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玉光

作品数:337 被引量:3,035H指数:24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70篇期刊文章
  • 51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18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9篇中医
  • 57篇病毒
  • 49篇艾滋病
  • 43篇中医药
  • 42篇中医证
  • 41篇流感
  • 40篇证候
  • 30篇甲型
  • 29篇中医证候
  • 25篇手足
  • 25篇手足口
  • 25篇手足口病
  • 25篇间质性
  • 25篇肺疾病
  • 24篇疗效
  • 24篇慢性
  • 20篇医药治疗
  • 20篇中医药治
  • 20篇冠状病毒
  • 18篇证治

机构

  • 192篇首都医科大学...
  • 124篇北京地坛医院
  • 95篇北京中医药大...
  • 32篇北京中医药大...
  • 24篇中国中医科学...
  • 2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1篇广州市第八人...
  • 11篇首都医科大学...
  • 9篇宁夏医科大学
  • 9篇北京中医药大...
  • 8篇河南中医学院...
  • 8篇安徽中医学院...
  • 8篇中国中医科学...
  • 7篇河南省中医药...
  • 7篇北京市中医研...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中医科学...
  • 6篇北京市怀柔区...
  • 5篇天津中医药大...
  • 5篇云南省中医中...

作者

  • 331篇王玉光
  • 49篇马家驹
  • 43篇王融冰
  • 39篇李兴旺
  • 36篇刘建
  • 32篇刘清泉
  • 30篇倪量
  • 25篇张晓雷
  • 25篇郭亚丽
  • 24篇焦以庆
  • 22篇张伟
  • 19篇郭丽娅
  • 17篇陈志海
  • 17篇杜宏波
  • 15篇李峰
  • 14篇王晓静
  • 12篇马月霞
  • 11篇沙茵茵
  • 10篇徐艳利
  • 10篇谭行华

传媒

  • 41篇北京中医药
  • 39篇环球中医药
  • 28篇中医杂志
  • 12篇中华中医药杂...
  • 7篇中国艾滋病性...
  • 7篇国际病毒学杂...
  • 7篇世界中医药
  • 6篇世界中西医结...
  • 6篇中华实验和临...
  • 5篇中国医院用药...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中国中医急症
  • 4篇中国全科医学
  • 4篇现代中医临床
  • 4篇全国第4届中...
  • 3篇医学综述
  • 3篇山东中医杂志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3篇中国临床医生...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年份

  • 28篇2023
  • 13篇2022
  • 13篇2021
  • 34篇2020
  • 9篇2019
  • 16篇2018
  • 19篇2017
  • 24篇2016
  • 20篇2015
  • 8篇2014
  • 17篇2013
  • 21篇2012
  • 34篇2011
  • 22篇2010
  • 21篇2009
  • 6篇2008
  • 4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 4篇2004
3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各地诊疗方案综合分析被引量:329
2020年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范畴。疫情发生以来,我国卫生管理部门发布了系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简称"国家《方案》"),要求积极发挥中医药作用,加强中西医结合。先后有24个省、市、自治区在国家《方案》基础上,结合区域和人群特点,发布了本地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方案》(简称"地区《方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进行辨证分型、分期,并提供了丰富的中医药防治方案。为了深入了解此次疫情并为中医药快速应对同类疫情提供参考,本研究全面收集并整理相关信息,系统分析了各地区方案,认为该次疫病主要体现为"湿、热、毒、虚"几个特点,病位在肺,耗伤正气,损及脾肺,甚者窍闭神昏。各地区《方案》基本按照预防、治疗、恢复三个阶段采取不同措施,预防阶段以玉屏风散等益气固表为主,治疗期以清热化湿解毒救逆为主,恢复期则益气养阴为主。
郑文科张俊华杨丰文王玉光刘清泉张伯礼
关键词:疫病中医药防治诊疗方案
65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临床研究
2009年3月,墨西哥与美国先后爆发了甲型HIN1流感(Influenza A (H IN1)),疫情迅速在全球蔓延,感染人数呈快速增长趋势。本文将本院收治的65例儿童甲型H1N1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研究和分析。
蒲琳陈志海肖江王玉光杜宏波闫杰姜婷婷李鑫李兴旺
关键词:甲型HIN1流感儿童感染
文献传递
健脾益气法治疗HIV/AIDS患者60例临床分析
当前虽然有了多种抗病毒药物和联合用药方法,但是单纯抗病毒治疗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长期用药依从性差,药物不良反应,免疫重建的困难等,都需要中医药的参与完善目前的治疗方案。中医药与时俱进,治疗有特色,可以在不同阶段发挥作用。...
王融冰王玉光王晓静杜宏波
关键词:健脾益气法抗病毒治疗病例对照研究
文献传递
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引入扎根理论的必要性探讨被引量:11
2016年
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是运用系统化的程序,针对某一现象来发展并归纳式地引导出扎根于经验事实的理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的定量研究、传统定性研究目前均存在缺陷,传承的难点在于学术体系难以建立和临床思维难以复制,扎根理论作为一种后实证主义和构建主义方法,提供了规范且可操作的构建理论的方法学指导,一方面有助于描述名老中医临床思维过程并总结其规律模式,另一方面能够将琐碎的经验系统化为中层理论,形成类似于"教科书"式的学术体系,便于传承者的高效学习和应用。该研究方法为名医经验传承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学借鉴。
沙茵茵张晓雷王玉光
关键词:扎根理论
芪银三两三化裁治疗疑难病验案4则被引量:5
2004年
周平安王玉光杨效华李晓莉
关键词:疑难病验案顽固性湿疹肺间质纤维化
湿疫源流及治则治法主方考被引量:19
2020年
中医将具有强烈传染性、流行性的疾病称之为疫病,病因为感受疫疠邪气所致,归属于温病范畴。根据疫病的临床症候及病因属性,目前主要分为湿热类和温热类疫病。文中归纳整理湿疫的相关文献,认为湿疫为感受湿邪为主的疫疠毒邪,由口鼻而入。因湿疫病因固定,具有明显的传变规律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初期、进展期、极期、恢复期阶段。凝练了湿疫的诊断要点,提出不同阶段的治疗原则和常用方证。在治疗的不同阶段始终要围绕湿疫毒邪的祛除,同时湿疫初期,湿疫毒邪伏于膜原,虽有类似表证,但不能给予辛温发汗,必须芳香涤秽化浊、疏利气机,着眼于邪气的透达,促使湿热分消走泄,即吴又可所谓的促邪溃败之意。湿疫临床特点依然不能脱离湿热范畴,临床存在正局、变局之分,湿遏热伏,热得湿则郁遏而不宣,故愈炽,存在极易入营、逆传心包、横逆肝肾等变局,导致病情急剧加重,需要引起临床重视。因此提出治疗上,初期注重芳香涤秽化浊、疏利气机、透邪外达,湿疫化热后,要警惕变局,重视解毒凉血活血法的应用。同时湿疫治肺、着眼于祛邪的治疗思想要贯穿始终。
马家驹潘霏潘霏
关键词:疫病膜原
王玉光应用芪银三两三经验被引量:5
2016年
中医验方历史悠久,"三两三"是其中的一种,它广泛的流传于民间。"三两三",又称为"三两三钱三",多数由方剂分量而命名,其组成一般多为四种药物,君臣佐使配合很严谨。"芪银三两三"方以生黄芪、金银花、当归、生甘草组成,此方用药精简,制方讲究,虚实分明,攻补兼施,临床应用范围广。王玉光老师在临证时多将此方用于治疗病机为虚实夹杂,气血亏虚为本,气滞、痰凝、血瘀、湿热等为标的疾病,同时他还认为在"芪银三两三"益气、清热、养血的基础上还应注意要通过"清、透、泻"等方法给邪以出路,临床多用于治疗老年肺炎、内伤发热、肺间质纤维化等,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李小军王玉光
关键词:老年肺炎肺间质纤维化内伤发热
运用平脉辨证治疗不明原因发热一例被引量:4
2018年
本例患者住院期间着凉后再次发热,拜复乐配合一君抗感染治疗无效,排除细菌感染以及药物热可能,病毒性感染、结缔组织疾病相关、成人斯蒂尔病证据不足,停用抗菌药物后以中医药治疗为主,以"平脉辨证"为主要原则,抓住本案三个病证、一个转机,从清热化湿,转为温阳散邪,经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取得满意疗效。
赵学慧张晓雷刘建王玥王玥
关键词:发热
专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中医证治
2023年
【执行编委导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COVID-19)全球大流行持续3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先后出现了多种变异株和许多亚型。2022年12月初,具有强大免疫逃逸力和传播力的奥密克戎变异株作为主要流行毒株迅速在我国蔓延,全国确诊病例激增,直至2023年1月中旬,才从高峰开始回落。中医界在3年来的新冠疫情一线防控救治中做出了重要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并进行了相关的中医理论探讨,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本刊特设专栏发表参与武汉、北京、新疆、湖北、天津、河北等省市一线临床救治专家关于COVID-19辨治经验和认识的文章,以繁荣学术交流,为新发传染病的中医辨治提供借鉴。
王玉光
关键词:新发传染病中医界中医证治免疫逃逸中医辨治辨治经验
传承创新治则治法理论,提高现代中医临床疗效被引量:5
2016年
治则与治法理论在中医理论体系中居于重要位置,在中医理论研究中属相对薄弱环节,应该重视经典名著有关治则、治法理论的挖掘,重视名老中医学术传承,同时注意结合现代临床实际,参考现代医学相关认识,深入领会中医治则与治法理论,并不断创新,促进中医学术进步。
王玉光于智敏赵进喜姜苗王亚红田元祥张苍刘晓峰刘宁庞博黄为钧
关键词:治则治法名老中医传承
共3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