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田洪森

作品数:7 被引量:8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动脉
  • 3篇球囊
  • 2篇蛋白
  • 2篇动脉介入治疗
  • 2篇心肌
  • 2篇心肌梗死
  • 2篇心绞痛
  • 2篇沙坦
  • 2篇切割球囊
  • 2篇稳定性心绞痛
  • 2篇氯沙坦
  • 2篇介入
  • 2篇介入治疗
  • 2篇绞痛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冠状动脉介入...
  • 2篇不稳定性心绞...

机构

  • 7篇北京大学第一...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作者

  • 7篇田洪森
  • 4篇丁文惠
  • 3篇唐朝枢
  • 2篇张钧华
  • 2篇陈明
  • 2篇彭旭
  • 2篇王杰萍
  • 2篇高炜
  • 2篇霍勇
  • 2篇洪涛
  • 1篇王晓阳
  • 1篇王晓阳
  • 1篇汪丽蕙
  • 1篇李建平
  • 1篇王小红
  • 1篇张宝娓
  • 1篇赵春玉
  • 1篇苏加林
  • 1篇符民桂

传媒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国医刊
  • 1篇Chines...

年份

  • 1篇2003
  • 2篇2002
  • 2篇2001
  • 2篇200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心脏肌钙蛋白T对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分层的价值被引量:23
2000年
目的 探讨心脏肌钙蛋白T (cTnT)对不稳定心绞痛 (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测定 112例UA患者入院即刻、第 2、3日血浆cTnT水平 ,据cTnT≥ 0 1ng ml或 <0 1ng ml将患者分为cTnT升高组和cTnT正常组 ;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急性心肌梗死 (AMI)、心脏性死亡和难治性心绞痛的发生率。结果 在 112例UA患者中 ,cTnT升高 44例 (39% ) ,cTnT正常 6 8例 (6 1% )。住院期间发生AMI 12例 (10 7% ) ,死亡 5例 (4 5 % ) ,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 15例 (13 4% )。其中cTnT升高组的死亡率较cTnT正常组有升高趋势 ,但差异无显著性 ;而cTnT升高组AMI、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显著高于cTnT正常组 (P <0 0 1)。校正年龄、性别、心绞痛分级、心电图改变等因素后 ,cTnT升高仍然是住院期间发生AMI、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分别为 8 2 (P =0 0 113)和 9 3(P =0 0 0 71)。cTnT升高对UA住院期间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及心脏性死亡的阳性预测值为 2 9 5 % ,阴性预测值为 97%。进一步将cTnT升高组分为cTnT≥ 0 1<1 0和≥ 1 0~ 2 5ng ml两个亚组 ,二者的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差异 ,住院期间AMI。
丁文惠王杰萍田洪森陈明赵春玉张钧华
关键词:不稳定性心绞痛心脏肌钙蛋白T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被引量:47
2001年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动态演变的临床意义 ,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氯沙坦组、依那普利组及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 ,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脑钠尿肽水平 ,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 ;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和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结果发现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水平较健康对照组升高(P <0 .0 1) ,急性心肌梗死对照组 5、14天脑钠尿肽较入院即刻进一步升高 (P <0 .0 5 ) ,而依那普利及氯沙坦组 5、14天血浆脑钠尿肽下降。前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脑钠尿肽高于下壁 ,再灌注者脑钠尿肽低于非再灌注者。 5天及 14天时血浆脑钠尿肽与左室舒张末容积指数、左室收缩末容积指数及血肌酸磷酸激酶峰值呈正相关。结果表明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4天内血浆脑钠尿肽持续升高 ;脑钠尿肽升高水平可反映梗死面积及梗死膨展程度。
丁文惠王晓阳张宝娓田洪森李建平唐朝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脑钠尿肽病理
黏着斑激酶在大鼠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后内膜增殖中的作用被引量:2
2003年
目的 在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上 ,研究血管黏着斑激酶在内膜增殖过程中表达与活性的变化 ,以及氯沙坦对其的影响。方法  54只Wistar大鼠被分成 3组。损伤组 :行单纯球囊拉伤 ,术后 1、3、7、1 4d取主动脉 ;氯沙坦组 :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前 5d至术后 1 4d采用氯沙坦1 0mg·kg- 1 ·d- 1 灌胃 ,术后 1 4d取主动脉 ;对照组 :不进行球囊损伤 ,用饮用水代替氯沙坦灌胃。应用蛋白印迹杂交和免疫沉淀的方法 ,观察主动脉损伤后内膜增殖过程中黏着斑激酶表达与活性的变化 ;同时采用放射免疫法对血浆和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进行检测。结果 术后第 1天 ,黏着斑激酶表达与活性分别增加 1 4 %和 99% ,并持续至术后 1 4d。氯沙坦可抑制血管内膜增殖 ,并降低黏着斑激酶的表达 (35 % )与活化 (84% ) ,但对血浆与主动脉组织中血管紧张素Ⅱ水平无显著影响。结论大鼠主动脉球囊损伤后 ,黏着斑激酶表达与活性增加。氯沙坦抑制血管内膜增殖 ,并可显著降低黏着斑激酶的表达与活化 。
彭旭汪丽蕙田洪森王小红符民桂苏加林唐朝枢
关键词:蛋白质酪氨酸激酶血管内膜氯沙坦黏着斑激酶胸主动脉球囊损伤内膜增殖
心电图对不稳定性心绞痛近期预后的预测价值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胸痛发作时心电图 (ECG)改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 (UA)危险分层的临床价值。方法 分析了 2 46例UA患者胸痛发作时标准 12导联ECG的变化 ,观察了ST段压低、ST段抬高、T波倒置和无ST T改变 4组患者住院期间心脏性死亡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的发生率 ,分析了ST段压低对UA短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胸痛发作时ECG有ST段压低 81例(32 9% )、ST段抬高 2 0例 (8 1% )、T波倒置 2 8例 (11 4% ) ,无ST T改变 117例 (4 7 6 % )。ST段压低组AMI和心脏性死亡的发生率为 19 8% ,显著高于ST段抬高组 (5 0 % )、T波倒置组 (7 1% )和无ST T改变组 (1 7% ) (P <0 0 1) ,后 3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ST段压低对住院期间发生心脏事件 (包括AMI、心脏性死亡和难治性心绞痛 )的阳性预测值为 2 3 5 % ,阴性预测值为92 7%。校正年龄、性别、心绞痛分级等因素后 ,胸痛发作时ST段压低仍是UA患者住院期间发生AMI和心脏性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其相对危险度约为 8 0 (P =0 0 0 12 )。结论 胸痛发作时ST段压低是UA患者近期内发生AMI和心脏性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
丁文惠田洪森王杰萍陈新陈明张钧华
关键词:心电图不稳定心绞痛预后
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7
2001年
目的研究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2例病人,23支病变冠状动脉,25处病变,其中支架内再狭窄17例、18支血管、18处病变,距前次介入治疗平均(7.6±3.5)个月,使用切割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观察扩张效果并进行临床门诊随访。结果全部病变均取得成功,平均扩张次数(5.2±2.3)次,平均球囊总充盈时间(233.9±94.8)s,平均最大扩张压力(9.4±1.9)大气压,术后血管狭窄程度明显减轻[(89.6±8.7)%vs(17.6±17.1)%,P=0.001],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再狭窄病变中有3处需使用普通球囊补充扩张,1处因原支架出口处撕裂再次置入支架,初次介入治疗者,因明显内膜撕裂或残余狭窄需置入支架者3例。临床随访0.5-20(7.4±6.9)个月,有2例出现心绞痛复发。结论切割球囊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是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洪涛霍勇高炜田洪森
关键词:经腔冠状动脉再狭窄冠心病
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研究切割球囊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 2例病人 ,2 3支病变冠状动脉 ,2 5处病变 ,其中支架内再狭窄 17例、18支血管、18处病变 ,距前次介入治疗平均 7 6 0± 3 5 3月 ,使用切割球囊对病变进行扩张 ,观察扩张效果并进行临床门诊随访。结果 全部病变均取得成功 ,平均扩张次数 5 16± 2 30次 ,平均球囊总充盈时间 2 33 96± 94 83秒 ,平均最大扩张压力 9 4 0± 1 96大气压 ,扩张后血和狭窄程度明显减轻 (89 6 4± 8 6 5 %比 17 6 0± 17 15 %,P <0 0 0 0 ) ,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再狭窄病变中有 3处需使用普通球囊补充扩张 ,1处因原支架出口外撕裂再次植入支架 ,初次介入治疗者 ,因明显内膜撕裂或残余狭窄重需植入支架者 3例。临床随访 7 4 2± 6 87(0 5 - 2 0 )月 ,有 2例出现心绞痛复发。结论 切割球囊对冠状动脉狭窄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是有效、安全的介入治疗方法。
洪涛霍勇高炜田洪森
关键词:切割球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成形术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心肌梗死后纤溶-凝血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00年
目的 探讨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对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纤溶 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 41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氯沙坦组、依那普利组和对照组 ,以发色底物法和ELISA法测定三组患者入院即刻、发病 2周、2个月的血浆PAI 1活性、纤溶酶原激活物 (tPA)抗原水平和血管血友病病因子(vWF)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氯沙坦组 2周和 2个月时的PAI 1活性分别减低 2 2 % (P <0 0 1)和 18% (P <0 0 5 ) ,tPA抗原水平分别减低 32 % (P <0 0 1)和 2 5 % (P <0 0 5 ) ;依那普利组相应分别减低 2 8% (P <0 0 1)和 2 1% (P <0 0 5 ) ,tPA抗原水平分别减低 38% (P <0 0 1)和 2 9% (P <0 0 5 ) ;两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种药物对vWF含量均无影响。结论 氯沙坦和依那普利可改善心肌梗死后的纤溶功能 ,长期应用这两种药物可能会降低心肌梗死后发生急性心脏事件的危险。
田洪森丁文惠王晓阳彭旭唐朝枢
关键词:氯沙坦依那普利TPAVWF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