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著
- 作品数:48 被引量:341H指数:1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北京友谊医院科研启动基金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 超声下置定位针在引导切除触诊阴性乳腺钙化灶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5年
- 乳腺钙化灶是触诊阴性早期乳腺癌的特异征象,乳腺钙化灶的准确切检能提高早期乳腺癌的诊断率,影像学引导下穿刺定位是钙化灶准确切检的前提.作为指南推荐的钼靶引导下定位有一定的局限性,高频超声使得乳腺钙化灶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成为可能并具备一定的优势.
- 苑著屈翔王宇张忠涛
- 关键词:乳腺
- 包裹性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同时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一例被引量:1
- 2014年
-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Bilateral primary breast cancer,BPBC)是指两侧乳腺同时或先后独立的原发性乳腺癌,根据双侧乳腺癌发生的时间按间隔分为同时性BPBC(≤6个月)和异时性BPBC(>6个月)[1-2].BPBC的发病率差别较大,有文献报道欧美国家BPBC占同期原发性乳腺癌病例的1.4% ~ 11.8%[3].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单侧乳腺癌的生存时间的延长,BPBC的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院近日收治1例包裹性乳头状癌与浸润性导管癌同时性BPBC患者,结合本病例特点,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BPBC的认识,现将相关资料汇报如下.
- 苑著屈翔王宇张忠涛
- 关键词:浸润性导管癌乳头状癌包裹性病例特点
- 探讨PBL教学法在普外科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3年
-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是一种以学生主观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为辅的新型教学模式,由Barrows教授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创立。PBL教学法目前被全世界约1000余所医学院采用,逐渐成为欧美国家医学教育的主流模式之一。香港大学医学院2000年举办了《医学教育改革·香港的经验》会议,国内众多医学院领导参加了此次会议,将香港PBL教学法的成功经验带回内地。进行了创新发展和大力推广。
- 苑著屈翔王宇张忠涛
- 关键词:普外科见习教学PBL
- 钼靶、超声、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在引导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钼靶、超声、乳管镜三种不同方法放置定位针在引导切除触诊阴性乳腺病变(NPBL)中的应用。方法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于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间对83例临床NPBL病人进行手术,根据检出病灶的影像学方法及病灶特性的不同,术前分别采用钼靶、超声、乳管镜等不同方法放置定位针,引导切除病灶。回顾性分析病人的影像学检查、穿刺定位方法、手术情况、病理组织学及综合治疗情况。结果钼靶下穿刺定位并接受手术的乳腺钙化灶27例,术后证实27例钙化灶均准确切除,定位针均较好固定于病变附近,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病变8例。超声下穿刺定位并接受手术的乳腺病变32例,病理学检查证实准确切除病灶30例,未见明确病灶2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病变4例。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或联合亚甲蓝染色并接受手术的乳腺导管内占位性病变24例,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24例病人均准确切除病灶,除1例回形头脱落外,其余23例定位针均较好固定于病变乳管侧壁,术后病理学检查证实恶性病变5例。结论钼靶、超声及乳管镜放置定位针引导切除NPBL,提高了临床中手术切除NPBL的准确性,有助于NPBL的定性诊断,促进触诊阴性乳腺癌病灶的早发现与早诊断,提高了乳腺癌的诊断水平。
- 苑著屈翔王宇张忠涛
- 关键词:乳腺钼靶乳管内视镜
- CXCR4mRNA在原发性乳腺癌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研究
- 目的:研究CXC趋化因子受体4在原发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和HER2等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1.选取1997年11月至2000年3月随访资料完整的乳腺癌标本,5年内出现转移...
- 苑著
- 关键词: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预后临床病理免疫组化
- 文献传递
- 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与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阳性与侧区淋巴结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5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资料.女36例,男14例.结果 根据患者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目分为3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1(A组,n =2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B组,n=11),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3(C组,n=18),各组相应侧区淋巴结受累的风险分别为47.5%、81.8%、88.9% (P =0.012).单因素分析提示T3~4及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侧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2枚是独立的危险因素(OR 4.67,95% CI1 ~22),阳性预测值为86.2%.结论 T3~4或中央区淋巴结阳性数量≥2枚是PTC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可考虑行预防性颈部淋巴结清扫.
- 李宇滕长胜屈翔赵宁葛智成张慧明苑著张忠涛
- 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
- 乳管镜下置定位针在未扪及肿块乳管内肿物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评价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对未扪及肿块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价值。方法北京友谊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对92例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病人进行117次乳管镜检查,发现24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均在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根据定位进行手术,将乳管镜结果、手术情况、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病人中术后病理证实病变21例(87.5%),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16例,纤维囊性乳腺病2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浸润癌1例。结论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有助于确定未扪及肿块的病变乳管和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位置,有利于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进行手术切除。
- 苑著屈翔张忠涛李建设滕长胜王宇
- 关键词:乳管镜乳腺定位针
- 针吸细胞块技术在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针吸细胞块技术在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7月75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前均接受针吸细胞块技术检查,并以术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结果为标准,评价针吸细胞块技术在术前乳腺癌分子分型中的应用价值。应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采用(±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例(%)]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前针吸细胞块技术诊断为高度可疑乳腺癌和乳腺癌的75例女性患者,经术后病理组织学检查均证实为乳腺癌,针吸细胞块技术对乳腺癌的诊断准确度为100%。术前针吸细胞块技术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对比显示,孕激素受体(PR)、雌激素受体(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的符合率分别为97.3%(73/75)、98.7%(74/75)、97.3%(73/75)和94.7%(71/75),各分子标记物在乳腺癌细胞块与相应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前针吸细胞块技术与术后病理组织学分子分型总符合率可达96.0%。结论针吸细胞块技术是术前乳腺癌诊断中准确且易行的方法,不仅提高了乳腺癌诊断的准确性,进一步明确了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并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掌握更准确的乳腺癌生物学特征。
- 庞兴华苑著
- 关键词:乳腺肿瘤活组织检查针吸分子分类
- 原发性乳腺骨外骨肉瘤临床病例讨论被引量:1
- 2016年
- 骨外骨肉瘤是发生在软组织的骨肉瘤,临床上发生在乳腺位置极少见。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通外科于2015年9月7日收治骨外骨肉瘤1例,同时因未检测波形蛋白而在首次手术术后未能确诊,待复发后行第2次手术后才明确诊断。现报道如下。一、临床资料患者,女,60岁,9个月前曾于本院因右乳肿物(图1)行右侧全乳切除术,术后病理(图2)示右侧乳腺组织内可见梭形细胞构成之肿物,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尚清,梭形细胞周围胶原样物质沉着,梭形细胞异型性不明显,部分区域可见核分裂,肿瘤组织内见多量化生骨组织,骨组织周围见骨母细胞及骨巨细胞,肿瘤内见坏死灶,可见梭形细胞及骨组织移行区域,周围组织未见异常。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示肌动蛋白actin[部分(+)],肌间线蛋白desmin(-),酸性钙结合蛋白S-100(-),CK、高分子角蛋白及P63[散在少数(+)],低分子角蛋白及CK18(-),Ki67指数显示不均匀分布,最高约15%,考虑可能为以下3种之一:不典型的化生性癌、高分化的骨外骨肉瘤或骨化性筋膜炎。
- 王子函伍海锐屈翔葛智成苑著张慧明高银光陈光勇滕长胜
- 关键词:骨外骨肉瘤乳腺组织临床病例原发性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梭形细胞
- 超声诊断触诊阴性BI-RADS 3类乳腺病变的恶性特征
- 2023年
- 目的分析超声诊断触诊阴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3类乳腺病变的恶性影像学特征。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就诊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的触诊阴性乳腺病变(NPBL)、乳腺超声检查结果BI-RADS 3类的乳腺病变,行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活检和病理检查患者161例。以临床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分为良性组153例、恶性组8例,根据一般特征及超声报告特点回顾性分析相关危险因素。采用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单因素比较。将存在相关关系的变量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恶性特征的独立危险因素;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评估诊断效果;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年龄≥45岁(OR=35.036,P=0.012)、病变最大径在1~1.3 cm(OR=25.047,P=0.008)和纵横比为0.56~0.72(OR=19.860,P=0.013)可显著影响病变良恶性,是独立危险因素。构建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的AUC分别是0.732、0.724和0.751;灵敏度为87.5%、62.5%和75%;特异度为58.8%、82.4%和75.2%;阳性预测值为10.0%、15.6%和13.6%;阴性预测值为98.9%、97.7%和98.3%。结论NPBL BI-RADS 3类乳腺病变中,年龄≥45岁、超声提示1~1.3 cm的病变最大径、0.56~0.72纵横比的病变恶性危险性高。
- 王喻于乐漪苑著史宪全
- 关键词:乳腺疾病影像报告数据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