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赣丽

作品数:78 被引量:561H指数:1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广西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历史地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3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经济管理
  • 17篇文化科学
  • 17篇历史地理
  • 16篇社会学
  • 9篇艺术
  • 4篇哲学宗教
  • 3篇文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1篇文化
  • 16篇旅游
  • 15篇民俗
  • 7篇遗产
  • 7篇政府
  • 7篇民俗旅游
  • 6篇手工艺
  • 6篇民俗学
  • 5篇意蕴
  • 5篇民族
  • 5篇节日
  • 5篇传承
  • 4篇社会
  • 4篇壮族
  • 4篇文化遗产
  • 4篇文化意蕴
  • 4篇龙脊
  • 4篇旅游开发
  • 4篇非物质文化
  • 4篇非物质文化遗...

机构

  • 44篇华东师范大学
  • 26篇广西师范大学
  • 9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华盛顿大学
  • 1篇齐鲁师范学院

作者

  • 78篇徐赣丽
  • 3篇黄洁
  • 2篇张磊
  • 2篇郭悦
  • 1篇苏秀玲
  • 1篇刘晓春
  • 1篇吕微
  • 1篇孙宝
  • 1篇徐新建
  • 1篇陈泳超
  • 1篇刘铁梁
  • 1篇刘志伟
  • 1篇莫乔雅
  • 1篇黄永林
  • 1篇李慧
  • 1篇宋俊华
  • 1篇施爱东
  • 1篇朱国佳
  • 1篇杨正文

传媒

  • 9篇广西民族研究
  • 6篇民俗研究
  • 5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青海社会科学
  • 3篇广西民族大学...
  • 3篇文化遗产
  • 2篇民族艺术
  • 2篇贵州民族研究
  • 2篇高等学校文科...
  • 2篇河南教育学院...
  • 2篇赣南师范学院...
  • 2篇古今农业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民族学刊
  • 2篇检察风云(社...
  • 2篇湖北民族大学...
  • 1篇人民论坛
  • 1篇中国乡镇企业
  • 1篇广西民族学院...
  • 1篇中央民族大学...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10
  • 4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被引量:29
2017年
生产性保护是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理念。引入市场,促进流通,更新功能,确实可以部分激活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命;但作为民间艺术的手工技艺多数已经不能作为民俗文化的载体继续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而是趋向专业化和艺术化。脱离了传统功能的手工技艺,主要面向城市新的中产阶级进行生产,那么就需要重拾工匠精神,提升技艺水平,增加产品文化附加值,从而赢得具有文化自觉性的文化精英们的青睐,进而作为收藏品或高档装饰品,增列到现代艺术之中。这虽然不是生产性保护的初衷,却可能成为其现实或趋势。
徐赣丽
关键词:艺术
民俗旅游村的政府管理刍议——以广西龙胜为例被引量:2
2007年
论文以民族地区的实证资料分析政府对民俗旅游的多方面管理。提出理论假设:政府在农村的日常行政工作的各项任务与民俗村的建设存在一致性,说明政府介入民俗旅游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民俗旅游建设对繁荣农村文化和促进农村经济现代化的作用,由此预示民俗旅游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模式之一。
徐赣丽
关键词:民俗旅游政府管理社会主义新农村
侗族的转世传说、灵魂观与积阴德习俗被引量:10
2013年
在传统社会里,良好的社会风尚和社会规范的建立或维持更多是借助民众的神灵意识和信仰观念。论文以当代侗族村寨里人们不断讲述的发生在身边的转世传说为切入点,探究大量转世传说产生背后的心理原因,论述侗族人普遍具有转世灵魂观和积阴德习俗,从而揭示侗寨为何会产生公益设施和公益活动繁多的社会风尚。
徐赣丽
关键词:侗族灵魂观
手工艺在今天意味着什么?被引量:6
2022年
传统手工艺大多是作为制造日用器物所需的技艺而存在,在科技发达和大机器生产的今天,城市中却涌现一股手工艺热潮,这背后有着深刻的时代动因。以往的手工艺研究多从非遗保护的角度关注手工技艺的传承,虽然偶有论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新趋向,但对城市新中产人群对手工艺品的消费和整个社会兴起的手工体验热潮缺乏深度的解析。手工艺在今天的新变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的重要转型对传统手工艺的巨大影响,也昭示了手工艺对当下国人建构有品位和自主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
徐赣丽
关键词:手工艺审美主体性
民间传说与地方认同——以广西博白绿珠传说为例被引量:2
2011年
民间传说是我们了解地域文化的途径,也是反映当地百姓情感的精神载体。地方民众通过创作和讲述历史人物传说,及不断修改其内容来表述自己对历史人物的感情和评价,显示出其复杂感情和矛盾心理。社会记忆理论可以解释这一做法及其合理性。流传在广西博白的绿珠传说,地方文献中也有记载。该传说反映出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冲突和融合,也体现出大小传统的叙事立场和其背后显示的意识形态内容,以及地方小传统如何借助大传统来提升自我又顽强地争取文化资源获得发展。
徐赣丽
关键词:民间传说绿珠
广西壮族的农事歌谣及其生存境况被引量:1
2011年
中国广西壮族的农事歌谣丰富多样,这些歌谣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传授农业生产经验的歌谣、鼓舞斗志和调节情绪的农事歌谣、围绕农业生产进行祭祀活动的歌谣。本文对此分别进行介绍,并概述其主要特点、功能、产生的原因和目前的生存境况。
徐赣丽
当代城市空间中的民俗变异:以传统节日为对象被引量:1
2020年
当代我国的城市化对国民生计和生活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城市语境下传统文化具有了新的意涵。在国家、市场和技术的作用下,传统民俗的传承也偏离了自身的轨道,城市空间里的民俗呈现复杂的新面貌。通过对单位、大学与旅游景区等多种场域中传统节日的传承变异形态的考察,探究在当代都市语境中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变异,思考民俗学的发展之路。
徐赣丽
关键词:传统节日民俗城市
弥散性传承:都市语境下手工艺传承的一种路径被引量:6
2022年
手工艺在流动性、开放性、异质性较强的都市语境下具有更为复杂的发展变化特征。其中,手工艺爱好者的学习过程及其日常生活实践展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另一种可能路径——“弥散性传承”。不同于经济主导的产业化发展逻辑和确定性、稳定性、标准化、结果导向的政策逻辑,爱好者的实践遵循更为开放和灵活的生活逻辑。爱好者根据个人兴趣自发地学习手工艺,通过对审美体验的不断追求保持学习动力,并逐渐将手工艺内嵌于日常生活实践,呈现出弥散性传承的特征。弥散性传承本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指涉与文化生产相关的多元主体,意味着个体的创造性实践值得更多关注,意味着传承中的非遗是动态、灵活的生活文化。弥散性传承虽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与不确定性,但却是民众自发实践非遗、趋于理想的传承状态。
滕璐阳徐赣丽
关键词:手工艺爱好者生活逻辑
当代城市空间的混杂性——以上海田子坊为例被引量:3
2019年
都市空间的特征是多元性和包容性。当代全球化发展为都市创造了更多的文化交流、传播和融合的机会,也在不断制造新的地方性、历史性。与此同时,由高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引发的文化遗产保护和怀旧风潮,使得许多老建筑和传统手工艺在行将消失前得以保留。所有这些,造成城市空间多样又混杂的样态。上海田子坊就是这样一个缩影。由于艺术家的入驻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又因为现代消费需求和逐利的商家在此空间营造出各种新奇多样的文化元素,伴随着当地居民的真实生活,共同绘制了一幅当代都市斑驳的图景。这也提醒我们用混杂性的理论去分析全球化的结果,同时还应看到城市空间混杂性所带来的正面价值。
徐赣丽
关键词:混杂性都市空间
广西壮族的农事歌谣及其生存境况被引量:1
2013年
广西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该民族突出的文化特点是歌文化。他们视歌咏活动为人生之重要大事,从历史上积淀下来的深厚的歌咏文化深刻而自然地体现了壮族族群的史化品性。
徐赣丽
关键词:生存境况歌谣农事少数民族文化特点歌咏活动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