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厅国际合作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预后
  • 2篇突变
  • 2篇细胞
  • 2篇细胞肺癌
  • 2篇小细胞
  • 2篇小细胞肺癌
  • 2篇基因
  • 2篇基因突变
  • 2篇非小细胞
  • 2篇非小细胞肺癌
  • 2篇肺癌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药物
  • 1篇医疗无效
  • 1篇针吸
  • 1篇针吸活检
  • 1篇支气管
  • 1篇治疗无效
  • 1篇软脑膜

机构

  • 5篇郑州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5篇李晓
  • 3篇张晓菊
  • 3篇马利军
  • 3篇轩伟霞
  • 3篇汪铮
  • 2篇张茜茜
  • 1篇马芸
  • 1篇张文平
  • 1篇马希涛
  • 1篇张建初
  • 1篇潘金兵
  • 1篇陈卓昌
  • 1篇吴纪珍
  • 1篇况红艳
  • 1篇王凯
  • 1篇张爱兰
  • 1篇时军
  • 1篇郭晓斌

传媒

  • 2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中华结核和呼...
  • 1篇新乡医学院学...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血清降钙素原对早期抗菌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因诊断的意义被引量:29
2014年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对早期抗菌治疗无效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人民医院2011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符合CAP入选标准的232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对早期抗菌治疗的反应.早期治疗无效的定义为经验性治疗72 h后临床症状持续存在或恶化,或发展为急性呼吸衰竭需要通气支持,或出现感染性休克.对评价为治疗无效的患者行支气管镜、经皮肺穿刺活检及实验室检查.采用双抗免疫夹心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分别采用单因素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x2检验比较治疗无效组和治疗有效组的临床特征,构造logistic多元回归模型以分析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确定最佳诊断界值.结果 纳入的232例CAP住院患者中,男124例,女108例,平均年龄(46 ±20)岁,其中36例早期抗菌治疗无效.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早期治疗无效的危险因素包括低蛋白血症、2型糖尿病、脾切除术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为Ⅳ-Ⅴ级及病灶范围浸润≥3个肺叶.无效的原因依次为感染(23例)和误诊(11例),另有2例病因不明.抗感染治疗失败组23例中16例初始抗感染治疗未覆盖病原体,其中细菌感染11例中初始抗感染未覆盖病原菌的有5例,病原菌耐药4例,有感染并发症者8例(肺炎旁性胸腔积液、脓胸、败血症及转移性脓肿各2例).抗感染治疗失败组入院时的降钙素原水平为0.19 (0.07 -0.66) μg/L,显著高于误诊组的0.06 (0.05-0.08) μg/L.抗感染治疗失败组23例中,细菌感染11例(革兰阳性球菌5例,革兰阴性杆菌6例),非细菌感染12例,入院时降钙素原水平分别为0.66(0.19 -5.80) μg/L和0.08(0.05-0.20) μg/L.非细菌感染12例(结核4例,真菌3例,非典型病原体3例,病毒2例),各病原体组入院时降钙素原�
汪铮张晓菊吴纪珍张文平况红艳李晓轩伟霞王凯马利军
关键词:肺炎社区获得性感染医疗无效降钙素原
白细胞介素-33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临床疾病的关系被引量:2
2014年
白细胞介素(IL)-33是IL-1家族的新成员,在多种细胞基质中例如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嗜酸性细胞中都有表达,它在炎症因子刺激下表达增多,在皮肤、肺、胃肠道、脑等器官中有较高水平表达.IL-33具有双重作用,可作为分泌细胞因子参与调节Th2型机体免疫和炎症反应,与其同时作为核结合因子定位于细胞核内,对转录起抑制作用.众多研究表明IL-33与哮喘及过敏反应、风湿免疫性疾病、皮肤感染、肿瘤、肥胖症和2型糖尿病及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有紧密联系.我们对IL-33的分子结构、受体及信号传导途径、生物学作用及其与相关临床疾病关系、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轩伟霞张建初汪铮李晓马利军
关键词:临床疾病
EGFR基因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对预后的影响
2015年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占肺癌的80%~85%,诊断时约40%已出现转移[1]。肺癌转移是导致肺癌预后差的一个原因,脑转移的预后更差,肺癌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73 d[2],全脑颅脑照射后的中位生存期延长至4~6个月[3‐4]。存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接受靶向药物治疗(EGFR‐TKI)及颅脑照射的预后优于野生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12.9个月vs.3个月)[5]。虽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较好,但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较易发生脑转移。EGFR突变患者约占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10%,却占脑转移患者的44%~63%[6]。随着 EG‐FR‐TKI药物等治疗的应用,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的预后与颅外转移的患者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对此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李晓张茜茜郭晓斌张爱兰时军陈卓昌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靶向药物
不同治疗方法对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预后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02-01—2012-12收治的60例非小细胞肺癌软脑膜转移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脑脊液中发现恶性细胞的细胞学证据;(2)神经影像学(磁共振钆增强T1加权像)支持脑膜转移。男26例,女34例;平均年龄57岁;Kamofsky评分(KPS)中位数70(30~100);病理类型:腺癌45例(75%,其中女性26例),鳞癌4例,大细胞癌2例,其他9例。
李晓张晓菊汪铮轩伟霞马希涛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放疗鞘内化疗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支气管针穿刺获取的转移淋巴结标本与原发病灶标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比较
2017年
目的比较晚期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支气管内超声引导支气管针穿刺(EBUS-TBNA)获取的转移淋巴结(LN)标本与原发病灶(PT)标本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状态,评价EBUS-TBNA获取标本用于检测EGFR基因突变的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郑州大学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初治、非鳞状NSCLC患者(Ⅲ期和Ⅳ期)的PT标本与EBUS-TBNA获取的转移LN标本进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通过扩增阻滞突变系统(ARMS)法检测EGFR基因突变情况,比较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并评估不同EGFR基因突变患者靶向治疗的疾病控制率。结果 72例标本中,34例(47.2%)显示至少1个EGFR基因突变,其中PT标本33例,转移LN标本30例;主要是外显子19缺失和外显子21 L858R突变。PT和转移LN标本EGFR基因突变的一致率为88.9%(64/72)。1例患者的PT和转移LN标本中均有外显子21 L858R突变,而仅在转移LN标本中检测到T790M突变。EGFR基因突变的病例中有28例患者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其疾病控制率为71.4%(20/28,部分缓解16例,疾病稳定4例)。PT和转移LN标本中EGFR基因突变一致患者和突变不一致患者的TKI治疗疾病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0.05)。结论通过EBUS-TBNA取得的转移LN标本的EGFR基因突变结果与同一患者的PT标本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晚期非鳞状NSCLC患者通过EBUS-TBNA获得的转移LN标本可以用于EGFR突变的检测。
李晓马利军张晓菊马芸张茜茜潘金兵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突变转移淋巴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