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家宁

作品数:119 被引量:359H指数:11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化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42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5篇理学
  • 53篇文化科学
  • 6篇化学工程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自然科学总论
  • 2篇电气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教学
  • 27篇课程
  • 20篇无机
  • 19篇实验教学
  • 19篇化学实验
  • 17篇无机化学
  • 16篇教学改革
  • 13篇晶体
  • 12篇水热
  • 11篇晶体结构
  • 9篇教育
  • 9篇教材建设
  • 8篇化合物
  • 7篇学科
  • 7篇水热合成
  • 7篇配位
  • 7篇热合成
  • 7篇课程建设
  • 7篇化学实验教学
  • 6篇酸盐

机构

  • 119篇吉林大学
  • 3篇昌吉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福...
  • 2篇安阳工学院
  • 2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白城师范学院
  • 1篇长春科技大学
  • 1篇日本山口大学
  • 1篇汕头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化工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过...
  • 1篇吉林省肿瘤医...

作者

  • 119篇徐家宁
  • 48篇宋天佑
  • 21篇范勇
  • 17篇张寒琦
  • 16篇王莉
  • 12篇王英华
  • 12篇魏士刚
  • 11篇张萍
  • 11篇郭玉鹏
  • 10篇徐吉庆
  • 10篇张丽荣
  • 10篇徐如人
  • 10篇杨国昱
  • 9篇史苏华
  • 8篇田少萍
  • 8篇林英杰
  • 7篇孙浩然
  • 7篇屈学俭
  • 7篇冯守华
  • 6篇宋大千

传媒

  • 19篇高等学校化学...
  • 9篇大学化学
  • 6篇化学教育(中...
  • 6篇第十一届全国...
  • 5篇吉林大学自然...
  • 5篇第十二届全国...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4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第十届全国大...
  • 3篇实验室研究与...
  • 3篇第九届全国大...
  • 3篇第七届全国大...
  • 2篇中国大学教学
  • 2篇Chines...
  • 2篇第八届大学化...
  • 2篇全国大学化学...
  • 2篇首届大学化学...
  • 2篇首届全国高等...
  • 2篇第八届全国大...
  • 1篇应用化工

年份

  • 3篇2023
  • 6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7篇2013
  • 3篇2012
  • 7篇2011
  • 8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11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4
1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机化学》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2023年
结合教材修订的时代背景,回顾总结了吉林大学等三校编写的各版次《无机化学》编写的背景、特色和主要修订内容,提出教材内容必须紧扣教学大纲要求,注意与高中化学课程的衔接,知识讲授上要照顾到大一学生的知识基础,始终保持可读性、可讲授性的教材建设理念,并对新时期新版《无机化学》教材修订进行了展望,以期能为“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无机化学教材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王莉张丽荣范勇徐家宁宋天佑
关键词:无机化学教材建设
无机化学课程中的教材建设
根据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教学成果,先后完成了20余部特色鲜明、适应性强、内容丰富的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和配套教材的编写;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系统性的教材体系,推动了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
张丽荣徐家宁宋天佑
关键词:无机化学课程教材建设
整合化学学科课程内容,创新化学学科课程体系
丁长江李宏斌李政徐家宁
关键词: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系统论
二维配位聚合物[Cu(ox)(4,4′-bpy)]_n的水热合成与结构表征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水热方法合成出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u(ox)(4,4′-bpy)]n(ox=草酸根离子,4,4′-bpy=4,4′-联吡啶),并通过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元素分析以及红外光谱测定对该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Cm空间群,晶胞参数a=1·1921(7)nm,b=1·153(7)nm,c=0·5155(4)nm,β=113·38(3)°,V=0·6291(7)nm3,Z=2.该化合物是一个由{Cu(ox)}n链通过桥联配体4,4′-bpy垂直相连并具有矩形格子结构的二维层状配位聚合物,层与层之间交错排列,通过C4,4′-bpy—H…Oox层间氢键作用,进一步扩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
任红徐家宁于连香叶俊伟毕明辉张萍宋天佑
关键词:混合配体超分子网络
有关催化实验教学的几点思考
戴安邦先生曾指出:全面的化学教育要求化学教学既能传授化学知识和技术,更要训练科学方法和思维,还要培养科学精神和品德。化学实验课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教学方式。而开设前沿性、交叉性、应用性的综合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提...
杨胥微邹乐辉徐家宁
文献传递
一种金属有机框架@聚多巴胺薄膜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研究一种快速、高效且可以广泛应用的方法制备金属有机框架@聚多巴胺薄膜,并应用于抗菌领域,属于无机‑聚合物杂化材料及生物医用领域。本发明的基本步骤如下:可见光照射下,将金属有机框架纳米粒子与多巴胺(DA)混...
赵杰郝凌婉蒋如剑高洁范勇徐家宁
文献传递
新型双晶格层状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The layered compounds with two sublattices are novel compounds, which have quantum-well structures in the atom...
徐跃华宋天佑徐家宁王媛冯守华庞文琴
关键词:层状化合物不匹配软化学合成
文献传递
“基础学科拔尖学生”管理模式的探索被引量:5
2017年
经教育部批准,吉林大学首批入选"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自2009年开始,吉林大学设立2个"唐敖庆班"(化学+生物,数学+物理),按照"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因材施教、特殊培养"的方针,对"唐敖庆班"学生实施单独教学管理。本文拟从更新教学管理理念,优化教学管理手段,提升教学管理层次入手,探讨构建适应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的教学管理模式。
田少萍郭玉鹏徐家宁
含混合价态钒的晶体[N(CH_(3))_(4)]_(4)[H_(5)PMo_(5))V_(9)O_(42)]·3.5H_(2)O的合成与结构被引量:8
2000年
The title compound [N(CH 3) 4] 4 [H 5PMo 5V 9O 42 ] ·3.5H 2O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and its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with single crystal X ray analysis. The cluster anion is a bicapped Keggin polyanion, two vanadium atoms are distributed at two capping metal atom positions. The crystal is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with a=1.284 8(4) nm, b=2.366 4(4) nm, c=2.113 6(4) nm, β= 90.69(2)° , V=6.425(4) nm 3, Z=4, D c=2.07 g\5cm -3 , R=0.066, R w=0.069, S=1.33, \{(Δ/σ) max =\}0 04, \{(Δρ) max =\}91 e·nm -3 .
徐家宁杨国昱林英杰施展于杰辉冯守华徐吉庆徐昕李艳崔晓辉黄小荥杨兰萍
关键词:水热合成混合价态
[Pb_6(H_2O)_2(cit)_4]·3H_2O和Pb(tar)(H_2O)_2两种柔性酸和铅的配位聚合物的水热合成与表征被引量:6
2007年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2个含柔性配体柠檬酸和酒石酸的二价铅配位聚合物[Pb6(H2O)2(cit)4].3H2O(1)(H3cit=citricacid)及Pb(tar)(H2O)2(2)(tar=tartaricacid).用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元素分析、粉末X射线衍射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手段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化合物1属三斜晶系,P1空间群,a=0.97053(19)nm,b=0.9764(2)nm,c=1.0955(2)nm,α=109.016(3)°,β=98.380(3)°,γ=92.136(3)°,V=0.9671(3)nm3,Z=2,R1=0.0420,wR2=0.1049,GOF=1.064.在化合物1的不对称结构单元中,有3个铅离子以及2个柠檬酸阴离子和2个游离的水分子.铅离子分别以4,5,7配位与柠檬酸配合形成了中性的三维骨架结构.化合物2属于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39739(6)nm,b=0.64922(2)nm,c=1.80354(10)nm,V=1.63620(13)nm3,Z=8,R1=0.0283,wR2=0.0649,GOF=1.014.在化合物2的不对称结构单元中,有1个铅离子、1个酒石酸分子和1个水分子,六配位的铅和酒石酸形成了一维外消旋的无限长链,链与链之间通过氢键连接成一个三维超分子结构.在化合物1和2中,两种配体均出现了α羟基和α羧基螯合的配位模式,铅的6s孤电子对均显示了立体化学活性,使配位键分布于半球区域.
石晶徐家宁张萍范勇王莉毕明辉马奎蓉宋天佑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