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亚萍

作品数:33 被引量:136H指数:7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理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4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病毒
  • 8篇细胞
  • 7篇肝炎
  • 6篇乙型
  • 6篇手足
  • 6篇手足口
  • 6篇手足口病
  • 6篇患儿
  • 5篇乙型肝炎
  • 5篇手足口病患儿
  • 5篇病患
  • 4篇重症化
  • 4篇免疫
  • 4篇肠道
  • 4篇肠道病毒
  • 3篇蛋白
  • 3篇医学生
  • 3篇预后
  • 3篇衰竭
  • 3篇慢性

机构

  • 33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西安市儿童医...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延安大学
  • 1篇西安市中心医...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3篇李亚萍
  • 23篇党双锁
  • 16篇李梅
  • 14篇贾晓黎
  • 9篇翟嵩
  • 8篇张欣
  • 7篇吴凤萍
  • 6篇邓慧玲
  • 6篇石娟娟
  • 5篇王媛
  • 5篇张玉凤
  • 3篇高宁
  • 3篇袁娟
  • 3篇王军
  • 3篇杨颖
  • 2篇潘国英
  • 1篇郭军
  • 1篇刘拉羊
  • 1篇刘灵
  • 1篇徐光华

传媒

  • 7篇中华实验和临...
  • 6篇临床肝胆病杂...
  • 3篇中国医学教育...
  • 3篇肝脏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8篇2019
  • 2篇2018
  • 4篇2017
  • 1篇2012
  • 2篇1999
  • 1篇198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艾米替诺福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早期疗效:一项真实世界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探讨艾米替诺福韦(tenofovir amibufenamide,TMF)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的早期疗效。方法该项多中心、前瞻性、真实世界研究纳入2021年8月—2022年8月就诊于4所研究中心感染科门诊使用TMF抗病毒治疗的91例CHB患者,收集其临床资料,比较12周、24周时患者HBV DNA的变化、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复常率、乙型肝炎e抗原(hepatitis B e antigen,HBeAg)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血清学转换情况及肾功能、血脂代谢情况。结果24周时共入组91例患者,初治28例,经治63例。在抗病毒治疗12周、24周时实现完全病毒学应答初治患者分别有17.4%、47.9%,经治患者分别有48.4%、58.1%。基线与12周、24周初治患者HBV DNA[(4.88±0.54)lg IU/mL vs(2.69±0.35)lg IU/mL vs(2.40±0.39)lg IU/mL]显著降低(F=24.51,P<0.001);经治患者HBV DNA[(2.67±0.31)lg IU/mL vs(1.70±0.24)lg IU/mL vs(1.49±0.09)lg IU/mL]较前下降(F=5.83,P=0.009)。基于实验室标准12周及24周的ALT复常率分别为64%和92%,AASLD 2018标准12周及24周的复常率分别为38.4%和73.9%。治疗24周后4.53%的患者HBeAg转阴,2.17%出现HBeAg血清转换,1.09%的患者HBsAg转阴,暂未出现HBsAg血清学转换患者。安全性方面,与基线相比CHB患者治疗24周时血Cr、eGFR、CysC无显著变化,对已有早期肾损伤的33例经治患者换用TMF继续抗病毒治疗24周后尿α1-MG和尿NAG、尿β2-MG较基线明显下降(P值均<0.05)。与基线相比,TG有下降趋势,TC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MF治疗CHB患者早期疗效显著,总体安全性相对良好。
李亚萍崔丹丹苟国娥蔺咏梅祖红梅徐光华高晓红党双锁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疗效
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对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背景和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相关肝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情进展快,预后差。在HBV相关肝衰竭发生发展过程当中,肝脏组织学检查可观察到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坏死,导致合成功能障碍,同时也会伴随着不同程度的肝细胞再...
吴凤萍李梅李亚萍王文俊贾晓黎张欣党双锁
文献传递
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EV71型手足口病重症化的相关性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研究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淋巴细胞亚群失衡与手足口病重症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4月至2015年10月间本院收治的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共496例,根据病情分为普通型组(220例)、重症组(191例)以及危重症组(85例);选择同期本院门诊100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采取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Th细胞(CD3^+CD4^+)、Tc细胞(CD3^+CD8^+)、NK细胞(CD16^+56^+)和B淋巴细胞(CD19^+)数量及其所占淋巴细胞的百分比,并应用ELISA法测定各组细胞因子IL-6、IL-10、TNF-α和IFN-γ的血清浓度。结果淋巴细胞亚群CD3^+、CD3^+CD4^+、CD3^+CD8^+的百分比在对照组、普通型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中逐渐降低;而CD19^+则呈相反趋势;CD16^+CD56^+百分比在对照组、重症组、普通型组、危重症组中依次降低。各组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243.38、206.52、41.85、4.27、314.54,P均<0.05),而组间比较中,除重症组和危重症组患儿CD3^+CD4^+、对照组和重症组以及普通型组和危重症组患儿CD16^+CD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细胞因子IL-6和IL-10在对照组、普通型组、重症组和危重症组中逐渐升高;TNF-α和IFN-γ在对照组、普通型组、重症组中逐渐升高,但在危重症组中却出现下降。各组细胞因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55.32、75.47、416.37、321.31,P均<0.05);而组间多重比较中,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V71型手足口病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和炎症因子失调;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可能为手足口病重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王军邓慧玲邓慧玲张玉凤袁娟张玉凤李亚萍李梅党双锁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
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模式在传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9
2022年
目的探讨基于雨课堂的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传染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80名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传染科轮转的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0年4月—2021年5月),随机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38):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试验组采用PBL联合雨课堂教学方法;两组学员轮转结束时进行考核评价;利用雨课堂对试验组学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试验组学员在病例分析、客观评价及总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理论考核、技能考核成绩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员对这种教学方式非常满意(23.68%)或者满意(63.16%),在激发学习兴趣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方面能够得到学员的认可,学员非常愿意(26.32%)或者愿意(60.53%)在其他课程中推广应用。结论同传统教学比较,基于雨课堂的PBL教学模式更有助于提高住培学员的学习兴趣和综合素质,值得推广应用。
翟嵩李亚萍王媛李梅潘国英贾晓黎党双锁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PBL教学传统教学传染科
357例流行性感冒患儿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重症化的关联性
2022年
目的分析流行性感冒(流感)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指标,为早期识别重症患儿提供参考。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4月收治住院的流感患儿共357例为病例组,并根据病情程度分为轻症组(207例)和重症组(150例)。对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分析两组患儿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指标差异。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18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探讨25-(OH)D水平与流感重症化的关联性。结果357例流感患儿中,男女比例为1.29︰1,年龄分布在1个月10 d~12岁,以5岁以下者为主(276例、77.3%)。其中甲型流感患儿308例(86.3%),乙型流感患儿49例(13.7%)。重症组患儿存在基础疾病(χ^(2)=5.988、P=0.014),病程中出现气喘(χ^(2)=5.272、P=0.022)、呕吐(χ^(2)=6.080、P=0.014)症状者均显著多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重症组患儿白细胞计数(Z=-2.429、P=0.015)、中性粒细胞计数(Z=-3.106、P=0.002)、C-反应蛋白(Z=-4.031、P=0.001)和降钙素原(Z=-0.970、P=0.016)水平均高于轻症组;淋巴细胞计数(Z=3.239、P=0.001)、单核细胞计数(Z=2.208、P=0.027)均低于轻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血清25-(OH)D水平,轻症组低于对照组[(30.47±11.23)ng/mlvs.(44.74±12.57)ng/ml:t=-7.783、P<0.001],重症组低于对照组[(26.33±6.88)ng/mlvs.(44.74±12.57)ng/ml:t=-8.884、P<0.001],重症组低于轻症组[(26.33±6.88)ng/mlvs.(30.47±11.23)ng/ml:t=2.311、P=0.01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血清25-(OH)D预测重症流感的最佳临界值为22.21 ng/ml,曲线下面积(AUC)为0.691,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8.0%和6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础疾病(OR=2.698、P=0.028)、气喘(OR=3.764、P=0.017)、呕吐(OR=3.455、P=0.018)和血清25-(OH)D<22.21 ng/ml(OR=4.251、P=0.003)均为流感重症化的危险因素。355例(99.4%)
陈媛邓慧玲李亚萍张玉凤张瑜闫凯悦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儿童重症25-羟基维生素D
咖啡酸苯乙基酯缓解L02细胞脂毒性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L02细胞脂毒性的保护机制。方法取正常肝脏L02细胞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敲除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棕榈酸酯处理组和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终浓度300mM棕榈酸酯处理7 d或是联合终浓度10μM CAPE处理7 d。分别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qPCR定量法检测PGC1α和过氧化物歧化酶2(SOD2)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GC1α蛋白表达。结果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16.92±1.43)mg/g protein,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0.53±0.81)mg/g protein,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17.6±3.72)pg/ml和(67.9±2.7)pg/ml,均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分别为(74.88±3.37)pg/ml和(53.94±2.39)pg/ml,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线粒体ROS水平为(1.7±0.06),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36±0.04),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SOD2和PGC1αmRNA水平分别为(0.76±0.03)和(0.73±0.04),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0.55±0.05)和(0.57±0.03),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PGC1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在敲除PGC1α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23.73±1.95)mg/g protein,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5.86±1.02)mg/g protein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28.33±4.41)pg/ml和(80.33±3.76)pg/ml,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145.78±5.79)pg/ml和(87.23±4.85)pg/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粒体ROS水平为(1.83±0.25),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05±0.14)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上调PGC1α信号通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肝脏L02细胞脂毒性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李亚萍翟嵩王媛邓江吴凤萍王沐淇贾晓黎李梅党双锁
关键词:L02细胞脂毒性体外
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与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重症化的关联性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肠道病毒71型(EV71)手足口病(HFMD)患儿重症化的关联性。预测25-(OH)D在EV71型HFMD重症化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西安市儿童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住院的EV71型HFMD患儿共255例为病例组,根据《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分为普通型150例(普通组)和重型105例(重型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儿童保健科体检的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25-(OH)D水平。收集病例组临床资料,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设计统一的调查分析表,记录其可能影响因素的资料,对可能影响普通型HFMD转为重症HFMD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普通EV71型HFMD转为重症EV71型HFMD的危险因素及血清25-(OH)D水平与EV71型HFMD患儿重症化的关联性。结果病例组患儿与对照组25-(OH)D水平[(35.66±11.60)ng/ml vs.(49.63±8.8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6、P<0.001)。单因素分析显示EV71型HFMD重症组与普通组患儿相比,WBC>15×10^9/L(χ^2=26.616、P<0.001)、血糖>8.3 mmol/L(χ^2=26.616、P<0.001)、血清25-(OH)D水平(t=5.551、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糖>8.3 mmol/L(OR=2.682、P=0.028)、WBC>15×10^9/L(OR=2.090、P=0.019)、25-(OH)D<30.88 ng/ml(OR=3.792、P<0.001)均为重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5-(OH)D<30.88 ng/ml与EV71型HFMD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为EV71型HFMD感染重症化的预警因素。
宋鹤张玉凤邓慧玲王军徐鹏飞李亚萍袁娟刘瑞清唐甜甜
关键词: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25-羟基维生素D
乙肝临床治愈:欣喜与期待
2023年
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实现临床治愈代表患者获得了持久的病毒学抑制和免疫学控制,是目前国内外CHB防治指南的理想治疗目标.临床实践证明,以核苷(酸)类似物(nucleus(t)ide analogs,NAs)或免疫调节剂(如聚乙二醇干扰素α)序贯或联合治疗的优化方案针对部分优势人群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结果,但在临床上乙肝治愈欣喜的同时仍有相当多的患者还不能实现临床治愈的目标,要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诸多难题仍需要跨越.本文就乙肝临床治愈目前的研究进展与存在问题做一简要述评.
李亚萍刘晨瑞郝苗鲁瑞党双锁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治愈
CBL教学法在传染病学见习课的应用及调查被引量:12
2019年
目的探讨CBL教学法在传染病学见习教学中的实际应用问卷调查。方法来自两所高校(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及西安医学院)2014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共272名医学生,传染病见习课采用CBL教学模式。针对CBL的授课评价,通过学生问卷调查的途径实施。调查问卷涉及教学内容、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方面等主观及客观题,来评估CBL在传染病学见习教学实施中的具体情况及问题等。结果共264名医学生完成本次问卷调查。从总体调查分析来看,87.5%的医学生表示非常有兴趣参加CBL课程。认为CBL教学法有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及与临床实际联系的医学生达90.2%。此外,医学生认为C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包括学习能力(78.8%)、团队沟通协调能力(89.8%)、临床思维(88.6%)与临床决策能力(72.7%)等综合能力。对于CBL教学法的学生满意度达91.3%。结论通过此项调查表明,传染病学见习教学中,应用CBL教学法有助于激发医学生学习兴趣,建立科学临床思维构架,提高临床实践技能。
张欣李亚萍李梅王文俊贾晓黎翟嵩王媛党双锁
关键词:CBL传染病学教学教学指导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年血清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使用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抗病毒治疗3年HBV DNA和HBsAg的动态变化。方法回顾性收集2015年1月—2020年8月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的单用TDF治疗≥3年157例的CHB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基线HBeAg水平分为HBeAg阳性组(n=73)和HBeAg阴性组(n=84)。收集患者在治疗基线、1年、2年、3年时的血清HBV DNA定量、HBsAg定量资料并分析其动态变化。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重复测量资料先进行对数转换,组内或组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TDF治疗第1年和2年时HBeAg阳性患者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低于HBeAg阴性患者(第1年:65.8%vs 81.0%,χ^(2)=4.676,P<0.05;第2年:87.7%vs98.8%,P<0.05),TDF治疗3年两组HBV DNA阴转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3%vs 100%,P>0.05)。HBeAg阳性和HBeAg阴性患者的基线HBsAg水平分别为10633.6(2084.8~24005.7)IU/mL和1402.8(311.0~2863.5)IU/mL,经过TDF治疗3年后HBsAg水平分别降至1534.9(912.7~5885.9)IU/mL和677.8(119.4~1974.8)IU/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5.456,P<0.001)。HBeAg阳性患者第1年中位HBsAg下降值[1856.5(158.4~12103.1)IU/mL]显著高于第2年[879.8(130.5~2382.5)IU/mL]和第3年[479.9(95.0~1662.4)IU/mL](F=10.972,P<0.001),HBeAg阴性患者HBsAg下降速度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513,P>0.05)。此外,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HBsAg转阴率为1.3%。结论TDF治疗3年,HBeAg阴性CHB患者HBV DNA定量全部转阴,而HBeAg阳性患者中97.3%实现HBV DNA转阴,仍然有2.7%的患者病毒定量可测及。HBsAg水平随着治疗时间延长均不断下降,且HBeAg阳性患者HBsAg水平下降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特点。单用TDF治疗3年,59.2%的患者达到HBsAg<1500 IU/mL。
鲁瑞党双锁刘怡欣王怡恺刘晨瑞李亚萍吴凤萍李梅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