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颖

作品数:9 被引量:1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化学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质谱联用
  • 2篇色谱
  • 2篇气相色谱
  • 2篇气相色谱-质...
  • 2篇相色谱
  • 2篇分离纯化
  • 2篇OCHROB...
  • 2篇纯化
  • 1篇大学生
  • 1篇底盘
  • 1篇行车
  • 1篇行车安全
  • 1篇烟草
  • 1篇烟草废弃物
  • 1篇烟草工业
  • 1篇烟碱
  • 1篇脂肪酸
  • 1篇中国大学生
  • 1篇乳酸
  • 1篇乳酸菌

机构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热带农业...
  • 1篇贵州省农业科...
  • 1篇中南大学

作者

  • 9篇李颖
  • 4篇吕凤霞
  • 4篇陆兆新
  • 3篇别小妹
  • 3篇袁勇军
  • 2篇戴好富
  • 2篇陈惠琴
  • 1篇邹晓葵
  • 1篇黄现青
  • 1篇梅文莉
  • 1篇徐幸莲
  • 1篇王海青
  • 1篇黄圣卓
  • 1篇李远宏
  • 1篇滕雅琴
  • 1篇张任飞
  • 1篇李琪瑶

传媒

  • 2篇食品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食品工业
  • 1篇中国药房
  • 1篇南方农机
  • 1篇食品与生物技...
  • 1篇中国新技术新...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0
  • 2篇2007
  • 2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DN2烟碱降解酶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工作中筛选得到一株有较强烟碱降解能力的新型烟碱降解细菌Ochrobactrum inter- medium DN2,对其产烟碱降解酶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影响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DN2产烟碱降解酶的15个因子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影响该菌发酵产酶的显著因子为:烟碱、酵母膏、葡萄糖、tween-80的质量浓度和培养基初始pH。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曲面法对以上5个显著因子进行了优化。得到各因子最佳水平为:烟碱2.183 g/L,葡萄糖0.823 g/L,酵母膏0.844 g/L,Tween-80 0.976 g/L,初始pH 6.9。在此优化条件下获得实际酶活为7943 U/L,与预测值8060 U/L相近,比优化前提高了52%。
李颖袁勇军陆兆新别小妹吕凤霞
关键词:响应曲面法
鲜奶中产γ-氨基丁酸乳酸菌株的筛选与鉴定被引量:6
2010年
从新鲜牛奶中筛选高产γ-氨基丁酸(GABA)的乳酸菌株fmbl12-4,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征和16S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为乳酸乳球菌乳酸亚种(Lactococcus lactis subsp.lactis)。当fmbl12-4的湿菌体与100mmol/LL-谷氨酸钠溶液(L-MSG)按1:20(m/V)混合,于30℃、100r/min振荡反应24h,转化液中GABA浓度达到82.36mmol/L。在质量浓度为2.5g/100mL L-MSG的MRS培养基中培养6d,GABA质量浓度达到4.68g/L。
李远宏吕凤霞邹晓葵李颖陆兆新
关键词:Γ-氨基丁酸乳酸菌
Ochrobacterum intermedium DN2新型烟碱降解酶的分离纯化被引量:2
2006年
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erumintermediumDN2)是一株新发现的可以降解烟碱的菌株。本研究对O.intermediumDN2烟碱降解酶的合成动态进行了分析,确定其酶的合成模式为同步合成型。另外,对它的烟碱降解酶进行了分离纯化。粗酶经硫酸铵沉淀、SephadexG-100分子筛层析、DEAE-SephadexA50离子交换层析等步骤后获得电泳纯的烟碱降解酶,纯化倍数35.24倍,酶活回收率6.4%。经SDS-PAGE电泳确定为电泳纯,测得该酶的分子量约为40.06kDa。由中间苍白杆菌产生的烟碱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在国内外还是首次报道。
李颖袁勇军陆兆新吕凤霞别小妹
关键词:纯化
汽车底盘及四周盲区的异物识别装置的研制被引量:3
2017年
市场上流行各种形式的车载安全监控系统,是基于汽车前后方的识别及报警。但是对于汽车底盘及轮胎部分的盲区的识别,没有设备来为司机传递信息。本文研究的盲区异物识别装置主要包括尾部异物识别摄像头和超声波探测装置。摄像头装在车辆底盘,与汽车电源连接并可将底盘的情况显示在驾驶员手机。超声波探头装于车轮上方,能显示所监测位置周围的异物距离,并通过蜂鸣器报警。本装置为简化了对盲区异物的识别异物,可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事故,提高了行车的安全性。
李琪瑶李颖赵育泽程郅皓张任飞
关键词:超声波测距行车安全
中国大学生方程式赛车进气系统设计与流场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根据大学生方程式赛事对赛车发动机进气限流的规定,并结合我校宁远车队往年的参赛经验,对新赛季赛车的进气系统进行设计与优化。利用CATIA软件和UG软件建模和有限元分析、ANSYS软件仿真分析,对进气系统形式及相关部件参数进行选择,并进一步确定进气歧管连接的四管直径和谐振腔的容积这两个参数。同时对进气系统做了结构和力学性能等方面的优化。
龙云浩王子烨李颖王海青
关键词:FSAE赛车进气系统
GC-MS法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
2019年
目的:分析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挥发油成分的差异。方法:通过水蒸气蒸馏法分别提取黄皮叶和假黄皮叶中的挥发油。然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进样分析获得总离子流图,采用HPMSD化学工作站对总离子流图中各色谱峰进行质谱扫描后,通过检索比对图谱库NIST Version 1.7鉴定两种药材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从黄皮叶、假黄皮叶挥发油中分别鉴定出了43、31个成分,相对质量分数总和分别为97.59%、98.57%。其中,相对质量分数超过1%的成分分别有19、18个,均主要为倍半萜类;相对质量分数超过5%的挥发油成分分别有7、5个,在黄皮叶挥发油中主要以(-)-斯巴醇(12.35%)和(E)-5-{(1R,3R,6S)-2,3-二甲基三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14.70%)为主,在假黄皮叶中主要以(E)-倍半水合桧烯(24.94%)和1-(1,5-二甲基-4-己烯基)-4-甲基-苯(16.15%)为主。两者中共有挥发油成分4个,分别为α-蛇麻烯、(E)-5-{(1R,3R,6S)-2,3-二甲基三环[2.2.1.02,6]庚烷-3-基}-2-甲基戊-2-烯醛、石竹烯氧化物和(-)-斯巴醇,两者中共有成分含量差异均不大。结论:黄皮叶和假黄皮叶挥发油中成分类型基本相似,但具体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不可相互替代使用。
许书慧黄圣卓李颖李颖陈惠琴梅文莉
关键词:黄皮叶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Ochrobactrum intermedium DN2烟碱降解酶的分离纯化及酶产量的优化研究
从降低烟草行业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出发,降解上部烟叶和烟草废弃物中的烟碱已成为烟草行业的一个研究热点。本论文分离和纯化了一株新型的烟碱降解细菌中间苍白杆菌/(Ochrobacterum intermedium/)DN...
李颖
关键词:分离纯化
文献传递
利用DN2菌株对烟草工业废弃物中的烟碱降解的工艺参数优化被引量:4
2006年
利用O chrobactrum interm ed ium DN 2对烟草废弃物中烟碱进行降解。采用Box-B ehnken法研究和探讨初始pH值、接种量和温度对菌株DN 2降解烟碱的影响,获得了二次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极显著。在α=0.05水平下,各因素对烟碱降解率的线性效应和曲面效应皆显著;初始pH值与接种量,接种量与温度的交互作用显著,而初始pH值与温度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通过对二次方程求解得知,pH值为7.27,接种量为14.93 g/L,培养温度为31.85℃时,烟碱降解率的最大预测值为66.13%,而实测值为64.82%,证明模型合适有效。在上述最适培养条件下,考察了菌株DN 2对烟草废弃物中烟碱的降解过程。结果表明,36 h烟碱降解率为83.83%,其降解过程符合M onod模型的零级反应,动力学方程为:C(t)=-46.977t+2244.7,r=0.9595。本试验结果证明O.interm ed ium DN 2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袁勇军陆兆新别小妹吕凤霞李颖黄现青滕雅琴
关键词:烟草废弃物烟碱生物降解
薏苡仁脂肪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被引量:1
2022年
为探究薏苡仁提取物及其脂肪酸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通过GC-MS对薏苡仁乙醇提取物及其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部位进行分析以鉴定其主要成分,利用优化后的p NPG法筛选各提取物的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在此基础上,对各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进行α-葡萄糖苷酶抑制活性测试及酶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薏苡仁提取物中的主要成分及其α-糖苷酶抑制活性分别为棕榈酸(IC;=163.46±0.01μmol/L)、反式-油酸(IC;=4.05±0.01μmol/L)、顺式-亚油酸(IC;=3.83±0.03μmol/L)、顺式-油酸甲酯(IC;=16.75±0.07μmol/L)、顺式-亚油酸甲酯(IC;=3.59±0.04μmol/L),它们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均明显强于阳性对照阿卡波糖(IC;=581.94±0.26μmol/L)。酶动力学结果显示,反式-油酸(2)、顺式-油酸甲酯(4)和顺式-亚油酸甲酯(5)为α-葡萄糖苷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棕榈酸(1)和顺式-亚油酸(3)为α-葡萄糖苷酶的混合性抑制剂。试验表明,薏苡仁中的主要成分为脂肪酸且都有较强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为薏苡仁降血糖活性的研究提供了科学指导。
周丽琬李颖陈惠琴陈惠琴徐幸莲徐幸莲
关键词:薏苡仁脂肪酸气相色谱-质谱联用Α-葡萄糖苷酶酶动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