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葛顺楠

作品数:37 被引量:48H指数:4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隔核
  • 11篇伏隔核
  • 7篇脑深部
  • 7篇成瘾
  • 6篇毁损
  • 5篇电刺激
  • 5篇毁损术
  • 5篇海洛因
  • 5篇海洛因成瘾
  • 4篇神经元
  • 4篇前肢
  • 4篇脑深部电刺激
  • 4篇内囊
  • 4篇内囊前肢
  • 4篇海洛因成瘾患...
  • 4篇成瘾患者
  • 3篇阳性
  • 3篇帕金森
  • 3篇帕金森病
  • 3篇丘脑

机构

  • 27篇第四军医大学...
  • 1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泸州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医学院

作者

  • 37篇葛顺楠
  • 23篇王学廉
  • 16篇高国栋
  • 13篇李楠
  • 10篇李金莲
  • 9篇汪鑫
  • 7篇陈磊
  • 6篇王景
  • 6篇常崇旺
  • 5篇耿宁
  • 5篇吴鹤鸣
  • 5篇李洋
  • 4篇李志红
  • 4篇朱俊玲
  • 3篇杨晨
  • 3篇常晓赞
  • 2篇武胜昔
  • 2篇付建
  • 2篇唐君
  • 2篇赵江涛

传媒

  • 5篇神经解剖学杂...
  • 3篇立体定向和功...
  • 3篇中国临床神经...
  • 3篇现代生物医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中国神经免疫...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消费导刊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 1篇中国解剖学会...

年份

  • 3篇2017
  • 8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丘脑Vim核团毁损或者电刺激治疗非帕金森病所致震颤的临床随访研究
李楠王学廉葛顺楠汪鑫
药物成瘾记忆再巩固过程中脑内Zif268的激活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药物成瘾记忆再巩固过程中的具体分子机制,阐明其中的关键分子。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3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生理盐水组(n=8)和可卡因组(n=22);有效建立可卡因条件位置偏爱模型后,将可卡因组已明显成瘾的大鼠(n=151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7)和成瘾记忆再巩固刺激组(n=8)。免疫组化染色检测3组大鼠脑内Zif268在可卡因诱导的成瘾记忆再巩固刺激后的表达情况。结果可卡因诱导的成瘾记忆再巩固刺激后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mPFC)、伏隔核(NAcl、海马、杏仁核及乳头体上核(SUM)部位Zif268被激活,这些脑区表达Zif268的神经细胞数量比对照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SL(tmerC=12.640,tn=18.460,tNAc-corre=18.470,tNAc-shell=19.860,tCA1=17.860,tCA2=15.360,tcm=6.671,t杏仁核=15.570,tsar=20.380,P=-0.000)。结论大脑内侧前额叶皮质、伏隔核、海马、杏仁核及乳头体上核部位Zif268在药物成瘾记忆再巩固刺激后被显著激活,成瘾相关环路上的Zif268参与介导了药物成瘾记忆再巩固的过程。
李洋葛顺楠李楠张晟豪陈磊杨张凯曾杰王学廉
关键词:伏隔核海马杏仁核
伏隔核毁损术对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人格长期影响的研究(附术后5年随访报告)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伏隔核毁损术对接受了该手术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人格的长期影响。方法从在我中心2000年7月至2004年11月接受了双侧伏隔核毁损术以戒除阿片类药物依赖的272例患者中随机抽取78例患者,组成手术组;与未接受手术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配对成功72例,组成未手术组。对两组患者进行是否复吸,艾森克人格量表(EPQ)及健康状况问卷(SF-36)量表等的调查。结果手术组复吸30例,复吸率61.5%(48/78)。与中国EPQ常模比较,未手术组的情绪稳定性(N)、精神质(P)维度得分升高(P<0.05),掩饰性(L)维度得分降低(P<0.05);手术组的L维度得分降低(P<0.05)。与未手术组比较,复吸组在N维度得分降低(P<0.05)。与未复吸组比较,复吸组在P维度得分升高(P<0.05)。患者是否接受手术与其P、N维度负相关(P<0.05),手术组患者的P和N得分偏低。结论手术后5年,伏隔核毁损术对接受了该手术的阿片类药物依赖患者人格的N维度仍可能产生影响,术后高P倾向的患者更容易复吸。
赵海康王学廉耿宁李楠汪鑫葛顺楠高国栋
关键词:阿片类药物依赖伏隔核毁损术人格
互动型教学在神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经验总结
2010年
本文从教学活动的教师与学生双主体角度出发,阐述了互动型教学模式在神经外科医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从互动教学的意义、方法、原则三个方面入手,探讨如何较好的实现神经外科学学习中的师生互动。HKZ临海市外国语学校--信爱勤勇。
王学廉吴鹤鸣葛顺楠
关键词:神经外科互动提问
氟哌啶醇致僵直大鼠皮质高电压纺锤波节律及面部肌电特征
2012年
目的研究氟哌啶醇对成年大鼠在自由活动状态下大脑皮质高电压纺锤波(high-voltage spindles,HVSs)及相应面部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通过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可自由活动的大鼠进行皮质脑电和面部肌电长程记录,观察氟哌啶醇致僵直大鼠皮质HVSs节律数量及相应面部活动及肌电的变化。结果在清醒静止状态下,正常大鼠自发出现HVSs节律,面部可见触须震颤,经腹腔注射氟哌啶醇1.0mg/kg和3.0mg/kg后,大鼠呈现僵直状态,HVSs节律数量增加,面部抽搐活动增多,波及范围扩大,强度增加,肌电显示节律性活动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结论氟哌啶醇作为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可增强HVSs节律及面部抽搐,提示多巴胺D2受体参与HVSs节律的调节。
杨晨陈磊葛顺楠付建朱俊玲高国栋
关键词:氟哌啶醇锥体外系副作用肌电描记术
氯丙嗪对大鼠皮层HVSs节律及面部抽搐增强作用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氯丙嗪对正常成年大鼠自由活动状态下皮层HVSs节律以及面部抽搐的影响。方法通过在体多通道电生理记录技术结合视频录像,对可自由活动的正常大鼠进行皮层脑电和面部肌电长程记录,观察大鼠腹腔注射氯丙嗪后皮层HVSs节律个数、持续时间以及HVSs出现期间面部活动及肌电的变化。结果大鼠清醒静止状态下自发出现HVSs节律,面部偶发抽搐,腹腔注射低剂量氯丙嗪(1.5mg/kg)和高剂量氯丙嗪(3.0mg/kg)后均使HVSs节律个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大鼠面部肌肉节律性活动增多、持续时间延长。结论氯丙嗪能增强生理状态下出现的HVSs节律及面部抽搐,提示抗精神病药物锥体外系副作用可能与HVSs节律有关,而多巴胺受体可能参与大鼠皮层HVSs节律的调控。
杨晨陈磊常晓赞葛顺楠朱俊玲高国栋
关键词:氯丙嗪脑电图肌电图
酒精依赖患者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后1年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调查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酒精依赖患者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后1年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变化。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12月立体定向双侧伏隔核毁损术治疗酒精依赖患者33例。术后1年应用简明36项健康状况问卷(SF-36)和WHO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及生存质量。结果术后1年患者戒断率为87.9%(29/33)、复饮率为12.1%(4/33);患者生存质量WHOQOL-BREF评分及健康状况SF-36评分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术后患者主观感受的健康状况评分亦显著改善(P<0.05)。术后2例发生嗅觉障碍,均于6月内恢复;未发生明显的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并发症。结论立体定向伏隔核毁损术短期内对酒精依赖患者安全有效,可以作为严重酒精依赖患者在其他方法治疗均无效时的一种选择。
赵江涛常崇旺耿宁葛顺楠王学廉
关键词:酒精依赖伏隔核毁损术
大鼠三叉神经感觉主核丘脑投射神经元内Ⅰ型和Ⅱ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的共表达研究
葛顺楠魏燕燕李金莲
镍致癌机制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3
2007年
镍化合物作为一类常见致癌物质,与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逐渐引起大家的关注,对其致癌机制的研究也有众多新的进展。该文就此内容进行综述。
葛顺楠宁北芳丁劲赵亚
关键词:镍化合物肿瘤分子机制信号通路
单靶点与多靶点联合毁损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长期疗效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比较伏隔核损毁术与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损毁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长期疗效。方法从我国7个医疗中心接受过双侧伏隔核毁损术(单靶点)与双侧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毁损术(多靶点)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两组病人中分别随机抽取75名病人,术后第5年回顾性随访研究,比较两组的复吸率和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靶点组和多靶点组各有62例和60例病人接受并按计划完成随访。两组间复吸率和非特异性副反应的病人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78,P=0.780)。多靶点组特异性副反应的比例与严重程度均高于单靶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P=0.008)。结论与立体定向伏隔核单靶点损毁术相比,伏隔核加其他靶点联合损毁术治疗阿片类药物成瘾的复吸率未降低,但特异性副反应发生率明显增高。
常崇旺王学廉葛顺楠吴鹤鸣赵海康常晓赞王鹏方伟李敏李定君明扬汪崇琦曾彦萍汪鲁刚蔡美玲尹忠民吴静卢旺盛孙艳杰韩凌李殿友陈美君高国栋
关键词:阿片相关性障碍立体定位技术伏隔核毁损术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