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洪健昌

作品数:8 被引量:108H指数:6
供职机构:西藏自治区气候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气候
  • 3篇气候变化
  • 2篇对流层
  • 2篇对流层顶
  • 2篇雨季
  • 2篇相对湿度
  • 2篇流层
  • 2篇风速
  • 2篇层顶
  • 1篇冬虫夏草
  • 1篇冻土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雨量
  • 1篇灾害
  • 1篇蒸发
  • 1篇蒸发量
  • 1篇湿化
  • 1篇时空分布特征
  • 1篇水灾

机构

  • 7篇西藏自治区气...
  • 2篇中国气象科学...
  • 2篇西藏自治区气...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气象局成...

作者

  • 8篇洪健昌
  • 4篇路红亚
  • 2篇杜军
  • 2篇郭建平
  • 1篇杜军
  • 1篇马鹏飞
  • 1篇尼玛吉
  • 1篇张核真
  • 1篇段克勤
  • 1篇周刊社
  • 1篇石磊
  • 1篇林志强
  • 1篇王鹏祥
  • 1篇罗珍

传媒

  • 2篇冰川冻土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第33届中国...

年份

  • 1篇2019
  • 3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藏西北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草地畜牧业的影响被引量:27
2013年
近40a(1971—2010年)藏西北地区气温明显升高,尤其是旱季气温显著增高;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增多,蒸发量减少。从地区分布来看,藏西北中东部各地气温明显升高、降水增多、蒸发减小,气候呈暖湿化趋势;西部的狮泉河等地气温升高、降水减少、蒸发量增大,气候呈现暖干化趋势。近40a藏西北地区牧草生长季、青草期提前,结束期推迟,持续日数增多,期间积温和降水量也呈显著增多趋势;大部分地区牲畜抓膘期日数显著增多〔倾向率为2.7 d.(10a)-1〕,掉膘期日数显著减少〔倾向率为6.1 d.(10a)-1〕,气候变化趋势对藏北草地畜牧业十分有利。合理调整畜种结构,有效控制牲畜数量,尤其是山羊数量,对遏制藏西北地区草地退化具有重要意义。
张核真路红亚洪健昌马鹏飞
关键词:高寒草原气候变化降水量蒸发量畜牧业
基于HBV模型的尼洋曲流域上游洪水致灾临界面雨量研究被引量:11
2016年
[目的]建立工布江达以上尼洋曲流域的降水—径流关系,构建该流域的致洪临界雨量指标,以期为开展山洪气象预警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流域暴雨洪水致灾机制,利用地面气象观测和CMORPH资料,基于HBV水文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利用2007—2011年观测数据对HBV水文模型的参数优化和率定,模拟数据与观测数据的确定性系数为0.91,NASH效率系数为0.89;采用2012—2014年观测数据进行验证,确定性系数为0.86,NASH效率系数为0.85,率定期和验证期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为3.1%,表明经过率定的HBV模型对尼洋曲上游流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结论]尼洋曲流域的洪水过程不仅与实时降水的面雨量有关,还与前期基础水位有关,致灾临界面雨量随前期基础水位升高而减小,并且随着前期水位的变化,临界雨量值呈现了非线性响应特征。
林志强洪健昌尼玛吉路红亚
关键词:洪水灾害
西藏改则地区雨季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观测研究
[资料和方法]利用我国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2014年7-8月改则探空试验期间获取的每天三次观测的探空数据,[目的]对该地区对流层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改则地区海拔17~19km之间存在逆温现象;...
洪健昌郭建平杜军王鹏祥
关键词:风速相对湿度对流层顶
文献传递
1961—2010年西藏季节性冻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被引量:43
2012年
利用西藏1961—2010年17个站点最大冻土深度、土壤解冻日期等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累积距平、信噪比和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近50a西藏季节性冻土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预估了未来50a和100a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结果表明:近50a林芝最大冻土深度以1.4cm.(10a)-1的速度增大,其他站点均呈减小趋势,为-0.7~-21.3cm.(10a)-1,以那曲减幅最大.近30a来大部分站点最大冻土深度减幅更大,为-0.92~-37.2cm.(10a)-1,并随着海拔升高,最大冻土深度减幅在加大.近40a来当雄、江孜和林芝土壤解冻日期表现为推迟趋势,为2.1~5.2d.(10a)-1,其他站点呈提早趋势,平均每10a提早1.8~12.7d.在10a际尺度变化上,近40a大部分站点年最大冻土深度呈逐年代变浅趋势,土壤解冻日趋于提早.那曲、安多和泽当年最大冻土深度分别在1984、1987年和1979年发生了突变,从一个相对偏深期跃变为一个相对偏浅期.近40a来各站点年最大冻土深度的Hurst值均大于0.5,说明未来大部分站点年最大冻土深度仍将变薄.如果未来气候按升温率0.044℃.a-1变化,50a后西藏最大冻土深度减小1.1~77.3cm,未来100a可能减小1.2~91.4cm;气候按升温率0.052℃.a-1变化,50a后最大冻土深度减小2.1~155cm,未来100a可能减小2.5~183cm.最大冻土深度变浅显然与气温、地温的显著升高直接有关.
杜军建军洪健昌路红亚陈定梅
关键词:冻土年际和年代际变化情景预测
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9年
了解西藏高原冬虫夏草产区气候变化对当地冬虫夏草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要。本文利用产区24个气象站1981—2015年的气温、降水、日照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ann-Kendall突变检验等方法,对产区气温、降水和日照的变化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集合平均5种气候模式在RCP4.5、RCP8.5两种情景下对产区未来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进行了模拟预估。结果表明:近35年产区年平均气温表现为明显的升高趋势,冬春季升温最为显著,其次为夏秋季;雨季平均气温升温率小于年平均气温升温率。年和雨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平均最低气温均呈显著升高趋势,绝大部分站点的年、雨季平均最低气温升温率和平均最高气温升温率均明显大于同期平均气温升温率。年降水量大部分站点为增加趋势,但地区差异性较大;年平均日照时数和雨季日照时数均表现为明显的减少趋势。预估表明产区21世纪未来不同时段气候均表现为气温升高,降水增多的暖湿化发展趋势。未来冬虫夏草适宜海拔下限直接抬升将导致适宜区范围缩小,气候变化将对冬虫夏草的产生和生长造成严重威胁。
周刊社洪健昌罗珍石磊
关键词:冬虫夏草MANN-KENDALL法
西藏冰雹日数的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7
2014年
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西藏冰雹天气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和社会有关部门防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基于1981—2010年西藏38个台站的冰雹观测资料,分析了冰雹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发现全区冰雹日数呈东南向西北递增分布,年平均冰雹日数在10天以上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海拔4000 m以上的浪卡子及高原北部区域,冰雹频发区主要集中在那曲地区。对西藏高原冰雹日数进行EOF分析,表明高原冰雹日数存在着"整体一致型"、"南北差异型"2种空间分布型。每天12—21时是西藏冰雹集中时段,尤其是午后至傍晚尤为显著。全年降雹主要集中在6—9月,其中有6成以上发生在夏季,而11月及整个冬季的雹日不足1天。西藏年雹日呈线性减少趋势的站点明显多于呈线性增加的站数,年雹日具有显著的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7.7天。
路红亚林志强洪健昌
西藏改则地区雨季上对流层/下平流层大气垂直结构观测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利用中国第3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2014年7—8月改则探空试验期间获取的每天3次观测的探空数据,对该地区对流层大气垂直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改则地区海拔高度17—19 km存在逆温现象;第一对流层顶平均高度16082 m,第二对流层顶平均高度16466 m,前者出现概率远高于后者,两类对流层顶的高度均与其对流层顶的温度、气压成反比。08、14和20时(北京时)的最大风速分别出现在11.8、12.6和12.1 km高度,风速分别为16.2、16.3和15.9 m/s,风向随高度顺时针变化,对应为暖平流,由下层西南风转为上层的东南风,17 km以上高度稳定成东北风,下层主导风为西南风。在约8 km的高度上存在一个最大相对湿度聚集区,从地面开始相对湿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大(逆湿现象),达到该聚集区后,随高度升高而减小。青藏高原西部雨季对流层顶折叠现象出现概率较低,可能与该季节高空急流或高空锋天气较少有关。
洪健昌郭建平杜军王鹏祥
关键词:风速相对湿度对流层顶
喜马拉雅山达索普冰芯近400a来NO_3^-浓度的变化被引量:8
2010年
NOx作为化石燃料燃烧的重要产物,在大气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重要的酸雨物质,它的最终产物是NO3-.为研究亚洲地区大气中NOx的变化历史,从喜马拉雅山中部达索普冰芯中恢复了1600-1997年期间降水中NO3-的浓度变化.结果表明:工业革命以前,大气降水中NO3-浓度变化较为平缓,在1600-1870年期间年平均NO3-浓度保持在约50μL.m-3;工业革命后,NO3-浓度开始增加,特别是1930年以后,伴随着人类活动排放的NOx持续增加,NO3-平均浓度开始迅速增加,1970年以后NO3-平均浓度达到了115μL.m-3,是工业革命前降水中NO3-浓度的两倍多.表明人类活动排放的NOx已影响到喜马拉雅山高山地带.
段克勤洪健昌
关键词:达索普冰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