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民
- 作品数:20 被引量:127H指数:6
- 供职机构:潍坊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在糖尿病足坏疽中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研究应用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坏疽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7月至2011年6月,我们应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方法治疗糖尿病足坏死患者15例,男6例,女9例,平均年龄67岁,糖尿病史平均年限17年。创面最小6cm×8cm,最大10cm×15cm,术前动脉血管CT成像检查证实下肢主要血管闭塞性病变严重,大部分完全阻塞。术前进行全面查体,确认身体机能符合采集血流条件,术前4天开始应用药物刺激动员骨髓造血干细胞到外周血流中,后连续监测外周血干细胞数量,待干细胞动员量达到最大时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干细胞混悬液约50mL。在无菌操作下,由膝关节上至足背,在病变闭塞血管干沿途按照事先做好的标记每隔2cm注射1mL。结果患者注射后早期局部皮温明显升高,创面渗血增多,出现注射部位灼痛,创面肉芽生长明显增快,平均3周左右肉芽健康,可以接受植皮手术。患者在疼痛、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等方面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4~6周复查动脉血管CT成像;下肢闭塞的血管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建立。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提取后于闭塞病变血管沿途注射,术后有明显的侧支循环粗大支建立,局部血运改善,利于溃疡愈合,从而避免了截肢或最大限度降低了截肢平面,该方法较骨髓移植培养干细胞经济实惠、风险小,是一种安全无创、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方法。
- 徐世民王炳武衣兰凯苏保辉孙良智孙建民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糖尿病足坏疽
-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及其与CD34^+水平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最佳动员方案及采集时机,同时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6年7月~2012年12月本科治疗的73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采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5、10μg/(kg.d)进行造血干细胞动员,分析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天数、剂量与外周血白细胞、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的关系,在干细胞达到高峰时应用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出干细胞混悬液约50 ml,沿病变闭塞血管干走行区域注射。[结果]随着动员天数的增加,白细胞和单个核细胞、CD34+细胞数也随之增加,干细胞获得的效率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剂量、动员时间有关,外周血中CD34+总数与单个核细胞总数呈正相关。患者注射后早期局部皮温明显升高,创面渗血增多,创面肉芽生长明显增快。患者在疼痛、间歇性跛行距离、踝肱指数(ABI)等方面的指标均有明显改善,4~6周复查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发现下肢闭塞血管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建立。[结论]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有明显的侧支循环建立,局部血运改善,利于溃疡愈合,从而避免了截肢或最大限度降低了截肢平面。糖尿病足患者干细胞采集的最佳时机不能单凭动员天数和外周血白细胞数决定,而是由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数和CD34+的数量来决定。
- 徐世民王炳武孙良智杨学栋衣兰凯孙建民
- 关键词: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干细胞动员糖尿病足
- 跟痛症的解剖与临床微创治疗初步研究被引量:35
- 2009年
- [目的]探讨跟痛症的形成机理,研究跟痛症的病因及微创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在5例成人25~26cm新鲜足的标本中观察跖腱膜分布,起止点及毗邻关系,36例患者接受了骨赘切除、跖腱膜止点部分切断、滑囊切除手术。[结果]通过解剖学观察发现跖腱膜与足纵弓及跖趾关节关系密切,跖趾关节背伸时跖腱膜最紧张,跖趾关节反复屈伸,跖腱膜受到牵拉刺激,久之形成滑囊炎及骨赘,是导致跟痛症形成及产生疼痛的重要原因。平均随访2年,36例疼痛完全消失,行走无影响。[结论]跖腱膜长期受到牵拉刺激,形成滑囊炎,久之骨赘形成是导致跟痛症的重要原因,微创手术切除滑囊及骨赘治疗对跟痛症的效果令人满意,容易被患者接受。
- 陈青孙良智孙建民徐世民衣兰凯苏保辉
- 关键词:跟痛症微创跖腱膜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6例转运分析
- 2021年
- 目的通过对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转运流程进行研究分析,进一步完善该类患者转运的标准化流程,以应对疫情常态化,为秋冬季可能出现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医疗救治做好准备。方法通过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2020年2月1日~2020年3月3日期间转运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6例,对其在救护转运过程中的转运、消毒等流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共计转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6例,年龄(29.00±15.39)岁。转运完成率为100%,交叉感染率为0%,期间专班人员体温异常发生率为0%,医护人员及司机在转运期间及隔离期满时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阳性率为0%.结论潍坊市人民医院院前急救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制定的标准化流程是安全可靠的,可以广泛应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的院前转运。
- 赵丽梅孙建民巨彬彬
- 关键词:院前急救
- 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比较采用微侵袭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与切开复位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以及解剖重建钢板(anatomical reconstruction plate,ARP)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2013年6月采用微侵袭经皮钢板接骨术和切开复位LCP以及"S"形解剖重建钢板治疗263例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根据手术方式分成MIPPO组(n=89)、LCP组(n=86)及ARP组(n=88),比较两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瘢痕长度、骨折复位程度及感染率,并采用Constant and Murkey评分方法评价术后肢体功能,采用五分法评价病人满意程度。[结果]所有患者获得28-44个月(平均35.3个月)随访,三组患者在骨折平均愈合时间、术后功能、感染率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骨折均获得愈合,Constant and Murkey评分结果优良率均超过92.0%。无感染及皮肤坏死。平均手术时间后两组(平均65min)略短于MIPPO组(平均74min),切开复位的两组具有更好的骨折对位,MIPPO组在手术出血量、术后瘢痕长度方面明显优于切开复位的两组。[结论]锁定钢板与非锁定钢板在锁骨中段骨折的治疗方面均取得满意疗效。但锁定钢板在骨折的稳定程度等方面优于解剖重建钢板。MIPPO组具有更小的手术瘢痕和更少的出血量,易于为患者接受。
- 徐世民尚小鹏高加智孙建民姜厚森苏保辉
- 关键词:锁骨骨折微创技术重建钢板骨折固定
- 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
- 2023年
- [目的]介绍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前足软组织缺损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14例前足软组织缺损患者行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治疗。于足内侧切取皮瓣,在第1跖趾关节内侧跖骨颈处显露皮穿支,于深筋膜下分离,仅保留供血的血管蒂与皮瓣相连,逆向旋转皮瓣,覆盖前足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14例患者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供区创面植皮成活良好。随访时间9个月~3年,成活皮瓣质地柔软,无明显的臃肿,均未行皮瓣修整,外观比较满意,穿鞋无明显的影响。[结论]前足软组织缺损运用足内侧穿支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手术操作安全可靠,对足部供区创伤较小,术后患足外观及功能均令人满意。
- 高志刚孙建民姜厚森曹振昊徐志勇王晶
- 关键词:前足软组织缺损足内侧穿支皮瓣
- 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胫前肌腱劈开转位治疗平足症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肌腱转位治疗平足症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1月~2016年1月保守治疗无效的52例平足患者(52足)行手术治疗,其中男18例,女34例,年龄16~62岁,平均40.50岁。术中首先对所有患者行跖楔关节融合,再对畸形矫正不足者增加跟骨截骨和跟骰关节融合,甚至距下关节融合,最后对所有患者行胫前肌劈开转位。采用AOFAS足踝评分、VAS评分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神经损伤,感染,皮缘坏死等并发症,52例患者全部随访,随访时间12~60个月,平均35.22个月,其中49例患者术后足部外观明显改善,其余3例足部畸形改善不明显。AOFAS评分由术前的(47.51±6.23)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8.72±6.54)分(P<0.001),VAS疼痛评分由术前的(7.52±3.23)分降至末次随访时(2.01±1.92)分(P<0.001)。[结论]采用中后足关节融合联合肌腱移位可有效矫正平足畸形,患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石林姜厚森衣兰凯刘春红尚小鹏孙建民
- 关键词:平足症
- 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胫骨前肌部分移位在青少年平足症治疗中重建足弓的临床研究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探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胫骨前肌部分移位在青少年平足症治疗中足弓重建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30例青少年平足症患者。男17例,女13例;年龄12-16岁,平均14.3岁。中足功能采用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评分标准评定为(45.3±7.5)分。X线片检查示均有足弓高度不同程度丢失,伴后足畸形,术中行距舟关节融合,行胫骨前肌肌腱止点部分移位术治疗。[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30例患者获随访,随访时间12-72个月,平均35.2个月。29例患者术后足部外观明显改善。末次随访时中足功能AOFAS评分为(91.3±1.6)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3,P〈0.01)。X线片检查,均无内固定螺钉松动、断裂等发生;足弓高度、侧面的距骨水平角、跟骨螺距角、距骨-第1跖骨角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因门型钉断裂致距舟关节融合不稳定,足部疼痛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采用距舟关节融合联合胫骨前肌部分移位治疗青少年平足症可有效纠正平足畸形,足功能恢复好,并发症少。
- 苏保辉孙良智石林刘美秀尚小鹏孙建民
- 关键词:平足症足部畸形
- 带神经血管束鹿角形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
- 2023年
- 目的探讨应用带神经血管束鹿角形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9年8月—2021年10月,采用带神经血管束鹿角形皮瓣修复15例15指手指指端缺损。男8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4岁。致伤原因:机器碾压伤8例,重物砸压伤4例,切割伤3例。其中拇指1例,示指5例,中指6例,环指2例,小指1例。急诊12例,外伤缝合后指端坏死3例。创面均有骨或肌腱外露,指端缺损范围为1.2 cm×0.8 cm~1.8 cm×1.5 cm,皮瓣切取范围2.0 cm×1.5 cm~2.5 cm×2.0 cm。皮瓣供区均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皮瓣全部成活,无感染或坏死发生,切口均Ⅰ期愈合。15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皮瓣外观满意,耐磨性好,颜色与指腹皮肤接近,无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3~5 mm。1例出现掌侧线性瘢痕挛缩,屈伸略受限,对功能影响较小;其余患者瘢痕挛缩不明显,手指屈伸可,无功能障碍。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系统评定方法评价手指功能,获优13例,良2例。结论应用带神经血管束鹿角形皮瓣修复手指指端缺损,操作简单,皮瓣成活可靠,与创面契合度高,不浪费皮肤,术后手指外形和功能满意。
- 衣兰凯徐志勇孙建民曹振昊
- 关键词:指端缺损V-Y推进皮瓣
- 改良Keller氏矫形术在母外翻中治疗研究被引量:7
- 2009年
- 陈青孙良智孙建民徐世民衣兰凯初涛
- 关键词:矫形术拇外翻解剖学观察拇收肌拇长屈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