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培彩

作品数:41 被引量:428H指数:14
供职机构:天津市南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中医
  • 12篇证候
  • 12篇胃炎
  • 12篇慢性
  • 10篇食管
  • 10篇中医证
  • 10篇中医证候
  • 10篇反流
  • 7篇慢性胃炎
  • 6篇易激综合征
  • 6篇综合征
  • 6篇肠易激
  • 6篇肠易激综合征
  • 5篇食管炎
  • 5篇萎缩性
  • 5篇萎缩性胃炎
  • 5篇细胞
  • 5篇功能性消化不...
  • 5篇反流性
  • 5篇反流性食管炎

机构

  • 25篇北京中医药大...
  • 13篇北京中医药大...
  • 13篇天津市南开医...
  • 12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2篇天津医科大学
  • 2篇延吉市中医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电力医院

作者

  • 41篇李培彩
  • 14篇丁霞
  • 14篇苏泽琦
  • 12篇唐艳萍
  • 11篇张声生
  • 10篇陈亮
  • 9篇张寅
  • 9篇吴震宇
  • 9篇郭强
  • 8篇卢小芳
  • 8篇王佳佳
  • 7篇王晓迪
  • 7篇陈润花
  • 6篇刘婷
  • 6篇汪正芳
  • 6篇刘福生
  • 6篇杨磊
  • 5篇王龙华
  • 4篇赵鲁卿
  • 4篇杜娜

传媒

  • 7篇中国中西医结...
  • 5篇北京中医药大...
  • 4篇辽宁中医杂志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4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中国中医药信...
  • 1篇延边大学医学...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医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现代中药研究...
  • 1篇国际消化病杂...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北京中医药
  • 1篇环球中医药
  • 1篇中华中医药学...
  • 1篇第三十届全国...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0篇2016
  • 6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0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幽门螺杆菌(Hp)相关性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研究被引量:14
2013年
回顾研究发现,既往研究存在一些问题,如纳入及排除标准不严格,难以保证西医"病"与中医"证"之间关系的对应性;基于部分学者经验的病例观察表(CRF)以获取Hp相关性慢性胃炎在自然状态下的四诊信息;对环境、发病季节、气候等有可能影响中医证候的因素考虑不足,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果;对以单一证型进行统计分析,忽略了复合证型的存在,致使研究结果过于片面。
陈润花陈亮苏泽琦师宁李培彩郭强丁霞
关键词:慢性胃炎证候四诊
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 lux disease,GERD)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搜集...
李培彩唐艳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中医证候证素
文献传递
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
目的:观察仁术健脾理气颗粒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虚气滞证大鼠胃排空及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和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大承气汤灌胃+饮食失调法+郭氏夹尾应激法,诱导FD脾虚气滞证大鼠...
王佳佳张声生吴震宇卢小芳李培彩赵鲁卿常雄飞王跃旗
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肥大细胞-5-HT通路及离子转运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patter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BS)模型大鼠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本次研究分为三个部分:第...
李培彩
关键词:肥大细胞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疏肝健脾方5-羟色胺5-羟色胺4受体
文献传递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中医证候分布的文献研究被引量:42
2016年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相关疾病的中医证候学特点。方法系统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2005—2015年有关Hp感染相关疾病中医证候研究的文献,对其中医证候分布进行分析。结果纳入文献69篇,报告病例14 398例,报道证候类型14种,Hp感染相关疾病最常见证候是脾胃湿热证4 087例(28.4%)肝胃不和证3 928例(27.3%)、脾胃虚弱证3 248例(22.6%);Hp感染相关慢性胃炎与消化性溃疡、慢性非萎缩胃炎与慢性萎缩性胃炎间,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及西部地区Hp感染相关疾病证候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感染相关疾病中医证候以脾胃湿热、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为多见;Hp感染相关疾病的不同疾病间、不同地区间证候分布存在差异。
李培彩吴震宇卢小芳王佳佳汪正芳张恒钰杨雪张声生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中医证候
21010例反流/烧心症状患者流行病学特点的单中心回顾性研究
目的:回顾性研究反流/烧心症状患者的病因、流行病学、中医证候特点,并进行心理评价,探讨心理因素对该类疾患的影响,为临床鉴别真假反流、加强心身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因反流/烧心症状就诊于消...
唐艳萍刘丽娜李培彩刘茜魏晓东弓艳霞刘莹杨莉
文献传递
胃食管反流病与消化道微生态关系的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20年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研究发现GERD与消化道微生态存在明显的相关性。GERD患者的食管菌群存在明显改变,GERD与小肠细菌过度增长(SIBO)、肠道微生态也有密切联系。消化道微生态改变可通过激活免疫炎性反应通路,影响食管及胃肠动力,提高内脏敏感度等多种机制,参与GERD的病理生理过程。该文就GERD与消化道微生态的关系作一综述。
李培彩唐艳萍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肠道微生态精神心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细胞毒相关蛋白A及环氧合酶2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合并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与Hp细胞毒相关蛋白A(CagA)、环氧合酶2(Cox-2)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纳入经Hp检测、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为CAG患者70例,Hp阳性并经中医辨证为脾胃湿热证和脾胃虚寒证的患者各30例,Hp阴性患者10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CagA、Cox-2的表达水平,并结合病理结果,分析组间CagA阳性率、Cox-2表达水平及胃黏膜病变程度的差异。结果 CAG合并Hp感染的脾胃湿热证组CagA阳性率、血清Cox-2表达水平高于脾胃虚寒证患者,且均高于Hp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胃湿热证胃黏膜病变程度与脾胃虚寒证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脾胃湿热证具有较轻的趋势。结论 CagA及Cox-2可能参与CAG合并Hp感染患者脾胃湿热证的形成,脾胃湿热证在CAG合并Hp感染早期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脾胃湿热证在CAG进展中作用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
刘福生杭海燕陈润花李培彩张寅陈亮李健刘婷苏泽琦朱辰辰王晓迪丁霞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环氧合酶-2胃黏膜病理
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分布特点的文献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通过文献研究探讨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的分布特点。方法:检索CNKI、VIP数据库,收集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中医研究文献,进行中医证候、证素分析。结果:纳入文献85篇,报告病例16358例,报道中医证候46种,常见的证候是肝胃不和、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肝郁脾虚等;证素15个,主要病位证素为胃、脾、肝,主要病性证素为气滞、气虚、热、湿、阴虚等。结论: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以肝胃不和和脾胃虚弱最多见,主要病位在胃、脾、肝。
李培彩丁霞郭强苏泽琦
关键词: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证候证素
慢性胃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研究被引量:39
2015年
目的探索慢性胃炎在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和(或)不典型增生(PLGC)转化过程中的证候演变规律。方法收集2013年9月—2014年2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东方医院、第三附属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接受胃镜检查并通过病理组织活检确诊为慢性胃炎患者共592例。其中,CNAG338例、CAG134例、PLGC120例。应用Epi Data 3.1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及卡方检验。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及因子分析,CNAG得到证候类型9个,前3位依次为脾胃不和证、肝胃郁热证、肝胃不和证;CAG得到证候类型10个,前3位依次为肝胃不和证、瘀阻胃络证、脾胃虚寒证;PLGC得到证候类型10个,前3位依次为胃阴不足证、胃阳亏虚证、瘀阻胃络证。根据因子构成提取证候要素,结合描述性统计结果,CNAG病位证素:胃>肝>脾,病性证素:气滞>热>气虚>湿>阳虚;CAG病位证素:胃>肝>脾,病性证素:气滞>热>阳虚>湿>瘀>阴虚>气虚;PLGC病位证素:胃>脾>肝,病性证素:热>阳虚>阴虚>气滞>瘀>湿>气虚,χ2检验结果显示3个阶段病位证素及病性证素分布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胃炎在由非萎缩性胃炎向萎缩、肠化及不典型增生转化过程中存在由实至虚、渐见阴虚、血瘀的证候演变规律。
苏泽琦李培彩郭强朱辰辰王晓迪陈亮刘福生刘婷张寅王龙华丁霞
关键词:慢性胃炎证候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