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钦
- 作品数:448 被引量:5,780H指数:31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 ^(14)C一尿素呼吸试验半定量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被引量:3
- 1999年
- 评价简化、微量的14C一尿素呼吸试验(14C-UBT)对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半定量诊断价值。方法进入本实验者共140人次。患者空腹钦下37kBq14C一尿素,于饮用前及30min后各采集1次呼吸标本(lmmolCO2),测定14C一活性。以30min计数/本底计数≥3为Hp阳性。每个病人另作组织学检查及快速尿素酶试验(RUT)作为Hp诊断金标准:两项同时阳性为Hp阳性,同时阴性为Hp阴性。结果UBT敏感性92.6%,特异性90.4%,UBT与组织学一致性为87.9%(k值:0.75),与RUT一致性为91.4%(k值:0.81)。另外,14C—UBT值与组织学Hp密度分级是正相关(r=0.7433,P<0.001)。结论简化、微量的14C—UBT对Hp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并有可能对其进行半定量诊断。
- 斯锞欧阳钦匡安仁陈代云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
- 血红蛋白E/β-地中海贫血1例
- 2003年
- 张虎朱焕玲欧阳钦
- 关键词:血红蛋白EΒ-地中海贫血血液分析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 副结核杆菌和克隆病肠粘膜匀浆致地鼠肠炎的比较研究
- 1999年
- 目的 探讨副结核杆菌(MP)在克隆病(CD)病因学中的作用。方法 将MP接种地鼠。诱导肉芽肿性肠炎动物模型,然后用一部分CD肠粘膜匀浆作PCR扩增MP,另一部分肠壁接种地鼠。结果 MP接种8 月后,有80% (16/20)出现肉芽肿性改变,PCR阳性CD匀浆肠壁接种4月后,有5 只出现肉芽肿性改变,与MP组的病理改变相似。PCR阴性CD匀浆组有一只出现肉芽肿性改变。结论 MP可能为部分CD的致病菌。
- 缪应雷欧阳钦甘华田
- 关键词:克隆病致病菌地鼠
-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κ基因结合核因子的活化及抗炎药物的作用被引量:45
- 2002年
-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κ基因结合核因子 (NF κB)的活化以及柳氮磺胺吡啶 (SASP)和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31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 17例使用过药物 (SASP或SASP +糖皮质激素 )治疗 ,14例未用过任何与溃疡性结肠炎治疗相关的药物 ,11例同期结肠癌患者(取其癌旁正常组织 )作为对照。采用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 (EMSA)检测NF κBDNA结合活性 ;Western蛋白印迹分析检测NF κBp6 5蛋白表达情况 ;免疫组化方法原位检测肠粘膜组织中NF κBp6 5蛋白的表达情况 ;荧光双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确定表达NF κBp6 5的细胞类型。结果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NF κBp6 5的表达和NF κBDNA结合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 (P <0 .0 5 ) ,且与炎症程度有关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粘膜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以及隐窝上皮细胞均有NF κBp6 5的活化 ;糖皮质激素和SASP明显抑制NF κB的活性及表达。结论 NF κB活性和表达的增加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发展有关 ;糖皮质激素和SASP的抗炎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 κB的活性实现的。NF κB可能为溃疡性结肠炎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提供一个有价值的靶标。
- 甘华田欧阳钦陈友琴夏庆杰
-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基因表达调控柳氮磺胺吡啶抗炎药物肠粘膜
- B细胞单克隆形成与幽门螺杆菌感染
- 2000年
- 为探讨淋巴细胞性胃炎是否有 B细胞单克隆形成 ,以及该克隆形成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采用 Giem sa染色 ,免疫组化染色以及半巢式 PCR技术对 2 6例淋巴细胞性胃炎及 11例对照标本进行 HP检查和 B细胞单克隆性检测。结果显示 :在 2 6例淋巴细胞性胃炎中有 l4例查见 HP,其检出率为5 3.8% ,但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 (P>0 .0 5 )。免疫组化发现 2 6例淋巴细胞性胃炎均为多克隆性 ,但 PCR技术却发现有 7例存在 B细胞单克隆性重排 (2 6 .9% ) ,且 HP阳性组其单克隆性重排检出率明显高于 HP阴性组 (P <0 .0 5 )。结果提示 ,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显示良性的淋巴细胞性胃炎中确有 B细胞单克隆形成 ,该单克隆的形成可能是肿瘤早期病变的潜在标志 ,且与 HP感染有关 ,但并非仅与 HP感染有关。
- 甘华田欧阳钦李甘地易智慧杨秀英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淋巴细胞性胃炎
- 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改进被引量:2
- 2002年
- 目的 对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进一步的改进。方法 在取材、培养条件和细胞纯化等方面对腺瘤细胞原代培养的方法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结果 32枚息肉 ,2 6枚培养成功 ,6枚失败。培养时间为 5~ 2 3天 ,可长满瓶壁的 5 0 %~ 95 %。光镜形态学、免疫组化法和电镜鉴定培养细胞为上皮来源。结论 改进后的大肠腺瘤细胞原代培养法基本克服了细胞培养中的细菌及成纤维细胞的污染问题 ,增加了可获得的细胞数 。
- 张志宏欧阳钦邱春华李胜富
- 关键词:细胞原代培养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
- 粪便乳铁蛋白在评价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中的价值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粪便乳铁蛋白检测作为溃疡性结肠炎(UC)活动性标志物的可能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 UC 患者66例和对照20例,ELISA 法测定粪便乳铁蛋白的含量,同时检测 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UC 疾病活动性根据 Mayo 评分标准判定。结果 UC 活动期粪便乳铁蛋白含量[(61.6±4.8)μg/g]显著高于缓解期[(7.9±1.1)μg/g]和对照组[(3.0±0.5)μg/g,均 P<0.01],缓解期高于对照组(P<0.05);活动期组轻、中、重度3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粪便乳铁蛋白、CRP 及 ESR 的 ROC 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2、0.740和0.692;粪便乳铁蛋白含量与 UC 内镜分级显著相关(r=0.871,P<0.01)。结论粪便乳铁蛋白能客观地反映 UC 的炎症活动情况,可作为理想的肠道炎症标志物,准确、简单、无创,优于临床常用客观指标 CRP 和 ESR。
- 向军英欧阳钦李国栋
- 关键词:乳铁蛋白溃疡性结肠炎标记物
- 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共识意见解读被引量:20
- 2007年
- 2007年《中华消化杂志》第8期刊登了“对我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为使读者能正确理解规范精神,现将其要点解读如下。
- 欧阳钦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诊治规范
-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研究对治疗的指导作用
- 2003年
- 欧阳钦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发病机制基因治疗免疫治疗
- B7分子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的作用研究被引量:1
- 2003年
- 目的 研究B7分子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慢性DSS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结肠粘膜B7 1和B7 2的表达。结果 结肠组织中B7 1、B7 2均为胞浆阳性。急性、慢性模型组肠粘膜B7 1 + 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 ,而急性组与慢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急性组肠粘膜B7 2 + 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 ,而慢性组肠粘膜B7 2 + 细胞百分比高于急性组和对照组。结论 B7 1、B7
- 胡仁伟欧阳钦罗锋陈代云
- 关键词:B7分子DSS结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