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强
- 作品数:5 被引量:23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改良效果被引量:18
- 2019年
- 目的评价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的改良效果。方法择期全麻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60例,年龄33~64岁,BMI 18~27 kg/m^2,性别不限,ASA分级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30):全身麻醉组(GA组)和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组(QLB+GA组)。QLB+GA组于麻醉诱导前在超声引导下行术侧腰方肌前路阻滞,注入0.375%罗哌卡因20 ml。静脉注射咪达唑仑、异丙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诱导;静脉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行麻醉维持。术毕行PCIA,配方:舒芬太尼2 μg/k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背景输注速率2 ml/h,PCA剂量2 ml,锁定时间15 min,维持疼痛数字评分≤3分;当疼痛数字评分≥4分时静脉注射氟比诺芬酯50 mg行镇痛补救。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PACU内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躁动、呼吸抑制和嗜睡)的发生情况、术后48 h内PCIA舒芬太尼用量、PCA有效按压次数、镇痛补救情况、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GA组比较,QLB+GA组术中异丙酚和瑞芬太尼用量减少,术后48 h内镇痛补救率、PCIA舒芬太尼用量和PCA有效按压次数降低,PACU内躁动、呼吸抑制和嗜睡发生率降低,肠道恢复排气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缩短(P<0.05)。结论相对于单纯全身麻醉而言,腰方肌阻滞联合全身麻醉用于经皮肾镜取石术患者,有助于实现低阿片类药物麻醉模式,更有利于抑制术后痛敏反应和促进术后恢复。
- 余亮沈敏强高斌张国强张郑铎
- 关键词:神经传导阻滞腰肌
- 帕瑞昔布超前镇痛时对血糖、C-反应蛋白及白细胞介素-6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效果观察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择期行脊柱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帕瑞昔布4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静脉滴注帕瑞昔布40 mg,术后常规给予芬太尼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比较麻醉前(T0)、术毕时(T1)、术后6 h(T2)、术后12 h(T3)时患者血糖(BG)、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及术后不同时点疼痛程度(VAS)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136.88±52.48)min,对照组为(130.13±67.41)min,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 h、12 h、24 h时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帕瑞昔布用于脊柱手术患者超前镇痛较术后镇痛能明显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利于抑制手术患者应激反应。
- 张国强汪卫星
- 关键词:脊柱手术帕瑞昔布超前镇痛血糖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
- 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现状与对策探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通过对医院麻醉科工作人员职业安全防护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危险因素,为制定切实可行的安全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麻醉科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00名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麻醉科工作人员危险因素的暴露率高达80%以上,其中以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及物理因素暴露率最高,分别为100%、100%、95%。在化学因素中,消毒剂和麻醉机呼出气的暴露率最高,为80%和87%;生物因素中呛咳的分泌物的接触率为87%;物理因素中的锐器割伤和电损伤的发生率为80%和85%。结论:麻醉科工作人员存在严重的职业危险因素暴露,对麻醉人员身心造成的严重的伤害,采取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增强工作人员的自我防护措施。
- 张国强汪卫星
- 关键词:麻醉科安全防护安全对策
- 食管引流型喉罩应用中的护理安全对策
- 2015年
- 气管插管是急诊科抢救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困难气道的患者易致插管失败,而延误抢救甚至危及生命,是临床的棘手问题. 急诊目前困难气道处理方法是喉镜[1],硬质喉镜是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插管设备,也是麻醉医师最熟悉的基本设备. 但是传统的直喉镜和弯喉镜对于暴露声门比较困难,因此对困难气道作用有限. 纤维支气管镜下进行气管插管,处理困难气道已经得到临床麻醉医师的广泛认可,但其操作难度大,许多基层医院无法推广应用. 环甲膜切开术及气管造口术对患者创伤大、风险高,且有永久性创口,一般不推荐常规使用.
- 姚晓丽金培英张国强
- 关键词:食管引流型喉罩安全对策临床麻醉医师气管插管困难气道纤维支气管镜
- 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的麻醉处理
- 2008年
- 张国强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显微夹闭术麻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