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琦
- 作品数:9 被引量:43H指数:4
- 供职机构:南京中医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研基金江苏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浅谈调摄冲任法在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 2024年
- 乳腺癌发病机制复杂,涉及多个脏腑的功能异常和气血津液运行的失畅,特别是手术、放化疗后,以及疾病晚期的患者。在复杂病机矛盾体中,冲任二脉气血运行异常起着关键的作用,立足于冲任失调分析病症,更能厘清具体病症的主次矛盾,为立法处方提供更为清晰的思路。并附验案一则。
- 尹剑云陈焱朱琦顾建伟
- 关键词:乳腺癌中医药疗法冲任失调
- 乳腺增生病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被引量:14
- 2011年
- 对近年来乳腺增生病的中医外治法的进展进行归纳总结,包括:药物敷贴、针灸、推拿、物理疗法等。分析了各种疗法的临床疗效,发现中医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病不仅可行,而且有良好的疗效和明显的优势,并对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 朱琦卞卫和李永刚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医外治法
- 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乳痈成脓期临床观察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观察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采用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对照组22例采用切开排脓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愈合率、伤口愈合时间长短、愈合后瘢痕的大小、愈合后乳房形态是否改变等方面。结果两组患者全部有效,疗效相当(P>0.05);治疗组在伤口的愈合时间、愈合后瘢痕的大小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火针烙洞排脓加药线引流治疗急性乳腺炎成脓期具有创面愈合快、瘢痕小、不影响美观的优点。
- 沈胡刚顾建伟冯全林金丽燕尹剑云陆明明龚金星季峰顾芳英朱琦
- 关键词:九一丹急性乳腺炎
- 乳腺癌术后潮热辨治体会被引量:1
- 2022年
- 乳腺癌术后潮热是常见临床症状,治疗较为棘手。其病因病机复杂多样,主要有肝肾亏虚之体,外加手术创伤,放射疗法、化学疗法及内分泌疗法的影响,不良情绪的刺激以及乳腺癌余毒未清等因素日久导致心、肝、肾三脏功能失调,潮热随之而生。将其分为心火上炎、肾水不足,肝阳上亢、肾水不足,心火上炎、肾阳亏虚,肝肾亏虚、痰热内扰四型论治。遵扶正祛邪为大法,以益气养阴、调摄冲任、活血解毒立法创乳癌术后方,以其为基本方,随证化裁,常获良效。
- 尹剑云朱琦陈焱顾建伟
- 关键词:潮热乳腺癌术后乳癌术后方心火上炎肾水不足痰热内扰
- 加味瓜蒌散联合金黄膏治疗产后乳痈初起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14年
- 乳痈相当于西医的急性化脓性乳腺炎,初期若治疗不当,易酿热成脓。为避免乳房脓肿给患者带来的巨大痛苦,应在病变初期给予积极治疗。笔者采用加味瓜蒌散联合金黄膏治疗产后急性乳痈初起42例,并与注射用青霉素钠治疗40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 沈胡刚顾建伟彭志坚季峰尹剑云朱琦
- 关键词:瓜蒌散金黄膏产褥期疾病乳痈急性乳腺炎
- 自制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10
- 2014年
- 痤疮是易于反复发作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常因内分泌异常、皮脂分泌过多,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堵塞,或痤疮棒状杆菌感染等发病。异维A 酸红霉素凝胶是目前临床用于治疗轻中度寻常性痤疮的首选药物,对炎性丘疹、脓疱等炎性皮损疗效显著,但对无炎症性囊肿、瘢痕的重度痤疮,效果却不明显。笔者采用中药面膜联合异维A 酸红霉素凝胶治疗中重度痤疮,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了观察,现报道如下。
- 沈胡刚季峰李昆尹剑云龚金星朱琦陈焱
- 关键词:中药面膜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痤疮
- “仙胡丁桂散”巴布剂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3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2010年1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笔者将古方丁桂散结合现代制剂工艺制成巴布剂,在临床中根据月经周期治疗乳腺增生病患者3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 李永刚李琳卞卫和朱琦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巴布剂
- 周期性中药巴布剂(仙胡丁桂散)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
- 目的:
通过仙胡丁桂巴布剂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与动物实验研究,来评价中医外治乳腺增生病的作用机制,探讨外治法治疗乳腺增生的新途径。
方法:
大鼠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复制乳腺增生模型。造模成...
- 朱琦
- 关键词:乳腺增生病外敷治疗
- 祛痤饮治疗肺经风热型粉刺36例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4年
-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为本院2013-01 ~2013-06中医外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14 ~ 35岁;病程14天~8年,平均(21.55&#177;26.32)月.对照组35例,其中男16例,女19例;年龄15 ~ 37岁;病程15天~9年,平均(20.63 &#177;25.74)月.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及辨证标准:参照《临床皮肤病学》[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中药新药治疗寻常痤疮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标准.
- 沈胡刚陆明明尹剑云金丽燕顾芳英朱琦陈焱
- 关键词:治疗组疗效观察《临床皮肤病学》中药新药辨证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