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传鹏

作品数:12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心理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哲学宗教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心理
  • 3篇心理学
  • 3篇神经成像
  • 3篇理学
  • 3篇成像
  • 2篇道德
  • 2篇道德判断
  • 2篇刑事
  • 2篇刑事责任
  • 2篇研究方法
  • 2篇法律
  • 2篇法律判断
  • 2篇ALE
  • 1篇道德领域
  • 1篇道德推理
  • 1篇心理学研究
  • 1篇言词
  • 1篇言词证据
  • 1篇阳性
  • 1篇择业

机构

  • 7篇清华大学
  • 4篇湖北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北省人的发...

作者

  • 11篇胡传鹏
  • 5篇彭凯平
  • 4篇邓晓红
  • 3篇王非
  • 1篇徐锦芬
  • 1篇周治金
  • 1篇李欣晏
  • 1篇隋洁
  • 1篇邓小刚
  • 1篇李佳蔚

传媒

  • 3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武汉市第五届...
  • 1篇第十八届全国...
  • 1篇第十九届全国...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理学研究中的可重复性问题:从危机到契机被引量:49
2016年
可重复性问题是当前科学界面临的共同问题。最近,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可重复性问题也受到广泛关注,引起了研究者的积极讨论与探索。通过对2008年发表的100项研究结果进行大规模重复实验,研究者发现,心理学研究的成功重复率约为39%,但该研究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不同的研究者对其结果的解读不尽相同。针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通过数据模拟、元分析以及调查等多种方法来分析和探索其原因,这些研究表明,可重复性问题本质上可能是发表的研究假阳性过高,可疑研究操作是假阳性过高的直接原因,而出版偏见和过度依赖虚无假设检验则是更加深层的原因。面对可重复性问题,研究者从统计方法和研究实践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这些方法与实践正在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新标准。然而,要解决可重复性问题,还需要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多方参与,尤其是在政策上鼓励公开、透明和开放的研究取向,避免出版偏见。心理学研究者为解决可重复性问题做出的努力,不仅会加强心理学研究的可靠性,也为其他学科解决可重复问题提供了借鉴,推动科学界可重复问题的解决。
胡传鹏王非过继成思宋梦迪隋洁彭凯平
关键词:可重复性假阳性
情绪与认知在不同道德领域道德判断中的作用--以伤害和纯洁领域为例
情绪与认知在道德判断中所起的作用仍存在争议。社会直觉模型认为,道德直觉和情绪在道德判断中起决定作用,而认知的作用仅限于做出道德判断后来建构判断的理由。道德判断的双加工模型则认为,情绪与认知在道德判断中均起重要作用。还有学...
胡传鹏邓晓红陈郑
关键词:道德判断道德领域情绪
道德推理与道德反应的不同神经基础:来自ALE神经成像元分析的证据
如何进行道德判断是哲学家、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研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近年来,采用神经成像方法,不少认知神经科学家试图去寻找道德判断的神经基础,来验证其理论假设。但是,目前关于道德判断的神经网络仍然没有取得一致的结论,很重要...
胡传鹏Simon B.Eickhoff隋洁彭凯平
关键词:道德判断道德推理神经成像ALE
文献传递
心理学中的可重复危机与研究方法的变革
当前,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危机:不少已发表的研究结果无法重复。这场可重复危机严重影响了心理学的科学性,也阻碍了心理学领域的知识积累。为应对这场可重复危机,国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和尝试,本文试图...
胡传鹏王非过继成思宋梦迪彭凯平
关键词:研究方法
文献传递
心理学中的可重复危机与研究方法的变革
当前,心理学尤其是社会心理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危机:不少已发表的研究结果无法重复。这场可重复危机严重影响了心理学的科学性,也阻碍了心理学领域的知识积累。为应对这场可重复危机,国外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反思和尝试,本文试图...
胡传鹏王非过继成思宋梦迪彭凯平
关键词:研究方法
神经法学:年轻的认知神经科学与古老的法学联姻被引量:17
2011年
神经法学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它是用认知神经科学方法研究与法律有关心理与行为的神经机制,并探讨法律系统如何应对认知神经科学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主要包括:(1)如何检验当事人或证人是否说谎和是否存在错误记忆等;(2)探讨认知神经科学成果对刑事司法实践和刑事责任理论可能构成的影响;(3)对某些特殊个体未来行为的危险性作出预测,以便辅助司法实践;(4)认知操控药物与技术应用的法律管制问题.本文从上述4个方面对神经法学进行了详细介绍.神经法学的研究不仅加深了对法律行为背后心理和神经机制的理解,也对司法实践产生影响.但刚刚诞生的神经法学目前需处理好研究的中国化等问题.
胡传鹏邓晓红周治金邓小刚
关键词:言词证据刑事责任
武汉地区本科毕业生择业焦虑现状调查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本科毕业生择业焦虑状况,为高校更好地开展本科毕业生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等提供参考。方法用自编的择业焦虑问卷对武汉地区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武汉地区本科毕业生的择业焦虑程度处于中等偏上水平(-x±s=107.02±21.6);②毕业选择(F=4.352,P<0.05)、学校声望(F=2.71,P<0.05)、学校类别(F=4.96,P<0.01)对本科毕业生择业焦虑的总分有显著影响;③学校类别对本科毕业生在焦虑反应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影响(F=3.770,P<0.05);毕业选择(F=5.533,P<0.01)、学校声望(F=9.348,P<0.001)和学校类别(F=6.743,P<0.01)对本科毕业生在应聘知识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影响;毕业选择(F=8.278,P<0.001)、父亲职业(F=2.473,P<0.05)、学校声望(F=6.421,P<0.01)和学校类别(F=5.107,P<0.01)对本科毕业生在外界条件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影响;毕业选择(F=6.881,P<0.01)、父亲职业(F=2.875,P<0.05)、学校声望(F=8.487,P<0.001)和学校类别(F=7.42,P<0.01)对本科毕业生在自身条件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影响;是否为独生子女对本科毕业生在择业情境因子上的得分有显著影响(t=-2.070,P<0.05)。结论武汉地区本科毕业生择业焦虑程度较高,其择业焦虑程度受毕业选择、学校声望、学校类别等因素的影响。
邓晓红李欣晏胡传鹏徐锦芬
关键词:择业焦虑本科毕业生
贝叶斯因子及其在JASP中的实现被引量:41
2018年
统计推断在科学研究中起到关键作用,然而当前科研中最常用的经典统计方法——零假设检验(Null hypothesis significance test,NHST)却因难以理解而被部分研究者误用或滥用。有研究者提出使用贝叶斯因子(Bayes factor)作为一种替代和(或)补充的统计方法。贝叶斯因子是贝叶斯统计中用来进行模型比较和假设检验的重要方法,其可以解读为对零假设H_0或者备择假设H_1的支持程度。其与NHST相比有如下优势:同时考虑H_0和H_1并可以用来支持H_0、不"严重"地倾向于反对H_0、可以监控证据强度的变化以及不受抽样计划的影响。目前,贝叶斯因子能够很便捷地通过开放的统计软件JASP实现,本文以贝叶斯t检验进行示范。贝叶斯因子的使用对心理学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使用时需要注意先验分布选择的合理性以及保持数据分析过程的透明与公开。
胡传鹏孔祥祯Eric-Jan WagenmakersAlexander Ly彭凯平
关键词:贝叶斯因子
认知神经法学的现状与展望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对人类行为神经基础的了解。但只在最近若干年,随着神经成像技术尤其是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认知神经科学技术才开始用于研究心智阅读(目前主要是测谎)、...
胡传鹏邓晓红
关键词:刑事责任法律判断
神经成像结果是否具有“过度”的说服力?
随着无损神经成像方法在人脑研究上逐渐普及,神经成像的结果开始进入应用领域,甚至作为科学证据呈现在法庭之上,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财产生命等重大利益。但是,神经成像的结果是否能够作为法律证据,仍然是一个充满争议的问题。
殷继兴胡传鹏彭凯平
关键词:法律判断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