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韶刚

作品数:28 被引量:135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潍坊市科技局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中医
  • 5篇老年
  • 4篇心力衰竭
  • 4篇血压
  • 4篇衰竭
  • 4篇高血压
  • 3篇心病
  • 3篇心律
  • 3篇中医证
  • 3篇基因
  • 3篇冠心病
  • 2篇动脉
  • 2篇动脉狭窄
  • 2篇心功能
  • 2篇心绞痛
  • 2篇心律变异性
  • 2篇血浆
  • 2篇血症
  • 2篇叶酸
  • 2篇原发性

机构

  • 15篇潍坊市人民医...
  • 13篇广州中医药大...
  • 3篇北京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中山大学
  • 1篇烟台毓璜顶医...
  • 1篇新昌县人民医...
  • 1篇郑州市中心医...
  • 1篇寒亭区人民医...

作者

  • 28篇孙韶刚
  • 6篇张伟强
  • 4篇赵春华
  • 4篇李志玲
  • 4篇赵令时
  • 4篇姜丽萍
  • 3篇鲍庆秋
  • 3篇王娟玲
  • 3篇张军
  • 2篇张爱元
  • 2篇刘玉梅
  • 2篇徐新伟
  • 2篇蒯名俊
  • 2篇梁晓海
  • 2篇陈根成
  • 2篇高旭光
  • 2篇韩晓红
  • 2篇姜保芹
  • 2篇韩佃俗
  • 2篇黄平东

传媒

  • 7篇潍坊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西医结合心...
  • 2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中国优生与遗...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心血管康...
  • 1篇神经损伤与功...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医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4
  • 1篇1993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颈动脉狭窄中医证型的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探讨颈动脉狭窄发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中脑梗死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占80%,而高血压与糖尿病患者只占20%。轻度颈动脉狭窄者以痰浊证类及血瘀证类为主,而重度颈动脉狭窄者以血瘀证类为主。结论颈动脉狭窄患者早期中医证型以痰浊为主,而随着病情的进一步进展则逐渐向血瘀证类转化。
孙韶刚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中医证型血瘀
血管紧张素原基因CD235Met→Thr变异与原发性高血压关系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探讨血管紧张素原 (angiotensinogen ,AGT)基因CD 2 35Met→Thr变异与中国人原发性高血压 (EH)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对 87名EH患者和 95名正常使康人进行了AGT基因CD 2 35Met→Thr变异多态性分析。结果 :EH患者T 2 35等位基因频率 (4 4.8% )高于正常对照组 (30 2 .6 % ) ,P <0 .0 5。在男性EH患者与男性对照组中差别更为明显 (P <0 .0 1)。在有家族史的EH患者中AGT基因TT基因型和T等位基因频率 (6 5 .3%和 78.6 % )高于无家族史的EH患者 (4 2 .0 %和 6 5 .0 % ) (P <0 .0 5 )。结论 :AGT基因CD 2 35Met→Thr变异与EH的发病具有相关性 ,对男性EH的影响可能更大 ;
孙韶刚管立学张伟强黄红蒯名俊刘玉梅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原基因多态性原发性高血压遗传学
国产与进口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塞临床对比研究
1995年
自1990年5月~1995年2月将4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随机分为国产尿激酶(UK)组(32例)和进口UK组(14例)进行了静脉溶栓治疗对比观察。结果溶栓后国产UK组与进口UK组血管再通率分别为53.1%(17/32)和57.1%(8/14),病死率分别为9.4%(3/32)和7.1%(1/14),再灌注性心律失常(RA)发生率分别为71.9%(23/32)和71.4%(10/14),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严重出血等并发症。结果表明国产UK与进口UK两组溶栓疗效相似(相关系数r=0.9124),溶栓治疗AMI国产UK可替代同类进口药品。
赵令时娄永美张军王景学韩晓红孙韶刚赵春华张爱元
关键词:溶栓治疗心肌梗塞尿激酶
误服生马钱子和生首乌酒中毒死亡一例报道被引量:1
2011年
1病例简介 患者,男,34岁,搬运工人。因10余天前为药材公司搬运货物,发现地上有少许中药材漏撒,自识为生马钱子、生首乌。工友告诫药材有毒,患者仍捡起生马钱子、生首乌共约200g,自购白酒数斤浸泡之。采院当日13:00患者服生马钱子、生首乌酒约100g,14:00左右开始出现恶心呕吐。
孙韶刚
关键词:中毒
潘生丁-食道心房调搏联合试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1994年
采用潘生丁─食道调搏联合试验对冠心病、可疑冠心病和“健康人”共3组134例进行了诊断冠心病的临床研究。结果该试验对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为100%,敏感性分别高于单潘生丁及食道心房调搏试验(P<0.01)。该方法简便安全,是诊断冠心病的一种无创性实用方法。
赵令时韩佃俗张军孙韶刚韩晓红张红为赵春华王娟玲
关键词:潘生丁试验食道心房调搏冠心病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研究
1996年
采用射频消融(RFCA)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SVT)21,其中旁道(AP)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左侧显性AP6例,左侧隐匿性AP4例,右侧显性AP3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8例.13例AVRT患者的15条AP均被阻断;8例AVNRT患者阻断慢径7例、快径1 例.21例SVT患者均获首次消融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成功率为100%,随诊2~15个月无SVT复发.
赵令时王善言刘登岳张军孙韶刚韩晓虹张爱元邵静波赵春华王娟玲
关键词:射频消融房室结双径路心动过速
缬沙坦联合叶酸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降压及降同型半胱氨酸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的浓度,同时加用缬沙坦联合叶酸,观察其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降压及降低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hcy),及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患者共75例原发性高血压伴蛋白尿或轻中度肾功能衰竭(eGFR 30~60 ml/min)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缬沙坦80 mg/d、观察组缬沙坦80 mg+叶酸0.8 mg/d,连续治疗8周。监测血压。测定给药前、给药后第4周和第8周3个不同时点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的浓度,计算eGFR。结果两组治疗2、4、6、8周,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有下降趋势,组间、不同时点、组间和不同时点的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患者均存在Hcy水平增高、叶酸水平降低、维生素B12水平降低。治疗8周后,观察组血浆Hcy、尿白蛋白排泄率(UAE)、血清叶酸、维生素B12、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 C)、eGFR改善较对照组差异明显(均P<0.01),分别为(10.43±4.16)μmol/L vs(15.75±9.20)μmol/L,(110.93±56.32)μg/min vs(215.75±79.28)μg/min,(14.7±5.5)nmol/L vs(8.59±1.66)nmol/L,(784.56±111.49)nmol/L vs(421.52±167.75)nmol/L,(1.72±2.41)mg/L vs(3.47±1.99)mg/L,(74.53±21.33)ml/min vs(61.02±27.43)ml/min(P<0.01)。结论缬沙坦联合叶酸治疗老年高血压合并早中期肾损害患者,对于有效降压、延缓甚至阻止肾功能损伤和恶化意义重大。
李志玲徐新伟刘玉梅李红艳孙韶刚赵军
关键词:高血压肾病叶酸同型半胱氨酸
科素亚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的影响被引量:3
2002年
鲍庆秋李志玲姜丽萍孙韶刚侯立新
关键词:血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科素亚
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证型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总体辨证有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精髓亏虚、气虚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阴亏虚证、气滞证、阴虚风动证等11个常见证型;从证类分布看,气滞血瘀证类达所有病例的50%,而阴虚证类则仅占5%。结论:颈动脉狭窄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精髓亏虚4种证类为主,其中血瘀证类分布所占比例最高,血瘀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机之一。
孙韶刚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中医证型中医证候研究
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1例报道
2007年
孙韶刚郭淮莲刘广志王新成
关键词: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脑炎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