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玲
- 作品数:18 被引量:47H指数:4
- 供职机构: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320排动态容积CT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1
- 2011年
- 冠状动脉粥样斑块是冠心病进展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目前,可评价冠状动脉斑块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血管内镜、血管内超声、磁共振、多层螺旋CT[1]。前两种均为有创检查方法,不易在人群中广泛开展[2]。磁共振所能够显示的冠状动脉血管数目明显少于多层螺旋CT,发现冠状动脉斑块的敏感度以及特异度比多层螺旋CT低得多。
- 李晓燕耿雪李爱国晋群韩淑芳张华丽康玲
- 关键词: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冠心病冠状动脉病钙化斑块CT
- 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
- 目的 研究瑞舒伐他汀钙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辅助性T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方法 选取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2例,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细胞水平.给予瑞舒伐他汀钙(10mg 1/晚)...
- 李晓燕张华丽韩淑芳张红明康玲耿雪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TH细胞流式细胞术瑞舒伐他汀钙
- 320排器官动态容积CT冠脉钙化积分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
- 李晓燕耿雪韩淑芳李爱国张华丽康玲
- 降糖治疗对于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前体细胞水平的影响
- 目的 冠心病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各种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均可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包括数量减少及功能不全.血管内皮前体细胞(EPCs)可归巢至受损内皮处,并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促进损伤内皮细胞的修复.冠心病患者常同时合并糖尿病.
- 李晓燕康玲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水平的研究
- 目的 通过对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水平变化的研究,推测Th1/Th2细胞失衡在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研究对象94例(冠心病患者32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6例,健康对照者26...
- 李晓燕张华丽韩淑芳康玲耿雪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TH1/TH2细胞流式细胞术
- 320排DVCT在评估冠脉斑块中的应用
- 李晓燕耿雪韩淑芳李爱国张华丽康玲
- cTn和BNP/NT-proBNP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的一大类临床综合征,早期评估其病变程度及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cTn与BNP/NT-proBNP被认为各自都可单独作为诊断心肌缺血、进行ACS危险分层评估、预测近期心脏不良事件的有力参考指标,但是它们的联合检测对ACS患者危险性的判断及其预后的评估有着更加重要的参考价值。
- 赵强肖强李元民郭军凤康玲李秀昌
- 关键词: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肌钙蛋白I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的变化及其对主要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探讨心功能正常且肌钙蛋白I(cTnI)阴性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行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血浆cTnI和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PCI治疗、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关系。方法收集择期PCI 106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和术后24 h测定血浆cTnI、NT-proBNP水平,记录手术操作中的指标,随访MACE发生情况。结果 PCI术后24 h cTnI和NT-proBNP水平呈正相关(r=0.532,P<0.05)。手术相关参数比较显示分叉病变、多支病变、支架长度、球囊扩张总时间和总次数等因素在cTnI升高组及正常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cTnI和(或)NT-proBNP升高组患者MACE发生较多,且cTnI和NT-proBN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和0.751,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TnI+NT-proBNP预测符合率(87.1%)高于单一标志物cTnI(84.3%)、NT-proBNP(79.4%),具有更高的预测诊断价值。结论心肌缺血是促进NT-proBNP合成和释放的刺激因素之一;分叉病变、多支病变、支架长度、球囊扩张总时间和总次数等因素与PCI相关心肌损伤有关;cTnI+NT-proBNP的联合检测对PCI术后MACE发生具有更好的预测价值。
- 赵强肖强李元民康玲李秀昌
- 关键词:肌钙蛋白-IN-末端脑钠肽前体不稳定型心绞痛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 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内皮前体细胞的研究
- 2011年
- 目的通过对冠心病(CHD)合并糖尿病(DM)患者动脉硬化程度和外周血CD34与VEGFR-2共同标记的血管内皮前体细胞(CD34+/VEGFR-2+EPCs)水平的测定,探讨高血糖促进动脉硬化进展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确诊为CHD患者41例和CHD合并DM患者44例,抽取外周血行流式细胞术检测CD34+/VEGFR-2+EPCs水平,并对CHD合并DM的患者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结果 (1)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CD34+/VEGFR-2+EPCs有下降趋势(P<0.05)。(2)EPCs等级逐渐升高,HbA1c水平逐渐下降(P<0.05)。(3)在冠状动脉不同病变水平上,CHD合并DM患者体内CD34+/VEGFR-2+EPCs水平均较CHD患者低(P<0.05)。结论高血糖易造成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的内皮受损,EPCs水平的降低可能在高血糖加速动脉硬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李晓燕康玲韩淑芳高玉琪张华丽耿雪
- 关键词:冠心病糖尿病前体细胞
- 髓过氧化物酶在冠心病中的诊断应用被引量:1
- 2011年
- 大量研究证实,炎症促进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及发展,表现为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动脉硬化引起的危重心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或缺血性脑卒中,为易损斑块破裂所导致[1].血制品中的蛋白或酶类通常作为生物标记物,反映疾病状态,并提供诊断及预后价值[2].
- 康玲李晓燕高玉琪
- 关键词:髓过氧化物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