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组HSP60蛋白体外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重组热休克蛋白60(HSP60)对小鼠骨髓树突状细胞(DC)功能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培养小鼠骨髓源性DC,分为对照组及HSP60组,对照组在正常条件下培养,HSP60组加入终浓度为10μg/ml的HSP60。流式细胞术检测DC细胞表面CD80、CD86、MHCⅡ分子、CD14及TLR4的变化,ELISA法检测DC分泌TNF-α、IFN-γ和IL-12的浓度,免疫细胞化学检测DC MyD88、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HSP60可促进DC高表达CD80、CD86、MHCⅡ分子、CD14及TLR4,促进Th1型细胞因子TNF-α、IFN-γ及IL-12释放、MyD88高表达及NF-κB核移位,并诱导T细胞增殖。结论:HSP60可促进DC成熟,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了TLR4信号通路有关。
- 吴宏妍陈家军孙宗全贺斌张增旺吴平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热休克蛋白60TOLL样受体细胞因子
- HSP60及TLR4信号途径在小鼠心脏移植物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检测HSP60及TLR4信号途径在小鼠心脏移植物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的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建立小鼠颈部心脏移植模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同系移植组),供、受体均为C57BL/6小鼠;实验组(同种异品系移植组),供、受体分别为BALB/c、C57BL/6小鼠。分别于移植后第3d、第7d取小鼠心脏及血液标本,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心脏移植物HSP60、TLR4、MyD88及NF-κB的表达情况,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12(IL-12)的浓度,病检分析心脏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实验组心脏移植物HSP60、TLR4、MyD88、NF-κB的表达及TNF-α、IFN-γ、IL-12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在术后第3、7d分别发生轻、重度排斥,对照组无明显排斥现象。结论:心脏移植后HSP60表达增强,可能通过TLR4以MyD88依赖的方式激活TLR4信号途径,从而促进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调控HSP60及其受体后信号途径可能为抗排斥反应提供新思路。
- 陈家军吴宏妍孙宗全聂荣华吴富常张增旺
-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60细胞因子类
- 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2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 观察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Nuss手术矫治25例漏斗胸患儿,在胸腔镜监视下将塑形的矫形钢板由一侧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对侧胸腔,翻转矫形板将胸骨抬起并固定。术后1、6、12个月复查胸部X线片、胸部CT及心脏彩超,术后2年半~3年取出钢板。采用小儿漏斗胸手术效果评价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25例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5 min,出血量5~15 mL,均未输血。术后切口感染1例,经换药处理治愈,住院时间6~14 d。本组矫形效果21例为优秀,4例为良好。1例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后愈合。随访1~20个月矫形效果满意,无钢板移位。1例术后出现脊柱侧弯,于术后2年取出钢板。结论 胸腔镜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
- 吴宏妍陈家军聂荣华贺斌张增旺
- 关键词:漏斗胸胸腔镜手术
- 血管外PHA生物支架防治移植静脉狭窄的研究
- 陈家军聂荣华吴富常马军柏詹波涛吴宏妍张浩张增旺
- 1.针对移植血管再狭窄发生的始动因素,限制移植静脉过度扩张,强调外科手段干预;2.率先采用可降解生物材料PHA作为血管外支架用于防治冠脉旁路移植术后血管再狭窄;3.对PHA血管外支架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独特见解。
- 关键词:
- 关键词:可降解生物材料血管外支架
- 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的临床观察
- 2013年
- 目的探讨术后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对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将79例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术后采用常规静脉营养+肠内营养[总热量35 kal/(kg·d)]+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其中rhGH每天皮下注射10 U,共计10 d。对照组仅采用常规静脉营养+肠内营养。分别于术后第3、7、10天测定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并行双手握力试验,观察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以及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坠积性肺炎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术后第7、10天血红蛋白、血浆总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浓度升高,双手握力明显提高,呼吸机辅助时间、ICU入住时间减少,切口感染、吻合口瘘及坠积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P均<0.01)。结论与单纯的常规营养相比,rhGH可以明显改善食管癌合并肺功能不全患者术后蛋白质合成代谢,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恢复。
- 吴宏妍陈家军贺斌张增旺
- 关键词:食管肿瘤肺功能不全生长激素
- 设置固定和挤压装置的胸外科手术用引流管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置固定和挤压装置的胸外科手术用引流管,胸外科手术用引流管在管体的引流管头位置的定位块,所设的支架上装有数个固定装置,尾端连接积液瓶盘胀形的管体内套有带挤压块的转筒,该转筒所连接的电机设有固定架,固定装...
- 赵华贾咏梅詹波涛王晓霖崔俊衡艳萍谢泽磊张增旺陈家军
- 文献传递
- 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及其并发症的预防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矫治漏斗胸的优越性和临床经验。方法 2010年8月至2012年10月,共采用胸腔镜下Nuss手术矫治21例漏斗胸病人,在胸腔镜监视下将塑形之矫形钢板由一侧胸腔经胸骨后穿至对侧胸腔,翻转后固定。结果 21例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30~60 min,术中失血量4~10 mL。住院时间6~12 d,1例术后出现切口感染,经换药处理治愈。全部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1~30个月随访,21例病人畸形矫正满意,1例手术1年后出现脊柱侧弯,提前拔除钢板,所有病人钢板无移位。结论胸腔镜辅助下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创伤小,近期矫形效果满意,是一种值得尝试和推广的手术方法。积极预防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 陈家军吴宏妍张浩贺斌张增旺
- 关键词:漏斗胸NUSS手术胸腔镜
- 瘦素与体外循环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瘦素浓度与体外循环(CPB)手术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中低温体外循环手术22例,于麻醉诱导前、体外循环开始30min、开放主动脉、体外循环开始后6、12、18、24h抽取颈内静脉或体外循环血液,检测血糖、血清胰岛素浓度、血清瘦素浓度,计算各时间点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它与血清瘦素浓度的关系。结果:CPB过程中、CPB术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血清瘦素浓度在CPB过程中明显降低,CPB术后逐渐恢复;体外循环过程中血清瘦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指数无明显相关性,CPB术后血清瘦素浓度与胰岛素抵抗系数呈正相关,P<0.01。结论:CPB术后血瘦素浓度改变与体外循环胰岛素抵抗正相关,CPB术中胰岛素抵抗可能与血瘦素浓度的改变没有关系。
- 张拥军胡知朋聂荣华陈家军詹波涛杨俊波张增旺
- 关键词:体外循环瘦素胰岛素抵抗
- 胸中上段食管癌三野淋巴结清扫及二野淋巴结清扫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比较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襄阳市中心医院胸心外科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98例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随访结果,所有患者均行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其中50例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48例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围术期并发症、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转移数、随访淋巴结复发率以及3年生存率等情况。结果术后心肺并发症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指标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与二野清扫组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28.04枚vs 18.23枚)和平均阳性淋巴结数(5.52枚vs 2.25枚)比较,三野清扫组均多于二野清扫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5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26.6个月,其中三野清扫组48例,二野清扫组47例;随访期间三野清扫组患者的淋巴结复发率为37.5%(18/48),明显低于二野清扫组的53.2%(25/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清扫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56.3%(27/48),明显高于二野清扫组的38.3%(1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中上段食管癌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安全可行,该术式下颈部及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更彻底,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患者术后生存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詹波涛张增旺赵华杨俊波陈家军聂荣华
- 关键词:胸中上段食管癌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率生存率
- 心脏瓣膜置换术267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总结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经验及围术期处理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4年6月至2009年7月267例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临床资料。男145例,女122例,年龄20~74岁(50.8±11.1)岁。单纯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MVR)96例、生物瓣置换术1例;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AVR)69例、生物瓣置换术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机械瓣置换术(BVR)91例;二尖瓣三尖瓣联合机械瓣置换术(MVR+TVR)2例;三尖瓣置换术(TVR)1例;带瓣升主动脉置换加冠状动脉移植术(Bentall)6例。同期三尖瓣成形术(TVP)45例,左心房血栓清除术(LAT)34例,左心房折叠术(LAP)16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10例。结果:围术期主要并发症发生率9.36%:严重心律失常10例(3.75%)、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7例(2.62%)、低氧血症3例(1.12%)、肺部感染2例(0.75%)、肾功能不全2例(0.75%)、肝功能不全1例(0.38%)。早期死亡5例(1.87%),死亡原因为严重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肾功能衰竭1例、左心室后壁破裂1例、心肌风湿复发并瓣周漏1例。电话、门诊随访235例,随访时间1~54个月,心功能(NYHA)Ⅰ级51例、Ⅱ级164例、Ⅲ级19例、Ⅳ级1例。结论:加强围术期处理,选择适当手术时机,良好术中心肌保护,改进手术方法是提高人工瓣膜置换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 刘日辉聂荣华杨俊波贺斌张增旺胡知朋
- 关键词:心脏瓣膜疾病心脏瓣膜置换术围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