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福民
-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曲阜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 元代理学影响元代戏曲批评论略
- 2010年
- 元代戏曲批评中"教化"观念的初露端倪,与元代理学对"纲常伦理"的一贯强调不无关系;然而,元代儒家士夫文人,包括有的理学之士,也为优伶赠诗作曲、树碑立传,心目中优伶地位明显提高,对于促进戏曲及其批评的发展,也有积极意义。
- 焦福民徐振贵
- 关键词:戏曲艺术元代理学
- 包天笑与晚清小说翻译
- 2009年
- 包天笑是晚清时期影响很大的文学翻译家之一,他采用晚清译界普遍采用的"译述法"翻译了一批外国小说作品。包氏译作在总体上体现了晚清文学向现代文学的过渡性特征,其所采用的浅近文言是传统文言文向现代白话文过渡的特殊产物,它既具有文言文雅洁简明、节奏抑扬的特色,又具备了现代白话文浅近明快、通俗易懂的某些特点,对于推动近代中西文学交流、加快现代语言革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 焦福民
- 关键词:包天笑晚清小说翻译
- 从戏台到银幕——浅议戏曲电影传播的特点与出路被引量:3
- 2013年
- 现代传媒技术介入之前的戏曲传播是属于直接传播的方式,传受双方是处于面对面的同一时空,这种传播活动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是不可复制和不可逆转的,是唯一的。后戏台时期的戏曲传播是属于间接传播的方式,是一种大众传播。戏曲电影开启了戏曲艺术传播的新时代,为戏曲的传播和接受带来了诸多变化。时代的发展将戏曲往日娱乐霸主的地位边缘化了,戏曲电影的生存自然举步维艰。戏曲艺术的繁荣是戏曲电影振兴的基础,积极探索革新、应对市场变化是戏曲电影的出路所在。
- 焦福民
- 关键词:戏曲传播戏曲电影戏曲改革
- 戏曲网站与戏曲的网络资源被引量:8
- 2010年
- 互联网络的飞速发展,为信息传播带来了划时代的变革。戏曲网站是运用互联技术建构的关于戏曲和戏曲信息的发布与交流的平台,是网上戏曲资源的集结点。网络兼容了戏曲资源的多种载体形式。网上戏曲文本信息的传播极大地方便了戏曲资料的阅读与研究。网上戏曲的音像传播,体现出网络对于戏曲电影、电视传播等形式强有力的整合作用。网络传播的交互性使得戏曲网民的声音成为网络戏曲资源的新亮点。互联网上的戏曲信息资源,内容广泛,数量巨大,但整体上庞杂无序,良莠不齐。
- 焦福民
- 关键词:互联网
- 近代早期文学翻译探胜——以包天笑为例
- 2006年
- 包天笑是近代较早从事翻译事业、影响相当大的文学翻译家之一,是晚清译界老资格的健将。其近代时期的小说翻译,内容涉及到教育、爱国、爱情、战争、诈骗、误会、立志、实业、讽刺乃至种族歧视诸多方面。包天笑的文学翻译在近代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其艺术手法和语言风格都值得深入分析。包氏文学翻译在中国翻译文学由幼稚走向成熟,由发展走向发达的进程中,影响颇大,功不可没。
- 焦福民
- 关键词:小说翻译包天笑
- 论明代前期理学对戏曲的影响被引量:1
- 2010年
- 明代前期八个皇帝尊孔崇儒、大力提倡理学,可谓一以贯之,因而确立了理学的独尊地位。尽管某些理学家参与戏曲创作,剧中歌功颂德,宣扬封建伦理,但也有可取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开始重视经世致用,对戏曲中歌颂建功立业、忠君爱国不无促进作用。明代前期理学家对孔孟之道和程朱理学的些许否定与其时戏曲中所流露的与传统观念的格格不入也有一致之处。明代前期理学家不以炎凉待人与明前期戏曲对世态炎凉的揭露不无相合。明代前期理学对戏曲影响亦非仅只负面或仅只正面所能概括。
- 徐振贵焦福民
- 关键词:明代前期理学戏曲
- 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论略被引量:17
- 2006年
- 20世纪80年代以来,传播学的兴起为戏曲的研究开辟了新的理论视野。新媒体的繁荣发展进一步消解了戏台在戏曲艺术传播过程中的意义,电影戏曲、电视戏曲和网上戏曲为戏曲艺术的传播与接受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通过从传播学角度审视戏曲艺术的属性,分析电影、电视和互联网给戏曲传受带来的新的特点,可以反思戏曲在现代媒体下的生存状况和前景。
- 焦福民
- 关键词:戏曲传播电视戏曲
- 后戏台时期戏曲传播研究
- 戏曲是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心理。戏曲的存在形式千变万化,戏曲的精神和民族精神同在。由杂剧而传奇,由雅部而花部,整个戏曲史,就是一部戏曲艺术发展、变化、融合、再生的历史。...
- 焦福民
- 关键词:戏曲传播电视戏曲
- 论《牡丹亭》中情、理、势“并露而周施”
- 2011年
- "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其创作主旨乃是歌颂至情战胜天理,这似乎已成为当前学界主流评论的共识。但本文认为,《牡丹亭》其实乃是情、理、势"并露而周施",是儒释道三教既对立又日渐融合的大势所趋背景下的产物。
- 徐振贵焦福民
- 关键词:戏曲艺术《牡丹亭》艺术创作
- 论文化发展与戏曲传播格局之变被引量:9
- 2008年
- 戏曲体现的是传统文化的一种中和精神,强调道德人伦教化和文化思想整合。戏曲所具有的这种对于主流文化的把握,使得它在自然经济时代(包括计划经济时期)赢得了受众的最大化。而当今艺术多元化时代的到来,使戏曲失去了昔日独大的基础。戏曲在新时期的自我定位应立足于现代文化的发展,凸现出自己文化娱乐的本质属性。戏曲的娱乐属性决定了戏曲以传播为自己的生存方式,传播是戏曲艺术生命力的体现,传播技术的革新为戏曲的生存发展和传受提供了多元选择。
- 焦福民
- 关键词:戏曲文化戏曲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