁发病率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调查本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抑郁发病率,探讨MHD患者抑郁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19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被纳入此次研究。采用患者健康问卷(PHQ-9)评价患者,根据得分,将患者分为非抑郁组(PHQ-9得分<4分,n=101)及抑郁组(PHQ-9得分≥5分,n=92)。统计分析两组间患者性别,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婚姻情况,工作情况,吸烟,饮酒,医疗保险情况,透析月龄,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量(IWG),查尔森同病指数,sp Kt/V,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的差异,并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MHD患者发生抑郁的影响因素。结果 193例MHD患者中,抑郁发病率47. 6%(92例)。年龄(OR=1. 03,P=0. 038),透析月龄(OR=1. 02,P=0. 032),IWG(%)(OR=1. 71,P=0. 025),查尔森同病指数(OR=1. 78,P=0. 008),医保种类(OR=3. 27,P=0. 021),sp Kt/V(OR=0. 01,P <0. 001),血红蛋白(OR=0. 82,P <0. 001),血清白蛋白(OR=0. 87,P=0. 032)为MHD患者发生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工作情况与抑郁患病率有关(P=0. 033),无业患者(OR=4. 41,P=0. 012)及退休患者(OR=3. 19,P=0. 049)的抑郁发生率均高于在职患者。结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抑郁发病率较高。增龄、存在合并症、透析时间及透析间期体质量增加及医疗费用比例的增加是抑郁发病的危险因素;有工作、透析充分性提高、贫血纠正、血清白蛋白升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性因素。
- 方蔷陈艳姜东升
- 关键词:抑郁维持性血液透析终末期肾病
- 右颈内静脉双腔血透管置管困难因素分析及超声引导置管的评价
- 姜东升陈艳周丽娟
- 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CD45^-CD146^+细胞的检测及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CD45-CD146+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5例肾小球肾炎患者和20例正常人群外周血细胞CD45-CD146+细胞数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2.07±0.86)个/μl比较,肾小球肾炎患者CD45-CD146+细胞数量(12.25±13.11)个/μl显著升高(t=3.459,P<0.05);②肾小球肾炎患者外周血CD45-CD146+细胞数量与中性粒细胞比例(P=0.00265,r=0.613)、BUN(P=0.00302,r=0.609)、Cr(P=0.00683,r=0.571)均呈正相关。结论CD45-CD146+细胞数量与肾小球肾炎的发生、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钱晓惠陈亚宝姜东升叶军
- 关键词:肾小球肾炎CD45CD146外周血
- 大剂量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性贫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对比观察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益比奥)1万u每周1次及3000u每周3次皮下注射的疗效。方法将尿毒症合并肾性贫血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分为两组。益比奥1万u实验组15例,3000u对照组15例。治疗期间监测血常规、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血压等指标及患者出现的各种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均为90%,治疗前后白细胞、血小板、血脂、肝肾功能、电解质无明显变化。结论大剂量益比奥每周1次皮下注射治疗肾性贫血安全可靠,疗效确切,患者依从性好,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相似。
- 陈艳姜东升
- 关键词:尿毒症维持性血透患者贫血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
- 右颈内静脉双腔血透管置管困难因素分析及超声引导置管的评价被引量:1
- 2008年
- 姜东升陈艳周丽娟
- 关键词:右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术超声引导
- 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外周血细胞CD146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 探讨CD146在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外周血细胞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本院2007年8月至2009年7月门诊及住院CRF患者51例为CRF组,33例正常人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两组外周血细胞CD146的表达并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分析CRF患者外周血细胞CD146表达与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RF组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CD146+细胞百分率及CD45-CD146+细胞数量均显著升高[(4.09±3.48)%比(0.20±0.10)%;(4.71±3.94)%比(0.79±0.14)%;(16.43±10.48)个/μl比(2.16±0.81)个/μl,均P〈0.001].CRF患者外周血CD45-CD146+细胞数量与BUN、Scr均呈正相关(r=0.480、0.595,均P〈0.01).结论 外周血单核细胞及中性粒细胞CD146的表达及升高与CRF的发生有关,CD45-CD146+细胞数量增加与CRF的发生及严重程度有关.
- 叶军钱晓惠陈亚宝姜东升
- 关键词:血尿素氮血肌酐外周血
- 左卡尼汀联合重组人促红素对血液透析患者MDA、SOD、GSH-Px指标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接受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干预对其氧化应激等指标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借助数字双盲法将2017年10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50例血液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5例,分别给予重组人促红素治疗、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治疗,对比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贫血、铁代谢指标变化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氧化应激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SOD、GSH-Px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MDA则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贫血、铁代谢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贫血、铁代谢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研究组临床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液透析患者使用左卡尼汀与重组人促红素联合治疗,可有效调整其氧化应激指标,改善贫血状况,两种药物联合治疗效果确切,该模式在临床上应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 方蔷张裕姜东升陈艳
- 关键词:血液透析左卡尼汀重组人促红素MDASODGSH-PX
- 前臂腕纹下动-静脉内瘘术的成功建立与护理
- 2010年
- 目的探讨终末期肾病患者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如何成功建立前臂腕纹下动-静脉内瘘术及其相应的护理。方法回顾分析泰州市人民医院肾内科350例尿毒症患者前臂腕纹下桡动脉-头静脉内瘘术建立的成功经验及术前、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及相关护理。结果所有病例均于内瘘术21~30 d成熟后开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每周2~3次,每次4~5 h,血液流速为180~300 ml/min,提高了内瘘血流稳定率和通畅率。结论通过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内瘘,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使患者得到充分透析,提高了患者生存质量。
- 袁阿珍姜东升卞月秋
- 关键词:肾透析
- 前臂腕纹下动-静脉内瘘术成功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08年
- 姜东升
- 关键词:终末期肾病维持性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血管吻合血液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