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茹

作品数:26 被引量:152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解放军总医院临床科研扶持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克罗恩
  • 6篇克罗恩病
  • 5篇胃肠
  • 4篇细菌过度生长
  • 4篇小肠
  • 4篇小肠细菌
  • 4篇小肠细菌过度...
  • 4篇肠细菌
  • 3篇易激综合征
  • 3篇综合征
  • 3篇结肠
  • 3篇抗酿酒酵母抗...
  • 3篇抗体
  • 3篇老年
  • 3篇老年人
  • 3篇肠病
  • 3篇肠易激
  • 3篇肠易激综合征
  • 2篇蛋白
  • 2篇蛋白质

机构

  • 16篇北京协和医院
  • 13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国家食品药品...
  • 1篇大庆油田总医...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作者

  • 26篇张茹
  • 16篇钱家鸣
  • 10篇吕红
  • 4篇沈冰冰
  • 4篇万军
  • 4篇李园
  • 3篇朱峰
  • 3篇李骥
  • 2篇李春梅
  • 2篇李永哲
  • 2篇赵燕
  • 2篇马金霞
  • 2篇韩英杰
  • 1篇杨晓鸥
  • 1篇朱曼
  • 1篇郭树彬
  • 1篇陈志来
  • 1篇张丽丽
  • 1篇王倍
  • 1篇石益海

传媒

  • 5篇中华医学会第...
  • 4篇中华内科杂志
  • 3篇中国药物警戒
  • 2篇胃肠病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肠外与肠内营...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临床药物治疗...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第八届健康产...
  • 1篇The 14...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5篇2010
  • 3篇2009
  • 5篇2008
  • 5篇2007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序贯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被引量:25
2009年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是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主要病因,根除HP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随着抗生素耐药株HP逐年增加,HP根除率日益下降,因此出现了一种新的HP根除方案——10天或14天序贯疗法。此疗法指前5天或7天的诱导期中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加一种抗生素的二联治疗,随后5天或7天应用PPI和两种抗生素的三联治疗。目前除少数研究外,绝大多数临床研究表明序贯疗法能够获得比传统的7天或10天三联疗法更高的HP根除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大部分相关的研究为单中心、样本量少,缺乏双盲对照,未能评估抗生素耐药性,尚待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对照的临床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疗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张茹钱家鸣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耐药性序贯疗法
抗酿酒酵母抗体与克罗恩病临床特征相关性研究
目的研究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与克罗恩病(CD)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2年~ 2005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 ASEA 检测的34例 CD 患者。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测定 ASCA。结果 ...
李骥吕红钱家鸣张茹
文献传递
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被引量:16
2008年
目的探讨影响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大庆油田总医院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消化道出血住院患者临床资料。结果消化道出血患者死亡率(15.8%)高于全院患者死亡率(1.8%)。老年组和中年组死亡率(19.9%和15.0%)高于青少年组(5.8%)。单纯呕血组和呕血伴便血组死亡率(19.0%和22.9%)高于单纯便血组(8.2%),呕血量〉500mL组死亡率(34.6%)高于≤500mL组(15.5%),出血后第一次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90.0g/L组死亡率(20.9%)高于血红蛋白〉90.0g/L组(12.4%).恶性肿瘤患者北亡率最高(57.9%),其次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36.4%),消化性溃疡患者死亡率为1.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出血临床表现形式、呕血量、血红蛋白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因学方面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消化性溃疡也是影响预后的独赢危险因素。结论消化道出血仍是住院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患者年龄、呕血量〉500mL、血红蛋白水平、原发病(恶性肿瘤、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等)均为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石益海张丽丽钱家鸣李慧梅张茹王倍沈冰冰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LOGISTIC回归
老年人长期质子泵抑制剂应用中不同服药方式的安全性分析
韩英杰张茹蔡晓燕刘文徽万军
急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与诊治分析被引量:33
2010年
目的探讨三级医院急诊科消化道出血(GIB)的病因构成、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6年1—12月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68例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病情变迁。结果(1)一般资料:男:女=1.75:1(107:61),年龄13—87(56.5±17.8)岁。患病高峰年龄60~69岁,老年人GIB发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52.4%比19.6%和52.4%比28.0%,P值均为0.000)。(2)服用非甾体消炎药(NSAIDs)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18.5%)明显高于不服者(0.7%),P=0.000。(3)86.9%(146/168)的GIB患者伴随贫血,以中度为主。(4)急诊胃镜确诊率(89.4%)明显高于非急诊胃镜确诊率(58.5%),P=0.000。急诊肠镜与非急诊者确诊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比57.9%,P=0.315)。(5)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止血成功率(86.0%)明显高于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40.7%),P=0.000;GIB急诊手术治疗率为1.8%。结论三级医院GIB患者以高龄男性为多见;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胃镜检查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急诊结肠镜对下消化道出血诊断意义不明显。
张茹沈冰冰钱家鸣郭树彬
关键词:胃肠出血内窥镜检查
抗酿酒酵母抗体、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抗酿酒酵母抗体(ASCA)和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核周型(pANCA)在炎症性肠病 (IBD)诊断、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05年8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 ASCA、 pANCA 检测的271例...
李骥吕红钱家鸣张茹
文献传递
肠易激综合征脑-肠交互作用模型结肠组织蛋白指纹图谱初探
2010年
目的建立肠易激综合征(IBS)动物模型,利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技术分析结肠组织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为探索IBS发病机制提供线索。方法雄性成年Wistar大鼠14只,随机分为模型组和正常组,每组7只。对模型组大鼠采用慢性轻度不可预见性应激联合急性束缚应激制作IBS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模型,以行为学方法评估模型。以MALDI-TOF—MS技术观察大鼠结肠蛋白质全景,从整体上探索IBS这一功能性肠病有无差异表达蛋白。结果(1)一般情况:模型组体重低于正常组[(298.88±18.61)g比(348.00±12.44)g,P〈0.01];肠道动力:模型组大鼠制模后1h的排便颗粒数明显多于正常组[(6.00±1.69)粒/1h比(1.14±0.69)粒/1h,P〈0.01];行为检测: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糖水消耗量显著减少[(13.63±1.69)ml/1h比(19.00±3.06)ml/1h,P〈0.05];内脏敏感性:模型组在各个气囊容量下腹肌收缩次数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2)MALDI.TOF—MS鉴定结果:模型组与正常组大鼠结肠组织有12个标志蛋白表达有明显差异,分为4类,分别与肠上皮细胞离子分泌、蛋白质合成、G蛋白系统、免疫有关;12种差异表达蛋白在模型组均高于正常组(P〈0.05)。结论慢急性联合应激大鼠可部分模拟人类IBS脑-肠交互作用。差异蛋白质的检测为IBS发病机制及治疗靶点的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张茹吕红钱家鸣李永哲胡朝军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蛋白质组学GTP结合蛋白质类
免疫抑制剂在克罗恩病中的应用与疗效分析
2008年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在克罗恩病(CD)中的应用与变迁、CD临床特点与免疫抑制剂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年6月-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05例CD患者。结果(1)我院CD患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2000年后较2000年前显著增多(34.7%比3.0%,P=0.000)。(2)免疫抑制剂的应用及临床特点:①中重度CD使用免疫抑制剂者明显多于轻度CD患者(28.9%比0);②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与CD病变部位无关,各部位应用免疫抑制剂的比例分别为小肠20.0%、结肠27.3%、回结肠27.1%(P=0.726);③应用免疫抑制剂者较未用者基础状态血清白蛋白偏低(31.9g/L比35.1g/L,P=0.047);④应用免疫抑制剂不能明显降低患者手术率(38.5%比50.0%,P=0.320)。(3)在我国免疫抑制剂应用最多的是硫唑嘌呤,本组中应用硫唑嘌呤的19例CD患者的临床缓解率为68.4%,未缓解者的中性粒细胞较缓锵者明显偏高(0.76比0.65,P=0.032)。结论免疫抑制剂在CD治疗中的应用呈逐年增多趋势。中重度CD、基础状态血清白蛋白水平低的CD患者需及早应用免疫抑制剂,而病变部位与是否需要应用免疫抑制剂无关。中性粒细胞高的CD患者应用硫唑嘌呤的疗效差。
张茹钱家鸣吕红朱峰
关键词:CROHN病免疫抑制剂
肠易激综合征心理状态与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羟化酶被引量:2
2009年
肠易激综合征(IBS)为7种经典心身疾病之一,精神因素在发病中占据重要地位,80%以上的IBS患者症状加重与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去甲肾上腺素(NE)能系统与情感、行为及意识状态有关,脑内NE功能异常可导致抑郁、焦虑类疾病并在某些应激状态下表现出来或恶化,肾上腺素能交感神经失调与部分IBS发病有关。酪氨酸羟化酶(TH)作为NE合成的限速酶,与抑郁症密切相关。研究脑-肠轴各层面中NE和TH的变化趋势有助于进一步了解IBS尤其是IBS伴焦虑、抑郁状态者的发病机制。
张茹钱家鸣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去甲肾上腺素酪氨酸羟化酶
克罗恩病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选择与合理用药建议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分析克罗恩病(CD)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治疗方法及其与临床特点的关系,提出合理用药建议。方法回顾性分析1983~2007年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58例克罗恩病患者,计数资料作χ2检验,计量资料作t检验。结果①一般情况;158例CD患者中男:女为1.98:1,发病年龄平均33.8±15.6(7~78)岁,其中轻度15.8%、中度30.4%、重度53.8%;患者发病年龄高峰为20~29岁(29.1%)。②内科治疗与临床特点及用药情况:轻度CD患者(96.0%)选择氨基水杨酸制剂者明显多于中(87.5%)、重度(76.5%)(P=0.028);重度CD患者(70.6%)需营养支持治疗者明显多于轻(28.0%)、中度患者(43.8%)(P=0.000);患者病变部位与药物的选择及是否选择手术无明显相关性。③内科治疗的变迁:2000年后CD患者(52.4%)肠外表现发生率较2000年前(38.2%)显著升高(P=0.048),使用氨基水杨酸和糖皮质激素、营养支持、免疫抑制剂者明显增多(P<0.05)。④外科治疗与临床特点59例(37.3%)CD患者需手术治疗,其中53例(89.8%)因患CD并发症而需手术治疗,主要为肠梗阻、肠瘘、肠穿孔等。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高,血清总蛋白、白蛋白低者手术风险增大。结论CD发病年龄高峰为20~29岁,免疫抑制剂和营养支持治疗在CD患者中应用逐年增多,内科治疗方案的制定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而病变部位与治疗方式的选择无关,N%高和血浆蛋白低者的CD患者手术风险增大。使用硫嘌呤应注意其骨髓毒性,硫唑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活性测定或TPMT基因型分析也许能预测,治疗前8周内,应每周查血常规,以后至少每3个月查1次。
张茹吕红钱家鸣沈冰冰杨晓鸥陈蔷
关键词:克罗恩病合理用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