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鑫

作品数:33 被引量:149H指数:8
供职机构: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南地区生物多样性保育国家林业局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7篇生物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天文地球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9篇大熊猫
  • 8篇保护区
  • 6篇自然保护
  • 6篇自然保护区
  • 4篇生境
  • 3篇动物
  • 3篇遥感
  • 3篇种群
  • 3篇卧龙自然保护...
  • 3篇旅游
  • 3篇金丝猴
  • 3篇川金丝猴
  • 2篇地震
  • 2篇行为谱
  • 2篇野生动物
  • 2篇叶猴
  • 2篇生态
  • 2篇生态旅游
  • 2篇生态指数
  • 2篇生物多样性

机构

  • 32篇西华师范大学
  • 13篇教育部
  • 4篇西南林业大学
  • 4篇泉州理工学院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四川省野生动...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四川省林业科...
  • 1篇唐家河国家级...
  • 1篇天全县林业局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32篇董鑫
  • 13篇周材权
  • 11篇张晋东
  • 6篇白文科
  • 5篇苏欣慰
  • 4篇胡刚
  • 3篇古晓东
  • 3篇李玉杰
  • 2篇胡露
  • 2篇黄尤优
  • 1篇王静
  • 1篇迟文峰
  • 1篇李云
  • 1篇韦伟
  • 1篇杨存建
  • 1篇王朝斌
  • 1篇袁施彬
  • 1篇陈万里
  • 1篇刘雪华
  • 1篇王光磊

传媒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四川林业科技
  • 3篇四川动物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兽类学报
  • 2篇四川环境
  • 2篇西华师范大学...
  • 2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未来与发展
  • 1篇跨世纪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 1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黑龙江生态工...

年份

  • 3篇2023
  • 1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8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40年岷山地区白河自然保护区川金丝猴的生境格局动态被引量:17
2016年
好的生境质量是野生动物生存和繁衍的必备条件,生境质量的变化将对动物的生存产生深远影响,定量客观的评估生境变迁过程显得尤为必要。川金丝猴作为我国一级保护动物,评定其生境质量变化过程有利于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3S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广泛应用为研究川金丝猴生境格局的动态变化提供了有利的工具。以岷山白河自然保护区为例,利用陆地资源卫星的MSS/TM/OLI遥感影像,并基于专家知识的决策树分类方法对遥感影像进行分类,获取了5个时期的覆被类型空间分布图;根据NDVI与郁闭度的相关性获取了研究区郁闭度的时空变化信息。然后,通过对野外观测数据的数理统计与空间分析,获取了川金丝猴的生活习性特征,并结合AHP方法构建了川金丝猴生境质量的评价体系,对5个时期的生境质量进行了评价,最后定量分析了40年来川金丝猴的生境格局的动态变化趋势。研究表明,近40年来白河自然保护区内及周边的生境经历了由良好到不断恶化,再到逐渐恢复的过程,其中最适宜和适宜生境呈现先降低后逐渐升高的趋势,而不适宜和勉强适宜则表现为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1975—1982年时段内,各生境等级变化剧烈,尤以最适宜和不适宜等级变化显著,生境质量整体呈恶化趋势;1982—1994年,各生境等级变化剧烈程度较前一时期有所缓和,生境质量得到较大改善,呈良性发展趋势;1994—2003年时段内,研究区内生境质量进一步改善,环境恶化状况得到了缓解;2003—2014年时间段内整体质量改善的速度明显减缓,生境质量达到平衡状态。除1975—2014时段外,前4个时段的各综合变化指标呈现递减趋势,前期生境等级变化剧烈,后期趋缓。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为导致生境变化的主要因素,其中20世纪80年代生境变化与气候变化关系密切,而20世纪90年代之后人为干扰因素明显增加。研究
李艳忠董鑫刘雪华
关键词:气候变化
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现状比较被引量:12
2013年
以中国知网全文期刊数据库和Google学术搜索为数据来源,通过文献综述法对国内外现有的生态旅游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分析,在当前的生态旅游研究基础上从其产生背景入手,对比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在概念界定及发展现状上的异同,借鉴国外经验,为我国未来的生态旅游研究提出建设性建议。
赵爽董鑫苏欣慰胡刚
关键词:生态旅游
社区居民对大熊猫放归项目态度与预期行为被引量:1
2017年
珍稀野生物种的野化放归项目是否成功,与其栖息地生存周边的居民环境知识、态度和参与程度密切相关。正在进行的大熊猫野外放归项目是大熊猫保护的重要举措,目前主要针对圈养大熊猫的野化、放归地选择、放归大熊猫的野外跟踪开展一系列研究,而针对培训地、放归地的社区居民对放归项目的态度与行为响应尚未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作者运用远程耦合系统(2个及更多远距离区域之间的社会经济与环境交互作用)框架,研究了大熊猫培训地——卧龙保护区(发出系统),放归地——栗子坪保护区(接收系统)与潜在放归地——华蓥山(外溢系统)社区居民对大熊猫放归项目的态度、环境意识、参与程度与预期行为,比较各系统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1)总体上,各调查社区居民对大熊猫保护的重要性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均高于85%),尤其在发出系统——卧龙保护区,作为大熊猫的著名保护区,受各界关注度较高,当地居民对大熊猫的认知程度相对更高。然而,每个调查社区居民对大熊猫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都较低,如对野外与圈养大熊猫数量的了解(均低于11%),这表明在放归项目执行过程中,在社区环境教育方面尚未开展深入工作;(2)尽管3个调查社区的居民多数都支持大熊猫放归野外,但是在实际的发出系统—卧龙与接收系统——栗子坪,对大熊猫放归的支持率明显低于外溢系统——华蓥山。这是因为在野化培训与放归过程中,尽管当地居民获得一些临时工作机会(如巡护员、维修护栏等),但管理部门对居民收集自然资源的行为进行更为严格的管控,如减少采药、打笋和放牧等,会在一定程度影响社区居民的经济来源。我们建议在放归大熊猫的同时也应考虑当地居民的利益,制定大熊猫保护与当地人福祉协调发展的政策。
李程李玉杰董鑫董鑫白文科张晋东杨远丽周材权
关键词:大熊猫
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空间利用格局动态变化特征
白文科张晋东董鑫李程周材权
基于GIS的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与利用被引量:10
2017年
在ArcGIS 10.2的支持下,分析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在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和生物因子(植被、竹林类型)上的生境选择(动物利用某种生境类型面积占其家域的比例)与利用(动物家域内某生境类型面积与保护区的这一类型面积的比例)特征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地形因子:卧龙大熊猫在生境选择过程中,生境利用率较高的海拔区间为1 5 00~3 000 m,平均利用率达到了55.93%,而生境选择的主要海拔区间为2 000~3 500 m,占空间利用面积的89.64%;大熊猫生境利用在坡度上相对均匀,而生境选择的主要坡度区间为20°~50°,占空间利用面积的85.56%;生境利用率最高的坡向区间为270°~315°,占比达到了31.88%。(2)生物因子:大熊猫生境利用率较高的植被类型区域为亚高山针叶林与常绿落叶阔叶林,利用率分别为51.04%和70.20%;而生境选择的主要植被类型区域为针叶林与针阔混交林,占空间利用面积的90.23%;生境利用率最高的竹林类型区域为冷箭竹(Bashania fangiana)林,利用率达到了51.63%,而生境选择的主要竹林类型为拐棍竹(Fargesia robusta)和冷箭竹,二者占空间利用面积的95.20%。研究结果揭示了在不同地形和生物因子分异区间(类型)大熊猫的生境面积分布和空间利用模式特征,丰富了大熊猫生境选择与利用特征的研究手段。
白文科张晋东杨霞迟文峰董鑫李程古晓东周材权
关键词:GIS卧龙自然保护区大熊猫生境选择
利用红外相机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及时空分布特征被引量:8
2020年
为了调查四川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多样性及时空分布特征,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在保护区永红、高卓营、白家湾、沙腔4个保护站片区布设了79台红外相机,对研究区域内兽类资源进行了连续监测,记录到兽类5目16科25种,其中物种相对丰富度前10的兽类分别是小熊猫Ailurus fulgens、藏酋猴Macaca thibetana、毛冠鹿Elaphodus cephalophus、猪獾Arctonyx collaris、黄喉貂Martes flavigula、中国豪猪Hystrix hodgsoni、野猪Sus scrofa、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中华鬣羚Capricornis milneedwardsii和豹猫Prionailurus bengalensis。在时间节律上,小熊猫和大熊猫在秋、冬季活动更频繁且昼夜都在活动,但以白天活动为主;藏酋猴在秋季和夏季有2个活动高峰期且是典型的昼行型动物,而中国豪猪和豹猫在春季活动相对频繁且都是典型的夜行型动物。在空间分布上,藏酋猴分布范围最大,其次是黄喉貂和小熊猫;不同季节,这10种兽类在各个海拔梯度上的多样性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呈现出垂直迁徙特征。根据红外相机数据反映出的兽类时空分布特征,可以针对保护区珍稀濒危兽类开展更加全面细致的研究,为保护区开展相关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科学参考。
付励强白文科郭桢杉黄耀华立言伍叶杨彪杨彪董鑫董鑫张晋东
关键词:红外相机
川金丝猴家域的季节性差异被引量:2
2021年
野生动物家域与生境利用是种群生态学的重要研究内容。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属树栖灵长类,其分类地位以及种群结构都具有明显的自身特征,是森林物种的典型代表之一。利用家域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四川省白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数量约250只的川金丝猴群的家域和生境利用的季节性差异,以及不同利用强度的家域空间格局特征。结果显示川金丝猴群家域与生境利用的季节性变化明显,(1)家域面积上,冬季的家域面积最小,仅为4.94 km^(2),而春季家域面积开始逐渐扩大,秋季的家域面积达到最大,为25.17 km^(2),并有更多的核心区域,但斑块数目较少,表明川金丝猴的秋季家域破碎化程度较低。冬季家域面积最小;夏季各利用强度生境的斑块数量均为最大值,表明夏季家域具有最高的破碎化程度。随着各季节家域范围内利用强度等级的降低,其空间利用面积也逐渐增大。(2)空间连通性上,秋季家域的区域连通性最高,而夏季和冬季的连通性较低;冬季家域利用的空间分布也较其他季节稍有分散。(3)生境利用上,川金丝猴家域主要分布在海拔2000—3200 m,坡度10°—50°,坡向区间为0°—60°、180°—360°的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而各季节生境利用面积占比却有所不同。该研究揭示了川金丝猴家域的季节变化及空间格局,为针对性保护与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董鑫董鑫楚原梦冉赵姗姗张晋东张晋东
关键词:家域生境利用景观格局指数
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植被覆盖度时空变化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以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为研究区,基于2015年、2017年、2019年三期的MODIS遥感影像数据,采用像元二分模型法、最大值合成法等方法,获得了2015~2019年三期的植被覆盖度空间分布和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整体上看,2015~2019年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70%以上区域属于高植被覆盖度区,且绝大多数为核心区;高植被覆盖区平均海拔是2400~3300m,较高和中等植被覆盖区平均海拔是3600~4100m,海拔过高或者过低植被覆盖度都会偏低;植被覆盖度呈逐年增长趋势,高植被覆盖度区域增多7.6%,低植被覆盖度区域减少8.3%;同时,研究区域大熊猫国家公园的一般控制区和核心区均呈现高覆盖度区域面积增加,低、中覆盖度区域面积减少的趋势。可以为今后四川省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方案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依据。
姜龙董鑫董鑫
关键词:MODIS植被覆盖度
南充市区夏季鸟类群落结构调查
2013年
近年来,不少学者对南充鸟类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但关于夏季鸟类群落方面的报道很少。2013年3—5月对该地区的鸟类采用路线统计法进行了调查,共观察到鸟类34种,隶属4个目16科,其中非雀形目6种,雀形目28种。
楚原梦冉董鑫胡刚
关键词:鸟类群落结构
利用红外相机建立川金丝猴的行为谱及PAE编码系统被引量:5
2019年
利用红外相机收集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川金丝猴Rhinopithecus roxellana的行为、动作模式及活动环境等特征的视频数据,以“姿势-动作-环境”为轴心,行为的生态功能为依据,完成川金丝猴行为谱的建立,并对其行为进行分类和系统编码。经视频数据辨识分析,共统计到野生川金丝猴的17种姿势、84种动作和116种行为。将这些行为与滇金丝猴R.bieti、黔金丝猴R.brelichi进行对比,发现3种金丝猴的大部分行为具有一致性;但栖息环境的差异、长时间的地理隔离以及后天的学习使得这些行为又表现出了差异性:一是行为的差异性,不同物种具有各自特殊的行为,如川金丝猴特有的跳跃采食行为和雌性匍匐邀配行为;二是行为效应的差异性,如快理等动作在不同物种中表达了不同的行为效应。完善和建立川金丝猴的行为谱有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了解其行为生态学基本特征,同时为其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罗欢肖雪李玉杰侯金董鑫张晋东白文科李程
关键词:川金丝猴行为谱红外相机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