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朝军

作品数:7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灌肠
  • 2篇血管
  • 2篇造影
  • 2篇套叠
  • 2篇小儿
  • 2篇小儿肠套叠
  • 2篇静脉
  • 2篇肠套叠
  • 1篇电透
  • 1篇动脉
  • 1篇动脉造影
  • 1篇多层螺旋CT
  • 1篇新生儿
  • 1篇新生儿先天性...
  • 1篇血管成像
  • 1篇血管造影
  • 1篇婴幼
  • 1篇婴幼儿
  • 1篇直接数字化摄...
  • 1篇肾盂

机构

  • 7篇蚌埠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沈朝军
  • 3篇胡淑敏
  • 2篇姜研
  • 1篇姚传顺
  • 1篇田欧
  • 1篇祁冬
  • 1篇郭佳

传媒

  • 1篇内蒙古中医药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江苏大学学报...
  • 1篇青岛医药卫生
  • 1篇中国医疗设备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 1篇第九届全国临...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7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7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X线诊断价值
2013年
目的:讨论X线检查对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08-2012年期间23例病理证实先天性巨结肠的病例回顾,分析腹部平片及钡剂灌肠的X线表现对该病的诊断价值。结果:新生儿巨结肠腹部平片表现多为肠管积气扩张表现,钡剂灌肠检查诊断符合率91%,短段型1例,常见型14例,长段型2例,全结肠型4例,24h复查,钡剂残留20例。结论:合理运用腹部平片及钡剂灌肠检查是诊断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的重要检查方法之一。
沈朝军
关键词:新生儿先天性巨结肠钡剂灌肠
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胃肠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价值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胃肠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4年6月引进西门子R200数字胃肠机后至2008年6月静脉肾盂造影检查病例873例,着重从图像质量及诊断技术的分析.结果:发现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胃肠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具有图像实时清晰,可以动态观察肾盂肾盏及输尿管的显影效果,提高输尿管全程显示率,同时具有图像后处理功能,影像满意达标率在98%以上.结论:直接数字化摄影(DR)胃肠机进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具有图像清晰准确,降低废片率,最大限度地保证照片的质量,对输尿管的全程显示率优于常规尿路造影,适当缩短和延长造影时间,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沈朝军
关键词:胃肠机静脉肾盂造影
人工智能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和冠状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23年
目的:分析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对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T angiography,CCTA)图像后处理和诊断冠心病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40例同时行CCTA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iography,CAG)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图像后处理及诊断分为人工组和AI组,比较两种方法后处理用时和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及评估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差异。以CAG结果为金标准,以血管为单位,比较两种方法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的差异,并采用Kappa检验评价其结果的一致性。结果:AI组后处理及诊断用时为(236.57±20.66)s,较人工组[(789.74±63.38)s]缩短了约70.04%(P<0.05);两种方法得到的图像质量主客观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I组检测斑块总准确率为96.32%(131/136)。人工组与AI组对冠状动脉钙化斑块、非钙化斑块及混合性斑块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致性较好(Kappa=0.901,P<0.001)。以血管为单位,AI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分别为87.72%(50/57)、94.12%(48/51)、94.34%(50/53)、87.27%(50/53)和90.74%(98/108),与CAG诊断冠状动脉狭窄一致性较好(Kappa=0.815,P<0.001)。结论:AI在CCTA图像后处理效率、斑块性质识别及冠脉狭窄诊断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可作为分析诊断CCTA的有效辅助工具。
祁冬姚传顺胡淑敏何兴义姚木子沈朝军
关键词:人工智能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图像后处理冠状动脉造影
64排螺旋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的诊断价值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64-Slice Spiral CT)对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Budd-Chiari Syndrom,BC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月到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诊治的40例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临床症状为单纯性下腔静脉阻塞及肝静脉与下腔静脉混合型阻塞,采用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组1(20例),组2(20例)。组1采取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观察其在下腔静脉阻塞BCS中的影像表现,组2采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方式,观察其在下腔静脉阻塞BCS中的影像表现。结果诊断结束后,64排螺旋CT平扫及动态增强扫描对下腔静脉阻塞BCS患者均能做出的明确诊断,并且在肝静脉狭窄(χ~2=0.507,P=0.695)、出现侧枝循环(χ~2=0.008,P=0.618)等征象比较中,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排螺旋CT扫描以及DSA的诊断方式均能够准确、直观地反应下腔静脉阻塞BCS的阻塞部位、性质、范围及肝脏内的变化情况,能够从形态学及功能上反映出下腔静脉阻塞程度及肝脏损害程度。因此,64排螺旋CT对于诊断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具有较大的临床诊断价值。
郭佳沈朝军胡淑敏姜研
关键词:64排螺旋CT下腔静脉阻塞布加氏综合征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进行手术治疗的胃癌病人60例,记录病人术前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资料和术后病理资料,并以术后病理诊断结果为金标准,分析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性,采用ROC曲线分析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结果: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T1~T4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M分期诊断结果与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均存在一致性(P<0.01)。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0.00%(48/60),其中T1~T4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75.00%(6/8)、63.64%(7/11)、86.36%(19/22)和84.21%(16/19);T1联合T2、T2联合T3以及T3联合T4的鉴别准确率分别为68.42%(13/19)、78.79%(26/33)、85.37%(35/41)。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淋巴结转移诊断的准确率为85.96%(49/57)。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术前M分期的总体准确率为89.83%(53/59),其中M0与M1期的准确率分别为92.00%(46/50)、77.78%(7/9)。ROC曲线分析显示: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胃癌T1~T4分期、淋巴结转移以及M分期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65、0.788、0.853、0.870、0.850和0.797,均具有一定准确性。结论:MS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胃癌术前分期、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预后的判断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沈朝军姜研沈艳胡淑敏
关键词:胃肿瘤术前分期淋巴结转移多层螺旋CT
使用灌肠机诊断和治疗小儿肠套叠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灌肠机的使用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方法:回顾136例小儿肠套叠通过使用灌肠机进行空气灌肠,统计出肠套叠患儿的诊断及整复疗效。 结果:诊断性空气灌肠均显示套头部“杯口征”或软组织块影...
田欧沈朝军
关键词:小儿肠套叠灌肠机病理诊断
文献传递
空气灌肠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临床分析
2012年
目的探讨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的可靠性及实用性,积累经验,提高整复率。方法通过对比2004年6月至2011年6月期间患儿的年龄、症状、发病时间及空气灌肠的成功率,对空气灌肠整复过程的影响因素及并发症做出总结。结果电透下空气灌肠一共213例(24h内192例,24~48h内20例,48h以上1例),排除肠套叠11例,整复成功178例,失败24例,出现并发症吸入性窒息1例,24小时内复套15例(均再次空气灌肠整复成功)。结论小儿肠套叠疑似病例,均应该进行空气灌肠,是诊断及治疗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方法。
沈朝军
关键词:肠套叠空气灌肠婴幼儿电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