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纯

作品数:78 被引量:552H指数:1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医疗卫生类)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4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理学

主题

  • 45篇宫颈
  • 25篇上皮
  • 25篇上皮内
  • 25篇上皮内瘤
  • 25篇皮内
  • 25篇内瘤
  • 25篇宫颈上皮
  • 25篇宫颈上皮内
  • 25篇宫颈上皮内瘤
  • 24篇乳头
  • 24篇瘤病毒
  • 23篇细胞
  • 22篇病变
  • 20篇人乳
  • 18篇子宫
  • 18篇宫颈癌
  • 16篇子宫颈
  • 16篇细胞学
  • 15篇上皮内瘤变
  • 15篇瘤变

机构

  • 77篇北京大学深圳...
  • 3篇北京大学
  • 2篇陕西省人民医...
  • 2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广东省妇幼保...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深圳市第二人...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澳大利亚新南...

作者

  • 77篇王纯
  • 51篇吴瑞芳
  • 33篇刘志红
  • 32篇杜辉
  • 28篇周艳秋
  • 20篇李鹃
  • 17篇乌兰娜
  • 14篇张斌
  • 12篇李瑞珍
  • 11篇张薇
  • 9篇汤惠茹
  • 8篇吴淳
  • 7篇郑华峰
  • 7篇王国萍
  • 7篇陶晶
  • 6篇翁雷明
  • 5篇余小平
  • 5篇张艳萍
  • 5篇李一冰
  • 5篇翁雷鸣

传媒

  • 11篇中国妇产科临...
  • 7篇中华妇产科杂...
  • 4篇中华流行病学...
  • 3篇岭南心血管病...
  • 3篇现代妇产科进...
  • 3篇中国心脏起搏...
  • 3篇国际妇产科学...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肿瘤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中国心血管病...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医学新知
  • 1篇河北医药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6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 10篇2013
  • 7篇2012
  • 3篇2011
  • 11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和杂交捕获二代HPV检测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评价液基细胞学检查(LCT)和杂交捕获二代(HC-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方法采用LCT和HC-ⅡHPV两种方法对2004年5月~2009年5月深圳市25~59岁群体妇女共5217例进行同步宫颈癌筛查,对两种检查方法任一项有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以病理结果作为最终诊断,评价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的价值。结果随着宫颈病变级别升高,高危型HPV感染率及LCT阳性率增加(P<0.05)。比较六种方案对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CIN)2级及以上病变的价值:HC-ⅡHPV比LCT敏感性高,HPV-LCT平行实验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高,以HPV为基础的筛查其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高,HPV-LCT系列实验可减少阴道镜检查的数目,以LCT为基础的筛查可减少筛查实验的数目。结论LCT和HC-ⅡHPV检测均是目前宫颈癌筛查有价值的方法,在宫颈癌群体筛查中,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方法不同组合的筛查方案。
黄斌李瑞珍乌兰娜刘志红李鹃汤惠茹杜辉王国萍周艳秋王纯翁立明吴瑞芳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杂交捕获薄层液基细胞学
miR-133在心肌梗死中心肌的表达及通过Tgfb1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micro RNA-133(mi R-133)在心肌梗死中心肌的表达,并探讨mi R-133是否通过调节Tgfb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1)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分子机制。方法实验选用成年的C57BL/6J雄性小鼠40只,按要求分为:假手术组(Sham,20只)与心肌梗死组(MI,20只),行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术,建立实验动物模型。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Quantitative RT-PCR)检测20例心肌梗死组和20例假手术组心肌中mi R-133的表达。分离并培养乳鼠心脏成纤维细胞(NMVFs),转染mi R-133 mimics和Tgf b1si RNA至NMVFs细胞,采用Quantitative RT-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Ⅰ型胶原(Col1a1)、Ⅲ型胶原纤维(Col3a1)的m RNA及蛋白表达。通过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 R-133的靶基因,并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进行验证。转染靶基因干扰RNA并观察其对NMVFs细胞中Col1a1与Col3a1表达的影响。结果 mi R-133在心肌梗死组心肌中的表达比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02)。体外转染mi R-133可明显降低NMVFs细胞中Col1a1与Col3a1的表达。经生物信息学预测及体外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验证,证实Tgfb1是mi R-133的靶基因。干扰Tgf b1的表达同样能降低NMVFs细胞中Col1a1与Col3a1的表达。结论 mi R-133在心肌梗死中心肌的表达下调,其具有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功能。mi R-133可能通过介导Tgfb1调控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进而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肌重构的发生。
郑华峰陶晶张斌王纯吴淳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重构TGFB1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Model for Cervical Cancer Control
吴瑞芳杜辉王桂香王纯
文献传递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肥厚型心肌病1例报告
患者男性,51岁,海南籍人。既往无心脏病史。主因“进食少、反复呕吐2天,昏迷2小时”急诊来我院:体温36.6℃。呼吸40次/份,脉搏182次份,血压100/65mmHg,突眼,巩膜黄染,甲状腺Ⅲ°肿大,表面可触及结节;心...
王纯张斌孙春明张帆
文献传递
荧光原位杂交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末端酶基因的扩增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探讨人类染色体末端酶(hTERC)基因在宫颈不同病变脱落细胞中的扩增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09年5月来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宫颈门诊就诊的309例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按细胞学分组分为未见上皮内瘤变(NILM)72例,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71例、不除外高度上皮内病变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H)19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80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49例和鳞状细胞癌(SCC)18例;按组织学分组分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33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68例、CINⅡ/Ⅲ级84例和SCC组24例。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hTERC基因的扩增。结果在NILM、ASC-US、LSIL、ASC-H、HSIL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5.56%、14.09%、15.00%、42.11%、67.35%、100%。在正常或慢性宫颈炎、CINⅠ级、CINⅡ/Ⅲ级和SCC中,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分别为6.06%、7.74%、54.76%、100%。随细胞学和组织学病变程度增加,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均增加(P<0.001)。hTERC基因在HR-HPV阳性与阴性组中扩增率为29.08%与1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基因检测CINⅡ/Ⅲ级以上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4.81%、92.54%、82.35%和83.04%。结论 hTERC基因扩增与宫颈细胞学和组织学异常密切相关,且随着病变程度增加其扩增阳性率增加,可作为预测宫颈癌前病变进展的生物遗传学标志物。
黄斌李瑞珍汤惠茹刘志红乌兰娜李鹃王纯周艳秋翁雷明吴瑞芳
关键词:宫颈上皮内瘤变液基细胞学
MiR-126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早期的表达及抗凋亡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miR-126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早期的表达及抗凋亡作用.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I/R 2 h、I/R 4 h、I/R 6 h组,每组12只大鼠,比较各组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蛋白水平及miR-126表达水平.构建重组腺病毒rAAV9-ZsGreen-pre-miR-126载体,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①I/R组:大鼠转染空白病毒后I/R 2 h;②I/R+miR-126组:大鼠转染rAAV9-ZsGreen-premiR-126后I/R 2 h,再次比较各组缺血区心肌细胞凋亡蛋白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I/R 2 h、4h、6h组大鼠心肌缺血区miR-126表达进行性降低(P<0.05),非缺血区miR-126表达进行性升高(P<0.05);心肌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表达水平升高(P<0.05),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I/R组相比,I/R+miR-126干预组心肌凋亡蛋白BAX及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减少,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水平增加(P<0.05).结论 在I/R早期大鼠心肌缺血区miR-126表达随再灌注时间延长进行性下降,并伴随心肌细胞凋亡进展;过表达miR-126可减少I/R导致的心肌细胞凋亡,发挥保护心功能的作用.
郑华峰陶晶张斌王纯吴淳
关键词:MIR-126心肌缺血再灌注凋亡蛋白
冷冻治疗及环形电切锥切术对宫颈高度病变疗效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研究冷冻治疗对宫颈高度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诊断为高危型人乳头瘤(HR-HPV)阳性的宫颈高度病变患者10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1例。治疗组行冷冻治疗,对照组行环形电切锥切术。结果截至随访24个月时,无进展病例,治疗组患者逆转41例,持续9例;对照组患者逆转48例,持续3例。2组逆转率均随随访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治疗组随访至6个月及12个月时逆转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χ~2=17.27,P<0.05;12个月χ~2=10.03,P<0.05),随访至24个月治疗组逆转率相对稍低,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54,P>0.05);对照组在随访至6个月时即达到较高的逆转率,随访至12个月及24个月时逆转率较前无明显增高。结论冷冻对于治疗宫颈高度病变有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张薇王桂香李鹃王纯周艳秋吴瑞芳刘志红
关键词:冷冻人乳头瘤病毒随访
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的自然转归研究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上皮内瘤变Ⅰ级(CINⅠ)的自然转归情况。方法:对经病理诊断为CINⅠ的548例患者进行24~48个月的定期随访。以液基细胞学检查(LCT)联合高危型HPV检测(HC-Ⅱ)作为监测手段。对LCT≥ASCUS,高危型HPV阳性或LCT≥LSIL者,行阴道镜下多点活检,以病理为最终诊断评价CINⅠ在6、12、24和36个月的自然转归情况。以寿命表法计算病变转归率。结果:(1)随访36个月时,累积失访率为10.22%。(2)随访36个月,CINⅠ向高级别进展者16例,病情稳定者29例,病变逆转447例。CINⅠ随访6个月时病变进展、持续存在和逆转为正常的百分率分别为0.58%、67.11%、37.39%;12个月时分别为1.15%、48.13%、55.61%;24个月时分别为2.30%,20.90%,77.28%;36个月时分别为3.07%,5.56%,85.71%。(3)高危型HPV阳性的CINⅠ患者6、12、24和36个月HPV累计自然清除率分别为52.76%、61.84%、82.64%和94.52%。结论:绝大多数CINⅠ可在36个月内自然逆转,其携带高危型HPV病毒亦可被自然清除。CINⅠ可能由高危型HPV一过性感染所致。
荣晅乌兰娜高积勇周艳秋王纯吴瑞芳
关键词:自然转归人乳头瘤病毒
心力衰竭病人心房利钠肽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心房利钠肽(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ANP)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对受试者血浆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TⅡ)、醛固酮(aldosterone,ALD)及ANP含量。结果心力衰竭组血浆ANP、ATⅡ、ALD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浆水平均下降,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ANP水平与ATⅡ水平呈正相关(P<0.01),与ALD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同步监测ATⅡ、ALD、ANP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力衰竭,判断病情及预后。
李秋荣王勤王纯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房利钠肽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111)In-AMA心肌显像鉴别室性早搏病因的临床价值
2009年
目的:评估111In核素心肌显像对室性早搏病因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17例急性心肌炎并室性早搏者为病例组,2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早搏者为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接受111In抗肌凝蛋白抗体(111In-AMA)和201铊(201Tl)双重心肌显像检查,并将影像结果与相应的病因诊断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中,12例(70.59%)呈弥漫性AMA摄取,5例(29.41%)呈局灶性AMA摄取/正常Tl显像。对照组中,2例(10.00%)呈局灶性AMA摄取/正常Tl显像,18例(90.00%)呈节段性AMA摄取/相匹配Tl缺损显像。结论:111In核素心肌显像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手段,有助于早期鉴别室性早搏的病因。
郑鹏王纯
关键词:室性早搏核素显像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