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勤学

作品数:41 被引量:311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土资源部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4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电子电信

主题

  • 12篇地震勘探
  • 12篇勘探
  • 9篇地震
  • 8篇松辽盆地
  • 8篇盆地
  • 7篇地震资料
  • 6篇分辨率
  • 6篇高分辨率
  • 5篇地震数据
  • 4篇地壳
  • 4篇定向钻
  • 3篇地壳结构
  • 3篇地震记录
  • 3篇油气
  • 3篇噪声
  • 3篇小波
  • 3篇小波变换
  • 3篇反演
  • 3篇方位角
  • 3篇高分辨率地震

机构

  • 34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吉林大学
  • 2篇长春科技大学
  • 2篇大庆石油管理...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41篇李勤学
  • 11篇刘财
  • 9篇崔凤林
  • 9篇杨宝俊
  • 6篇王建民
  • 6篇张向君
  • 6篇付雷
  • 6篇唐建人
  • 5篇李占林
  • 5篇冯晅
  • 3篇蒋连斌
  • 2篇蒋进勇
  • 2篇裴江云
  • 2篇程永明
  • 2篇李瑞磊
  • 2篇王允清
  • 2篇王典
  • 2篇勾永峰
  • 2篇邓世玉
  • 2篇韩立国

传媒

  • 10篇石油地球物理...
  • 4篇世界地质
  • 4篇石油物探
  • 3篇地球物理学进...
  • 3篇长春科技大学...
  • 2篇大庆石油地质...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石油工程建设
  • 1篇中国科学(D...
  • 1篇2007年大...
  • 1篇中国石油物探...
  • 1篇中国油气田地...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3篇2005
  • 2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6篇2001
  • 6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4
  • 1篇1991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薄层地震响应分析及识别技术被引量:6
1999年
对薄层地震响应的振幅、频谱等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分析了影响该地震响应波形特征的因素。同时,利用积分能谱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可以识别出薄层的厚度变化及透镜体的存在。实际应用表明,该项技术较常规的时频分析方法有更高的分辨能力。
李勤学付雷张向君庞跃武田晓冬
关键词:地震响应薄层透镜体地震勘探
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在委内瑞拉Caracoles区块的应用被引量:5
2000年
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是一种较为特殊的观测系统 ,与常规的规则束状观测系统相比 ,它具有使炮检距、方位角等分布更加合理的特点。这种观测系统在国内尚未得到应用和推广 ,而在国外则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就砖墙式三维观测系统的特点进行了详细分析 ,并结合在委内瑞拉Caracloes三维工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实际获得的资料信噪比高、层次清晰、同相轴连续性好。此项技术在今后的地震勘探中有指导作用和应用价值。
王永民李勤学蒋连斌
关键词:三维观测系统炮检距方位角地震勘探
定向钻穿越施工中的模糊导向技术被引量:5
2001年
简单介绍了定向钻穿越施工中的无线、有线导向系统的组成和性能。对穿越施工过程中遇到的模糊导向问题、穿越参数的选择和调节都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述 。
李勤学
关键词:定向钻倾斜角方位角
松辽盆地北部深部地壳结构及盆地成因机制被引量:13
2002年
根据松深大剖面地震反射结构及大地电磁测深资料 ,结合当前国际上对地壳结构的研究成果 ,将松辽盆地 (北部 )的地壳分为上、下 2个部分。分析认为 ,上地壳上部呈现脆性 ,下部为脆 韧性过渡状态 ,主要发育有板状断层或犁式断层 ;下地壳总体呈现韧性变形特征 ,发育有近水平的韧性剪切带 ,由此认为松辽盆地主要是由拉张作用形成的。此次深部综合地质研究所获得的资料 ,是建立松辽盆地形成。
高君李占林李勤学
关键词:地壳韧性剪切带拉张作用松辽盆地
西部地震资料主要处理技术研究被引量:7
2002年
西部地区地表情况复杂多样 ,资料品质较差 ,多属低信噪比资料。对这类资料 ,静校正叠前去噪及速度分析等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针对西部地区不同的资料采用相应的静校正方式 ,在叠前去噪方面 ,就FK域倾角滤波方法的应用上进行了改进 ,克服了该方法一些“蚯蚓化”、“假构造”等弊端 ,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尤其是用于西部资料的去噪方法。并针对多次波的特点 ,采用时间域、频率域及τp域等多种方式进行多次压制 。
王兆湖李勤学刘财李春红张凤军司成林张伟
关键词:静校正叠前去噪多次波
松辽盆地反射地震莫霍面的形态、三瞬处理结果及其地质解释被引量:20
2003年
概述了近年来用近垂直反射地震技术研究莫霍面的进展 .对在松辽盆地内进行的约 130 0km近垂直反射地震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和解释 .得到松辽盆地内莫霍面埋深的一些特点 ,其中重要一条是沿依安—大庆—大安东一线存在 32km的等深线 ,其西侧莫霍面埋深明显大于东侧 .对典型剖面段的莫霍面震相进行瞬时信息的提取 .结果表明 ,利用三瞬信息可以补充原始剖面上莫霍面的解释 .并对与莫霍面有关的科学问题进行讨论 .
杨宝俊李勤学唐建人刘财王建民王兆湖李占林冯晅于平李世哲刘洋付雷
关键词:地质解释松辽盆地
中国东部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域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52
2005年
综合利用 7条地学断面 (GGT)资料研究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附近的壳幔地球物理特征模式 .分析了形成上述地球物理特征的 3种因素 :东亚大陆边缘周边三大板块运动、地幔流运动和地幔热柱 .对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的重力异常的正演拟合结果表明 ,壳幔物质密度不均匀和莫霍界面起伏造成该带的重力异常 .地应力场的综合作用产生了该重力梯级带系列地球物理特征 .最后 ,探讨了大兴安岭重力梯级带成因机制 ,提出了以“挤”、“涌”为动力的“三结点模型” .
杨宝俊刘万崧王喜臣李勤学王建民赵雪平李瑞磊
宋站地区东二井的部署及该区含油气性研究
崔凤林李勤学唐建人于光邓世玉孙成治王允清
该成果提供了从采集、处理到解释的一套新的勘探方法。该方法在细分反射层组、精细地分辨断层、寻找断块等非背斜油气藏和小幅度的构造油气藏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该成果在野外采集上采用“四高、四小”的方法,获取了宽高频带的原始记录...
关键词:
关键词:含油气性构造油气藏
定向钻穿越喀斯特地貌不良地质管道施工技术---从管道穿越红水河、郁江探究喀斯特地貌下的定向钻施工
作者总结多年定向钻管道穿越的施工技术和教训,详细叙述了在喀斯特地貌下富含岩溶、裂隙地质管道穿越成功的实例,研究了在不良地质定向钻管道施工工艺和施工程序等技术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制定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案,对这种不良地质...
王宜建李勤学权雷
关键词:输油管道喀斯特地貌风险分析
文献传递
地震道的井约束混沌控制反演被引量:6
1999年
本文先分析了地震道非线性反演中的混饨现象,然后从井出发,以非线性动力学不动点理论及混炖控制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井约束混地控制反演方法。数值实验和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控制非线性反演系统在反演迭代过程中出现的混地现象,得到较真实可靠的反演结果。
张向君李勤学杨磊李幼铭付雷
关键词:混沌控制井约束地震道地震数据地震勘探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