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明
-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东莞市虎门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自制“U”型钉治疗掌骨头关节内骨折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 探讨应用金属“U”型钉治疗掌骨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2年2月对16例掌骨头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金属“U”型钉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早期进行功能训练.结果 术后16例均获3~6个月随访,全部达到骨性愈合,拆除内固定后伤手的掌指、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均大于60°,未发生内固定松脱、折断及骨折畸形愈合、延期愈合等情况.手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4例,良2例.结论 应用金属“U”型钉内固定治疗掌骨头骨折,能恢复骨折的正常对合并维持骨折的稳定性,促进骨折的愈合,术后通过功能训练,可达功能康复.
- 封帆龙文浩谢统明王伟明张光正欧耀芬
- 关键词:掌骨关节内骨折内固定
- 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
- 2017年
- 目的 探讨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腕部离断伤患者20例,采用保留关节的断腕再植法对其进行治疗.在处理骨、关节及神经、肌腱、血管时,尽量使断端原位对合吻接,做到原位再植.术后给予适当的治疗、恰当的外固定以及早期的功能锻炼,使患者的治疗系统化.结果 断腕再植的20例全部成活.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14例,良6例,优良率100%.术后随访6~36个月,其手功能恢复良好,拇指能与示、中、环、小指作对指活动,腕关节及掌指、指间关节的主动活动度均大于60°,皮肤的感觉也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结论 腕部离断伤采用保留关节的原位再植术,术后腕部在外观、灵活性、稳定性及功能上都得到最大程度恢复,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 王伟明封帆龙文浩
- 关键词:断腕再植显微外科手术
- 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42例临床治疗措施分析被引量:4
- 2013年
- 目的探讨套状撕脱性断指再植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2年6月我院收治的套状撕脱性断指患者42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1例,观察组采用再植术,对照组采用第二趾甲皮瓣术,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成活率和危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指功能评定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指功能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治疗套状撕脱性断指可首选再植术,其成活率高,有利于指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 龙文浩封帆谢统明王伟明
- 关键词:再植术疗效
- 双金属马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 探讨应用双金属马钉治疗掌骨骨折的远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月-2016年2月,对16例掌骨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双金属马钉内固定,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术后视肿胀情况1~2周开始骨折远、近端关节的功能锻炼,术后长期随访,分析临床效果.结果 术后16例获得3~24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在6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拆除内固定后受伤手的掌指、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均〉60°,未发生内固定松脱、折断以及骨折畸形愈合、延期愈合等情况,手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法评定:优14例,良2例.结论 应用双金属马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能恢复骨折的正常对合并维持骨折的稳定性,远期临床效果良好.
- 封帆苏奕轩王伟明
- 关键词:掌骨骨折内固定术
- 腓骨肌皮瓣修复桡骨长段缺损术后早期功能康复治疗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的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桡骨长段缺损术后功能康复治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1999年1月-2017年1月,对12例桡骨长段缺损的病例行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术,术后采用适当外固定并按计划进行手部和肩关节、腕部和肘关节功能活动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定期随访,对手的外观和功能恢复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作出疗效判断。结果随访6~36个月,12例腓骨肌皮瓣全部成活,术后10~15个月移植骨达临床愈合标准,手部肌力恢复至Ⅴ级,各关节活动度恢复至80%以上,无关节僵硬、肌腱粘连等并发症,生活可自理,可恢复正常工作。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5例,良7例。结论吻合血管腓骨肌皮瓣移植修复桡骨长段缺损术后实施以适当外固定和按计划先后进行各关节功能锻炼为主的康复治疗,前臂与手功能恢复满意,临床疗效良好。
- 封帆苏奕轩王伟明王燕凤龙文浩
- 关键词:腓骨肌皮瓣功能康复
- 利器切割伤致腕部离断再植的体会被引量:6
- 2011年
- 利器切割致腕部离断伤在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中常有发生,如刀砍伤、机器切割伤、电锯伤、电剪伤等。损伤的特点是断面平整、污染轻、组织缺损少,常伴少部分关节面的小骨碎片分离,神经、肌腱及血管断端平整,再植条件良好。我们对此类断腕行再植术时尽量保留断端组织及关节,不缩短骨质。虽然增加了手术难度,但却为功能康复创造了条件,加上术后合理的康复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封帆龙文浩谢统明王伟明张光正欧耀芬
- 关键词:腕部离断再植组织缺损手术难度功能康复
- 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分析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对掌指骨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80例掌指骨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采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克氏针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后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为82.5%,较对照组的62.5%明显更高(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28.16±7.35d,较对照组的45.81±9.28d明显更短(P<0.01);研究组术后开始功能锻炼的时间为4.15±1.08d,较对照组的28.39±3.55d明显更短(P<0.01;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0,较对照组的12.50%明显更低(P<0.05)。结论微型钢板内固定术可有效促进掌指骨骨折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且具有治疗时间短、恢复快的优势。
- 王伟明
- 关键词:掌指骨骨折克氏针内固定术
- 三枚马钉联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
- 2018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三枚马钉联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的远期临床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7年1月,对12例掌指骨内生软骨瘤患者手术治疗,在刮除瘤组织后采用三枚马钉交锁置入联合内固定加植骨术,术后石膏外固定3~4周,视肿胀情况1~2周开始行骨折远、近端关节的功能锻炼,定期随访,分析临床效果。结果术后12例均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全部病例在6~12个月内达到骨性愈合,拆除内固定后患手的掌指、指间关节主动活动度均大于60°,未发生内固定松脱、折断及骨畸形愈合、延期愈合等情况,手功能按TAM系统评定标准评定:优10例,良2例。结论应用三枚马钉联合内固定加植骨术治疗掌指骨内生软骨瘤,能有效恢复瘤体刮除后骨的稳定性,并促进骨的愈合,恢复手功能,远期临床效果良好。
- 封帆苏奕轩王伟明
- 关键词:掌指骨内生软骨瘤内固定术植骨
- 上肢严重复合伤中隐静脉移植修复血管的经验
- 2024年
-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隐静脉移植术在上肢严重复合创伤中修复血管的临床体会。方法对2018年3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3例上肢严重复合创伤患者,采用自体隐静脉血管移植修复上肢严重损伤血管。其中肱动脉损伤6条,采用大隐静脉血管移植吻合修复;肱静脉损伤4条,采用大隐静脉或小隐静脉血管移植吻合修复;前臂桡动脉损伤4条,采用大隐静脉血管移植吻合修复;前臂静脉损伤1条,采用小隐静脉血管移植吻合修复。结果13例采用自体静脉血管移植者术后并发症得到有效防控,未出现截肢或大面积皮肤组织坏死的情况。术后10例成功随访24个月以上,6例臂损伤者术后患肘恢复伸屈功能,上肢肌肉组织挛缩程度轻,外形饱满,色泽红润,感觉恢复至肘下5.0~16.0 cm;4例前臂损伤者术后尺神经运动及感觉功能得到恢复,手尺侧肌肉萎缩程度轻,拇指对指及各指活动恢复接近正常,指腹两点辨别觉最小恢复至3 mm。按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定:优9例,良3例,可1例。结论自体静脉血管移植在伴有严重复合创伤的上肢血管损伤中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上肢严重复合伤患肢术后成活概率和功能恢复质量,临床效果良好。
- 龙文浩邹汉宣蓝映施凤有程筱筠蓝婷婷封帆王伟明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 断腕再植临床疗效对比分析
- 封帆王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