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庭婷
- 作品数:4 被引量:14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ADV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优化治疗48周疗效分析
- 2013年
- 目的 比较应用阿德福韦酯(ADV)治疗疗效欠佳患者采取继续ADV治疗与联合替比夫定(LdT)优化治疗临床疗效的差异.方法 选取ADV疗效欠佳患者40例,将其分为两组,1组继续ADV治疗(对照组),另1组联合LdT治疗(优化组),比较两组患者继续治疗至96周时临床疗效的差异.结果 147例门诊服用ADV的患者治疗至48周时有75例患者出现ADV疗效欠佳,其中19例继续ADV治疗,21例联合LdT优化治疗,另35例患者接受其他方案治疗.优化组治疗至96周时ALT复常率为55.6% (5/9),与对照组的42.9% (3/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降幅均值为(1.6±1.9) log10 copies/ml,与对照组的(0.3±1.4) log10 copies/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 DNA阴转率为66.7%(14/21),与对照组的31.8%(6/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eAg/HBeAb血清学转换率为5.0% (1/20),与对照组的7.1% (1/1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优化组病毒学突破率为0,与对照组的21.1% (4/1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服药期间耐受性、依从性良好,8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无因严重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患者.结论 ADV酯疗效欠佳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联合替比夫定优化治疗安全有效.
- 李向永尤旭林国莉吴元凯揭育胜时红熊庭婷庞毅华高志良崇雨田
- 关键词:阿德福韦酯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12年
- 目的 观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经核苷(酸)类药物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情况,并分析其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8年4月-2011年6月门诊随访的用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病历资料,回顾性调查其人口学资料及临床指标,包括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等,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评估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32.5个月(6.4 ~87.6个月),141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发生肝癌15例,肝癌的年平均发病率为3.8%.统计学分析显示,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者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期间新发肝癌的风险显著升高(rr=4.524和3.858,p<0.05),是新发肝癌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口服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仍有发生肝癌的风险,基线hbeag阳性和有肝癌家族史的患者发生肝癌的风险较高.
- 杨柳青林国莉吴元凯李向永熊庭婷高志良崇雨田
- 关键词:肝肿瘤肝硬化核苷(酸)类药物
- 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初始治疗慢性乙肝患者方案变更及原因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观察4种核苷(酸)类似物单药初始治疗慢性乙肝患者前2年内方案变更情况及其原因.方法 根据接受初治药物不同将患者分为拉米夫定(LAM)组、阿德福韦酯(ADV)组、替比夫定(Ldt)组和恩替卡韦(ETV)组4组,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入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方案等进行分析.结果 (1)在治疗1年及2年时,治疗方案累积变更率以LAM组最高(1年时为26.1%,2年时为45.0%),ETV组最低(1年时为1.0%,2年时为4.8%),P<0.01;(2)治疗方案变更原因各不相同:LAM组、ADV组方案变更主要原因为疗效因素(病毒学不完全应答/部分应答、病毒学突破);ETV方案变更主要原因为治疗经费因素.结论 使用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其治疗方案在前2年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更,以恩替卡韦累积方案变更率最低;不同核苷(酸)类似物方案变更原因有所差异.
- 熊庭婷李向永罗杰张潇吴元凯崇雨田
- 关键词:核苷(酸)类似物慢性乙型肝炎
- 两种阿德福韦酯片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周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观察比较两种阿德福韦酯片(代丁和贺维力)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随访门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22例,根据所选用药物不同分为代丁组66例(选用代丁抗病毒治疗)和贺维力组56例(选用贺维力抗病毒治疗),两组的人口学特征、肝功能、HBV DNA定量及HBeAg阳性率等基线资料相当;分别在24、48、96周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能、HBV DNA下降幅度、HBV DNA不可检出率、病毒学标志物变化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随着抗病毒时间延长,两组的ALT复常率、HBV DNA下降幅度及不可检出率、HBeAg转阴率均有增加,但在24、48、96周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6周,代丁组累积病毒学突破率为13.6%,贺维力组为16.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患者因药物不良反应而停药。结论代丁与贺维力均能有效改善肝功能,抑制HBV DNA及有较好的安全性,96周内无明显差异。
- 揭育胜吴元凯李向永熊庭婷张秀娟敖云龙崇雨田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阿德福韦酯疗效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