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容
- 作品数:40 被引量:283H指数:11
- 供职机构:云南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 茶学专业认证背景下遗传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被引量:2
- 2020年
- 结合专业认证背景及传统遗传学教学现状,探索了茶学专业遗传学课程目标、关键知识点、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建设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在课程目标上,应体现遗传学在茶学专业研究及发展的适用性;在教学方法上,可充分利用智慧教学工具,结合案例式教学提高教学效率,通过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建设有茶学特色的实验教学和考核体系,全方位落实遗传学课程目标,最终达到专业认证要求。
- 陈立佼赵明张广辉李家华杨广容
- 关键词:茶学遗传学智慧教学案例式教学
- 云南古茶树资源的生物及社会价值
- 为全面理解云南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对茶学研究、茶树栽培管理、茶园生态景观及茶区社会经济文化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云南野生大茶树、古茶树及古茶园在茶树起源演化与分类、衰老生理、遗传育种和茶园生态系统多样性方面的生物科研...
- 杨广容吕才有
- 关键词:古茶树古茶园
- 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叶香气判别与品质特征的研究被引量:4
- 2023年
- 为探究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叶主要生化成分及其香气特性的差异,本文采用电子鼻香气检测技术、茶叶生化成分测定和感官审评对广东潮州地区所产8种香型、17个凤凰单丛茶样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8种香型凤凰单丛茶汤法与叶底法的响应值明显高于干茶法,并且硫化物及萜烯类对香气贡献率最高,分别达188.24及178.79。不同香型茶叶香气判别中茶汤法的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判别结果相比干茶法、叶底法更加准确、有效,而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对茶样香气类型的区分效果优于PCA,传感器区别贡献率分析法(Loading)分析结果则表明:氮氧化合物类、硫化物及萜烯类、醇类及醛酮类、有机硫化物类、甲基类对茶样香气的贡献率较高;17个茶样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游离氨基酸和咖啡碱含量在36.54%~49.46%、9.13%~14.87%、1.32%~2.44%和0.75%~4.45%之间,茶黄素、茶红素和茶褐素含量在0.04%~0.09%、1.02%~2.58%和0.99%~2.28%之间;茶样感官审评中杏仁香型的老枞鸭屎香综合评分最高为93.1分,姜花香型有机南姜最低为81分。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叶的香气与品质特征受茶树树龄、品系、生产季节及加工工艺的影响,电子鼻香气组分检测技术与感官审评相结合是更加科学合理研判茶叶香气的措施。
- 李爽万人源王从连管素琼严钰萧韩璐阳吕才有杨广容
- 关键词:电子鼻凤凰单丛香气感官审评
- 摊放程度对云南大叶种扁形绿茶品质的影响被引量:5
- 2007年
- 以云南大叶种为原料制作类似龙井茶的绿茶,通过比较不同摊放程度对其品质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摊放3 h的芽叶(含水量在70%左右,减重率在15%-25%)对其品质特征的形成最为适宜,其品质外形扁平光滑、挺秀尖削、色泽绿润;香气鲜嫩馥郁持久、滋味鲜醇爽口、汤色翠绿明亮、叶底细嫩显芽。
- 杨广容邵宛芳蔡新倪金卫张葵
- 关键词:云南大叶种摊放
- 一种解磷菌MK-T-4及其在溶解磷酸盐上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磷菌MK‑T‑4及其在溶解磷酸盐上的应用,所述解磷菌MK‑T‑4命名为Paenibacillus chinjuensis MK‑T‑4,于2023年8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
- 王从连 王凯博 马玉青 刘本英杨广容
- 一种解磷菌BD-1-7及其在溶解磷酸盐上的应用
-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解磷菌BD‑1‑7及其在溶解磷酸盐上的应用,所述解磷菌BD‑1‑7命名为Risungbinella massiliensisBD‑1‑7,于2023年8月11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
- 严钰萧吕才有 岩嘎 杨艳芬 王从连 文勤枢杨广容
- 昌宁县茶园土壤养分及肥力质量评价被引量:10
- 2022年
- 【目的】了解茶园土壤肥力水平特征,是茶园土壤科学施肥和改良的重要依据。为明确昌宁县茶园土壤养分及茶园土壤肥力质量。【方法】通过分析测定昌宁县8个乡(镇)茶叶种植区代表性茶园土壤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以及有效性微量元素铁、锰、铜、锌共12项指标,并采用模糊数学方法,计算各个样本土壤肥力综合指数(IFI),对昌宁县茶园土壤养分特征与土壤肥力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昌宁县茶园土壤pH为4.23~5.19,除勐统镇为Ⅱ级土壤水平外,其余乡(镇)均达到Ⅰ级土壤水平,整体适宜茶树生长。有机质含量丰富,为26.35~84.70 g/kg,8个乡(镇)茶园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到Ⅰ级标准。氮磷钾全量分别为0.56~3.55、0.26~0.97和5.83~12.34 g/kg,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为70.29~212.63、0.40~48.04和4.68~71.65 mg/kg,茶园土壤氮含量丰富,全钾、全磷处于中上水平,但速效钾含量偏低,8个乡(镇)茶园土壤速效钾含量均只达到Ⅲ级土壤标准,部分茶园土壤速效磷含量亏缺。茶园土壤有效铁含量偏高,均值达95.62 mg/kg;有效锌含量适宜,均值为2.33 mg/kg;有效锰和有效铜含量偏低,分别为5.55和0.95 mg/kg。昌宁县茶园土壤的IFI平均值为0.485,除翁堵乡、更戛乡和温泉乡茶园土壤肥力质量为Ⅱ级外,其余乡(镇)茶园土壤肥力质量等级为Ⅲ级,整体处于中上水平,其中碱解氮、有机质、有效铁与IFI指数呈显著相关(P<0.05),全氮、全磷、速效磷和速效钾和有效铜锰锌与IFI指数呈极显著相关(P<0.01)。【结论】在昌宁县茶园土壤管理中应合理增施磷钾肥及含铜锰微量元素的茶叶专用复合肥。
- 万人源周大鹏杨恺和明珠李金秋谢瑾李家华杨广容
- 关键词:茶园土壤氮磷钾肥力评价
- 茶学卓越人才培养多元化模式的探索与构建——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为例被引量:5
- 2022年
- 分析茶业发展对茶学专业人才培养适应性的新要求,结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人才培养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探讨国家“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背景下,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多元化改革思路与构建。根据茶学专业特色和产业发展潮流、学生个性和职业发展愿望,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了以拔尖创新型、创业型、复合应用型和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四个层次的茶学卓越人才培养目标及方法,以促进茶学本科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提高茶学人才培养质量。
- 杨广容李家华吕才有陈立佼谢瑾
- 关键词:茶学
- 9个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3
- 2023年
- 为研究不同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差异,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云南省9个主要栽培茶树品种叶片的光合与生理参数,并绘制相应光响应曲线。通过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判别分析和相关性分析方法,对不同茶树品种的光合特征参数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叶片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气孔导度(G_(s))和胞间CO_(2)浓度(C_(i))的品种间差异较大,其中,‘云山’和‘云抗10号’的P_(n)和T_(r)显著高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天生’‘宝洪’和‘十里香’的G_(s)显著低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昌宁大叶种’的C_(i)显著低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在低光合有效辐射(PAR)条件下,9个茶树品种的P_(n)差异较小,随PAR增大各品种表现出较大差异;G_(s)和T_(r)随PAR增大呈现2种变化趋势,‘香归银毫’表现出先上升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其他品种总体呈上升趋势;各茶树品种C_(i)总体呈先急速下降后趋于平稳的变化趋势;水分利用效率(WUE)和内禀水分利用效率(iWUE)随PAR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总体趋势,‘昌宁大叶种’和‘香归银毫’的WUE、iWUE相对较高,耐干旱能力强,可应用于耐旱茶树品种选育;‘云抗10号’‘香归银毫’和‘云山’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_(n)max)高于其他茶树品种,光合潜力较强,可应用于高光效茶树品种选育;‘十里香’‘昌宁大叶种’和‘紫娟’的光饱和点(LSP)显著高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利用强光能力较强;‘香归银毫’和‘十里香’的光补偿点(LCP)显著低于其他茶树品种(P<0.05),具有较强的适应弱光能力;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将9个茶树品种划分为4个类群;相关性分析表明,P_(n)与G_(s)、T_(r)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 杨丽冉和明珠周大鹏蒋宾杨广容
- 关键词:茶树光合特性光响应曲线耐阴性
- 蓟马被引量:4
- 2008年
- 蓟马是缨翅目昆虫的通称,是一个具有经济意义的类群。初步总结分析了蓟马的形态、分类、生活史、危害、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 张葵杨建忠王勇韩俊周永尚杨广容
- 关键词:生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