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晓彤

作品数:30 被引量:32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课题基金辽宁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主题

  • 23篇原虫
  • 23篇疟原虫
  • 7篇约氏疟原虫
  • 7篇传播阻断
  • 6篇疫苗
  • 6篇细胞
  • 6篇间日疟
  • 5篇间日疟原虫
  • 5篇恶性疟
  • 5篇恶性疟原虫
  • 4篇酸酶
  • 4篇磷酸酶
  • 4篇免疫
  • 4篇基因
  • 4篇传播阻断疫苗
  • 3篇蛋白
  • 3篇有性阶段
  • 3篇再感染
  • 3篇苏氨酸
  • 3篇中缅边境

机构

  • 30篇中国医科大学
  • 4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佳木斯大学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长崎大学

作者

  • 30篇朱晓彤
  • 24篇曹雅明
  • 8篇刘英杰
  • 6篇冯辉
  • 5篇冯永辉
  • 4篇李莹
  • 4篇刘军
  • 4篇潘艳艳
  • 3篇郑伟
  • 3篇孙林
  • 3篇王继春
  • 2篇周丹
  • 2篇梁怡凡
  • 2篇郑丽
  • 2篇单风平
  • 2篇何洋
  • 1篇闫妍
  • 1篇李季
  • 1篇安春丽
  • 1篇邱悦

传媒

  • 9篇微生物学杂志
  • 8篇中国免疫学杂...
  • 3篇寄生虫与医学...
  • 3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人兽共患...
  • 1篇国外医学(寄...
  • 1篇中国寄生虫学...

年份

  • 3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6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5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约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抗血清对有性阶段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2020年
目的:探讨约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PyPP5)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yPP5蛋白优势抗原表位,克隆入pET32a(+)载体。IPTG诱导PyPP5重组蛋白(rPyPP5)表达后,纯化并免疫小鼠获取抗血清。体外实验观察抗-PyPP5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形成和转化率的影响。结果:成功制备抗-PyPP5免疫血清。抗-PyPP5免疫血清(1∶5倍稀释)使配子体出丝率、动合子数目和动合子转化率分别下降29.89%(P<0.05)、38.59%(P<0.05)和64.30%(P<0.01)。结论:PyPP5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抗-PyPP5免疫血清可有效抑制约氏疟原虫传播。
周丹于园超洪明阳朱晓彤崔立旺(指导)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有性阶段
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抗血清对有性阶段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5(PP5)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P5的功能区(407-711 aa),克隆入p ET32a(+)载体。IPTG诱导PP5重组蛋白表达后,纯化重组蛋白并免疫小鼠。ELISA方法检测抗PP5免疫血清效价。实验观察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转化率和蚊胃内卵囊形成的影响。结果:成功表达PP5重组蛋白,抗PP5免疫血清抗体滴度可达1∶256 000,且对配子体出丝的抑制呈剂量依赖性,在1∶5和1∶10倍稀释时,配子体出丝数目分别减少75%和45%,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 05)。免疫血清可显著抑制动合子形成数目,在1∶5倍稀释时,动合子转化率减少14. 79%(P<0. 05),蚊感染率和胃内卵囊密度分别减少26. 05%和74. 19%(P<0. 05)。结论:PP5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抗PP5免疫血清具有明显的传播阻断效果。
孙林洪明阳曹雅明朱晓彤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传播阻断
实验观察伯氏疟原虫再感染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
2011年
目的探讨疟疾再感染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方法用伯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 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 d进行再感染。通过姬姆萨薄血膜染色法计数红细胞感染率,流式细胞术检测再感染前(0 d)和再感染后(1、3、5 d)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百分率。结果再感染前小鼠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略高于正常鼠;再感染后,小鼠仅出现短暂的低水平原虫血症,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分别于再感染后第1 d和第3 d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但再感染后第5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结论疟疾再感染可促进免疫记忆的产生,但高水平的免疫记忆不能持久存在。
刘英杰李莹潘艳艳朱晓彤刘军曹雅明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再感染记忆性T细胞
大蒜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鼠疟模型CD4^+活化/凋亡T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
2016年
探讨大蒜素对致死型约氏疟原虫(Plasmodium yoelii 17XL,P.y 17XL)感染BALB/c小鼠T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P.y 17XL感染后第0~2天每日口服给予不同浓度大蒜素(3 mg/kg或9 mg/kg)处理;动态监测各组小鼠原虫血症水平和生存期;感染后第0天、第3天和第5天无菌提取小鼠脾细胞,FACS检测小鼠活化T细胞(CD4^+CD69^+)、凋亡CD4^+T细胞(7AAD^-Annexin V^+)数量变化;ELISA检测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结果显示:与NC组相比,大蒜素处理组能降低感染小鼠的原虫血症水平,延长生存期。大蒜素处理能提高感染小鼠活化T细胞的数量,降低凋亡T细胞数量,并能提高脾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和TNF-α的水平。大蒜素能在感染早期促使宿主建立有效的Th1免疫应答,从而抑制红内期P.y 17XL疟原虫感染进程。
冯永辉朱晓彤单风平曹雅明
关键词:大蒜素免疫应答T细胞
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
2016年
间日疟原虫是导致人类感染疟疾的4种疟原虫之一。由于间日疟具有较强的遗传多样性和更易复发等特点,间日疟原虫的防治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其中疫苗的研发是重要的防控手段,传播阻断疫苗作为可以阻断传播的疫苗,相关方面的研究却刚刚起步。综述了间日疟传播阻断疫苗研究方面的新进展,旨在为间日疟疫苗的研制提供参考。
梁怡凡朱晓彤曹雅明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
我国间日疟原虫混合流行区分离株Dufry抗原结合蛋白基因多态性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为了解我国季节混合流行区云南省间日疟原虫红内期候选抗原Dufly抗原结合蛋白(DBP)基因多态性特点,提取19株我国云南株疟原虫基因组DNA,PCR扩增DBPRⅡ区基因片段。以SalI标准株作为参照,对所获得的基因序列进行排序分析,检测基因突变位点,以中性检验分析评估序列多态性。结果表明,中国间日疟原虫混合流行区云南分离株PvDBPRII的基因多态性与南美、中非等流行突变位点一致,未发现地区特异性的突变位点,但与国内单一流行区湖北和浙江地区突变位点存在一定差异。原因可能为整体上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呈正向选择趋势。上述结果可为以PvDBPRⅡ为基础建立有效传播阻断疫苗的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
刘杨曹雅明朱晓彤冯辉郑丽金子修
关键词:间日疟原虫基因多态性疫苗
体外观察一氧化氮对约氏疟原虫雄配子形成的影响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体外观察一氧化氮(NO)对疟原虫雄配子形成的影响。方法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制备薄血膜吉氏(Giemsa)染色观察小鼠原虫血症和配子体血症水平。并通过Griess反应检测脾细胞产生的NO水平。感染第4天,实验组小鼠注射不同剂量的一氧化氮发生剂(NOC5),对照组小鼠注射NOC5前体物质,分别采集其注射前、注射后30min和60min的尾静脉血;感染第6天,实验组小鼠注射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L-NMMA),对照组小鼠分别注射D-NMMA和PBS,分别采集其注射前、注射后4h和8h的尾静脉血。体外培养采集的血液,观察雄配子形成。结果感染后第4天和第6天,小鼠脾细胞合成NO水平分别为16.5mmol/L和30.4mmol/L,而雄配子形成数分别为11.33和0.66;感染第4天小鼠注射1mgNOC5后30min和60min的雄配子形成数分别为5.33和2.66,显著低于其对照组(P<0.01);感染第6天小鼠注射L-NMMA后8h的雄配子形成数为1.83,显著高于其对照组(P<0.01)。结论NO可直接抑制疟原虫雄配子形成,是导致疟疾自然传播阻断现象发生的主要效应分子。
刘英杰王继春冯辉朱晓彤安春丽曹雅明
关键词:约氏疟原虫传播阻断一氧化氮
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6抗血清对原虫有性阶段发育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伯氏疟原虫丝/苏氨酸磷酸酶6(PPP6)作为传播阻断疫苗候选抗原的可行性。方法:PCR扩增PPP6蛋白全长编码基因并克隆入pET32a(+)载体。IPTG诱导PPP6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后皮下免疫小鼠,收集抗PPP6免疫血清。ELISA和Westernblot检测抗PPP6免疫血清效价和特异性。实验观察免疫血清对配子体出丝、动合子和囊合子发育的影响。结果:成功诱导PPP6重组蛋白表达,抗PPP6免疫血清抗体效价为1∶3200;与对照组相比,抗PPP6免疫血清可显著抑制配子体出丝(P<0.0001);动合子数目和动合子转化率分别显著降低65.3%和42.07%(P<0.0001);抗PPP6血清1∶5倍稀释时,囊合子形成数量减少68.91%(P<0.0001)。结论:PPP6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抗PPP6免疫血清具有明显的传播阻断效果。
孙林洪明阳曹雅明朱晓彤崔立旺
关键词:伯氏疟原虫传播阻断疫苗
一氧化氮在疟原虫感染过程中的保护性作用被引量:1
2005年
一氧化氮(NO)在宿主抗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CO8+T细胞、NK细胞的介导,NO可有效地控制红外期疟原虫的感染。在抗红内期疟原虫感染的免疫应答中,由于感染宿主的免疫状态、感染虫株的差异性以及疟原虫的发育阶段和NO产生部位不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NO生物学作用的发挥存在一定差异。当疟原虫进入蚊发育阶段,NO则能够有效地阻断配子体的感染力及杀灭动合子。
郑伟朱晓彤曹雅明
关键词:一氧化氮疟原虫红外期红内期疟原虫生物学作用免疫状态
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免疫记忆形成影响的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为探讨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根治性治疗对免疫记忆形成的影响,用致死型和非致死型约氏疟原虫感染DBA/2小鼠,感染后3 d进行根治性治疗,并于初次感染后90 d进行再感染。通过计数红细胞感染率和检测再感染前后不同时间点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的百分含量后发现,再感染后2组小鼠均出现了短暂的低水平虫体血症;再感染前小鼠脾细胞中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略高于正常鼠;但再感染后均出现了有意义的升高;在每一相同检测时间点,2组小鼠的虫体血症水平和记忆性T、B细胞百分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表明,不同毒力疟原虫感染早期的根治性治疗可使宿主产生水平相近的免疫记忆,再感染可促进免疫记忆的形成。
刘英杰李莹潘艳艳朱晓彤刘军单风平曹雅明
关键词:再感染记忆性T细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