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永梅

作品数:156 被引量:1,252H指数:20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6篇期刊文章
  • 21篇专利
  • 4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2篇农业科学
  • 13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建筑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9篇土壤
  • 28篇间作
  • 26篇团聚体
  • 23篇玉米
  • 21篇根系
  • 17篇烤烟
  • 16篇坡耕地
  • 16篇耕地
  • 13篇土壤团聚体
  • 13篇红壤
  • 12篇养分
  • 12篇团聚体稳定性
  • 11篇水土
  • 11篇作物
  • 10篇径流
  • 9篇滇池
  • 9篇有机碳
  • 8篇氮素
  • 8篇农田
  • 8篇根系特征

机构

  • 154篇云南农业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8篇西南林业大学
  • 5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云南财经大学
  • 3篇云南省热带作...
  • 2篇湖南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市农林科...
  • 1篇河海大学
  • 1篇云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云南农业职业...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云南省农科院
  • 1篇四川中成煤田...
  • 1篇昆明佳晓自来...

作者

  • 155篇李永梅
  • 60篇范茂攀
  • 40篇王自林
  • 22篇郑毅
  • 12篇杨广容
  • 9篇张维理
  • 8篇张怀志
  • 7篇李朝丽
  • 7篇杨春霞
  • 6篇肖靖秀
  • 6篇谢瑾
  • 5篇周敏
  • 5篇周绍松
  • 5篇汤利
  • 5篇段青松
  • 5篇张立芸
  • 4篇张丹
  • 4篇吕才有
  • 4篇孙仕仙
  • 4篇李博

传媒

  • 15篇云南农业大学...
  • 9篇云南农业大学...
  • 8篇水土保持学报
  • 7篇水土保持研究
  • 5篇植物营养与肥...
  • 5篇土壤通报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4篇广东农业科学
  • 4篇山西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生态农业...
  • 3篇环境科学
  • 3篇贵州农业科学
  • 3篇西南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3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山东农业科学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土壤
  • 2篇云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24
  • 8篇2023
  • 16篇2022
  • 8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8篇2018
  • 3篇2017
  • 5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5篇2012
  • 4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8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8篇2005
1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大麦与蚕豆间作对耗水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5
2008年
通过小麦/蚕豆间作和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间作与单作相比在耗水量及水分利用率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小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小麦单作和蚕豆单作低,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小麦/蚕豆间作在蚕豆分枝期耗水量比蚕豆单作低,且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全生育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大麦/蚕豆间作在大麦分蘖期耗水量比大麦单作高,且存在显著差异。大麦/蚕豆间作各生育期及全生育期耗水量与蚕豆单作相比不存在显著差异。间作小麦、间作大麦的WUE(水分利用率)比单作小麦、单作大麦高,但间作蚕豆的WUE比单作蚕豆低。
周绍松李永梅周敏郑毅
关键词:小麦大麦蚕豆间作单作水分利用率
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的影响
2024年
为探究连续周年轮作休耕对红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的影响,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采用湿筛法和重铬酸钾-浓硫酸外加热法分别测定水稳性团聚体和有机碳含量,分析了2020~2022年玉米-苕子-玉米轮作(M-V-M)、玉米-豌豆-玉米轮作(M-P-M)、玉米-冬闲-玉米(M-F-M)和周年休耕(F-F-F)这4个处理下土壤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含量变化特征以及两者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和M-P-M处理的>2 mm团聚体含量较M-F-M分别显著提高了67.01%~100.92%、29.71%~33.67%和29.68%~38.07%;2021年和2022年中F-F-F、M-V-M的团聚体稳定性参数显著高于M-F-M(P<0.05).M-V-M处理下的>2 mm团聚体含量、GMD(几何平均直径)和MWD(平均重量直径)及F-F-F处理的R_(0.25)(>0.25mm团聚体含量)、MWD和>2 mm团聚体含量随着轮作休耕年限的延长而增加,而F-F-F处理下1~2 mm和<0.25 mm团聚体含量随着休耕年限的增加而降低.绿肥轮作和休耕处理均能够提高SOC含量,且F-F-F和M-V-M处理的SOC含量随年限的延长而增加.相关性分析表明,所有处理下SOC含量与R_(0.25)呈极显著正相关,与GMD呈显著正相关;F-F-F处理下的R_(0.25)和GMD及M-V-M处理下的GMD和MWD均与SOC含量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有利于提高土壤大团聚体含量、团聚体稳定性和SOC含量,可为我国南方坡耕地红壤区推行合理的连续周年轮作休耕模式和水土流失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鲁泽让李永梅杨春怀夏梓泰程伟威王自林赵吉霞范茂攀
关键词:绿肥轮作休耕团聚体稳定性土壤有机碳
不同种植模式下坡耕地红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特征被引量:6
2021年
为探讨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中有机碳转化和稳定的作用机制,以坡耕地红壤为研究对象,结合土壤团聚体组成及有机碳分布,通过室内有机碳矿化培养方法,并采用一级动力学方程拟合培养过程中CO2通量的动态变化,分析不同种植模式下团聚体有机碳矿化动态特征及其对土壤总矿化的贡献。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团聚体粒径均以>2 mm和2~0.25 mm为主,其总量在78%以上,玉米单作显著减少>2 mm团聚体的比例,但却显著增加<0.25 mm团聚体的比例。不同种植模式下<0.25 mm团聚体的有机碳含量显著高于全土、>2 mm团聚体和2~0.25 mm团聚体。全土中玉米大豆间作处理的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大豆单作处理,各粒径团聚体中有机碳含量在单作处理与对应的间作处理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不同种植模式下全土和团聚体中有机碳矿化作用的强弱表现为单作处理比对应的间作处理更强,并且大豆单作处理有机碳累积矿化量最高。不同种植模式下2~0.25 mm团聚体有机碳矿化速率最快,有机碳矿化作用最强,而<0.25 mm团聚体C0/SOC值(土壤有机碳矿化分解作用消耗土壤中有机碳的比例)较全土及其他两个粒径团聚体显著降低,更有利于土壤有机碳固存。>2 mm和2~0.25 mm团聚体对全土有机碳矿化的贡献最大。研究表明,大团聚体(>0.25 mm)在坡耕地红壤有机碳矿化中起重要作用,玉米大豆间作和玉米白萝卜间作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土壤有机碳矿化作用,增强土壤固碳能力。
乌达木范茂攀赵吉霞李孝梅李永梅
关键词:坡耕地红壤土壤团聚体有机碳矿化
氮、钾肥对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被引量:9
1994年
氮、钾肥对菜园土壤环境的影响EffectsofNandK-fertilizerontheSoilEnviromentofVegetableGarden李永梅,胡霭堂,秦怀英(云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昆明650201)(南京农业大学土化系,南京210014...
李永梅胡霭堂秦怀英
关键词:蔬菜氮肥钾肥蔬菜地土壤
双氰胺对不同质地红壤中碳酸氢铵的硝化抑制作用研究被引量:9
2007年
通过室内好气培养试验,研究了双氰胺(DCD)对施入不同质地红壤中碳酸氢铵的硝化抑制作用。结果表明,添加DCD明显提高了相应处理的铵态氮含量,降低了硝态氮含量。无论加入DCD与否,砂壤土中碳酸氢铵的硝化时间大约都需7周;轻粘土中碳酸氢铵的硝化时间为35 d,加入硝化抑制剂后硝化时间可延长2周;而中壤土中至培养结束时仍有较高的铵态氮,故铵的硝化时间有待进一步研究。DCD对碳酸氢铵的硝化抑制效果中壤土优于砂壤土、轻粘土;在砂壤土和轻粘土中,DCD对低浓度铵态氮处理的硝化抑制效果好;而在中壤土中对高浓度的抑制效果好。
杨春霞李永梅
关键词:双氰胺碳酸氢铵硝化抑制作用
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对坡耕地红壤团聚体的影响被引量:5
2019年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单作玉米、马铃薯//玉米间作,采集玉米在3个不同生育期(拔节期、大喇叭口期、抽雄期)的根系和土壤,测定根系分泌物中的有机酸、总糖和土壤团聚体状况,分析根系特征和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团聚体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玉米根长、根体积、根表面积显著高于单作玉米(P<0.05)。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随生育期的推移而增加,间作显著提高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P<0.05)。抽雄期,间作玉米比单作>0.25mm水稳性团聚体含量(R0.25)显著提高8.17%(P<0.05);团聚体几何平均直径(GMD)显著提高12.24%(P<0.05),分形维数(D)显著降低1.09%;团聚体破坏率(PAD)显著降低26.08%。玉米根系分泌总糖含量、总有机酸含量与R0.25、GMD、D、PAD呈极显著相关关系(P<0.01),玉米间作对改变玉米根系特征及根系分泌物中总糖和总有机酸含量、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程伟威王婷范茂攀李永梅王自林肖靖秀
关键词:玉米不同种植模式土壤团聚体
大麦/蚕豆间作对土壤水势的影响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大麦/蚕豆间作盆栽试验,研究了大麦/蚕豆间作中大麦和蚕豆、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在土壤水势变化方面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麦/蚕豆间作中,大麦抽穗期之前蚕豆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大麦快,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大麦土壤水势下降速度比蚕豆快。这证明大麦抽穗期之前土壤水分是从大麦向蚕豆迁移,而大麦抽穗期之后土壤水分是从蚕豆向大麦迁移。大麦/蚕豆间作中的大麦除了在苗期前期对土壤水分的竞争弱于单作大麦外,其余生育期间作大麦与单作大麦相比存在着对土壤水分更为强烈的竞争。
周绍松李永梅郑毅周敏
关键词:大麦蚕豆间作单作土壤水势
元阳梯田箐口流域土壤肥力研究
梯田位于云南省哀牢山南部,在哈尼人的耕作下维持了上千年的景观,并以较低的化肥施用量获得可以接受的产量.本文研究了元阳梯田箐口流域的土壤肥力,结果表明:①由于成土母质相同,该流域的土壤肥力差异不是很大,箐口流域南部的水稻梯...
和丽娟KEIKO KOULOSBOCKL COLINET李永梅
关键词:土壤肥力梯田有机碳碱解氮水稳性团聚体
烤烟间套草木樨、甘薯对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32
2005年
通过大田小区试验,研究了烤烟与甘薯套种、烤烟与黄花草木樨间作的农业生物多样性种植措施对烤烟烟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与烤烟单作相比,对烟叶产量没有显著影响。同时,烤烟间作草木樨较烤烟套种甘薯和烤烟单作,中等烟比例分别提高了8.10%和9.59%,达到显著差异。烤烟间作草木樨和烤烟套种甘薯较烤烟单作降低下等烟比例分别为12.61%和2.39%,达到显著水平。此外,间套作处理显著提高烤烟叶总糖、还原糖和糖碱比含量,降低氯含量,使其更接近优质烟标准。
唐世凯刘丽芳李永梅郑毅
关键词:烤烟间作套种草木樨甘薯
玉米和大豆根系对滇中地区坡耕地红黏土抗剪强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22年
水土流失是限制山区坡耕地持续利用的主要问题。为探讨农作物根系固土机理,采用无侧限压缩试验测定了素土、玉米和大豆成熟期根土复合体的抗剪强度和应力应变特性,WinRHIZO(Pro.2019)根系分析系统测定了根系构型特征,分析了根土复合体力学特性与根系特征参数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玉米和大豆根系能显著增强土体抗剪强度(P<0.01),其根土复合体强度相对素土分别提高了117.65%和71.91%;(2)两种农作物根土复合体黏聚力c与根长密度、根表面积密度、根体积密度、根重密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其中D≤1mm细根对黏聚力增量Δc的贡献大于其他径级根系;(3)根系构型性状中,玉米根分支数高于大豆45.44%且各径级根系分布更均匀,其根土复合体随含根量的增加,在破坏时表现出弱应变硬化特征且裂缝拓展变缓,侧向变形减小。综上农作物根系均能增强土体抗剪强度,但根系结构类型不同则对土体力学特性的影响不同,细根和分支数较多的玉米根系更能有效增强土体强度和约束变形,因此须根系玉米对表层土体的固持能力优于直根系大豆。坡耕地利用中,可以通过合理布局须根系农作物来防治水土流失。
张立芸段青松范茂攀杨亚丽程伟威李永梅
关键词:根系特征红黏土根土复合体黏聚力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