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顺利

作品数:35 被引量:416H指数:10
供职机构:成都理工大学沉积地质研究所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2篇天文地球
  • 4篇石油与天然气...

主题

  • 13篇地震
  • 12篇三叠
  • 12篇龙门山
  • 11篇盆地
  • 10篇地表破裂
  • 10篇三叠世
  • 10篇晚三叠世
  • 9篇汶川地震
  • 7篇前陆
  • 7篇前陆盆地
  • 7篇陆盆
  • 4篇页岩
  • 4篇造山带
  • 4篇山带
  • 4篇隆升
  • 3篇地质
  • 3篇须家河组
  • 3篇三叠统
  • 3篇上三叠统
  • 3篇石炭

机构

  • 29篇成都理工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
  • 8篇四川省地震局
  • 5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东华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石油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香港大学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 1篇甘肃省地质矿...

作者

  • 35篇董顺利
  • 19篇李勇
  • 15篇闫亮
  • 13篇陈浩
  • 12篇马博琳
  • 12篇乔宝成
  • 11篇颜照坤
  • 8篇张毅
  • 8篇周荣军
  • 5篇何玉林
  • 5篇高剑
  • 4篇李忠
  • 4篇邓涛
  • 3篇黄润秋
  • 3篇刘树根
  • 3篇苏德辰
  • 3篇郭春涛
  • 3篇李勇
  • 3篇朱炼
  • 2篇赵霞飞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4篇岩石学报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地质学报
  • 2篇地质论评
  • 2篇西北地震学报
  • 1篇工程地质学报
  • 1篇现代地质
  • 1篇地质科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自然杂志
  • 1篇沉积学报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东华理工大学...
  • 1篇矿产勘查
  • 1篇地球科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地...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被动大陆边缘到前陆盆地的转换被引量:25
2011年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是在扬子板块西缘被动大陆边缘的基础上由印支造山运动而形成的,盆地中地层充填厚度巨大,包括晚三叠世卡尼期至瑞提期的马鞍塘组、小塘子组和须家河组,持续时间达20Myr,显示为1个以不整合面为界的构造层序。位于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构造层序与下伏古生代-中三叠世被动大陆边缘构造层序之间的不整合面属于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底部不整合面,标志了扬子板块西缘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到前陆盆地的转换。该底部不整合面位于晚三叠世马鞍塘组与中三叠世雷口坡组之间,显示为平行不整合面或角度不整合面,在接触面上发育冲蚀坑、古喀斯特溶沟、溶洞、溶岩角砾、古风化壳的褐铁矿、黏土层及石英、燧石细砾岩等底砾岩。该不整合面向南东方向不断地切削下伏地层,且均发育岩溶风化面,上覆的晚三叠世地层沿不整合面向南东超覆,显示了从整合面到不整合面的变化过程,并随着逆冲楔的推进向南东方向迁移,其超覆线、侵蚀带和相带的走向线与龙门山冲断带的走向大致平行。底部不整合面显示为典型的前陆挠曲不整合面,标志着龙门山前陆盆地的形成和扬子板块西缘挠曲下降和淹没过程,底部为古喀斯特作用面,下部为碳酸盐缓坡和海绵礁建造,上部为进积过程中形成的三角洲沉积物,具有向上变粗的垂向结构,表明底部不整合面和前缘隆起的抬升是扬子板块西缘构造负载的挠曲变形的产物,显示了在卡尼期松潘-甘孜残留洋盆的迅速闭合和逆冲构造负载向扬子板块的推进过程。本次在对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底部不整合面的风化壳、残留厚度、地层缺失、剥蚀厚度、地层超覆等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底部不整合面迁移速率、前缘隆起迁移速率、地层上超速率和前缘隆起的剥蚀速率,并与逆冲楔推进速率进行了对比
李勇苏德辰董顺利颜照坤贺佩闫亮
关键词:前陆盆地挠曲变形晚三叠世扬子板块西缘龙门山
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乌什地区石炭系沉积与碎屑锆石年代学记录及其反映的构造演化
针对塔里木西北缘乌什地区石炭纪维宪期(Visean)至巴什基尔期(Bashkirian)连续较好的露头剖面,在沉积序列、砂岩组分及重矿物组合分析基础上,重点通过LA-ICP-MS分析砂岩样品碎屑锆石的原位U-Pb和Lu-...
郭春涛李忠高剑董顺利
关键词:碎屑锆石塔里木盆地西北缘南天山
阿尔金—祁连—昆仑造山带早古生代构造格架及结晶岩年代学研究进展
阿尔金—祁连—昆仑(阿祁昆)造山带早古生代加里东期的构造事件一直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近年来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着重凋研了各造山带内构造混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蛇绿岩、岩浆岩和高压—超高压变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尤其是...
董顺利李忠高剑朱炼
关键词: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年代学
文献传递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泥页岩沉积环境及有机质富集模式被引量:5
2019年
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形成早期的沉积环境长期存在争议。本文通过对须家河组中泥页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并结合古生物、矿物组成和沉积特征对须家河组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探讨有机质富集模式。研究表明,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时期属于温暖潮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其中,须一段为海相沉积,泥页岩主要形成于还原环境,可见少量黄铁矿,有机质富集受氧化还原条件控制。须二段—须五段的地球化学特征、古生物特征和泥页岩有机质特征上具有相似性,与须一段的海相沉积有明显差别,在与里海进行分析对比后认为,从须二段开始,须家河组逐渐转为陆相沉积。研究表明,须二段—须五段为半咸水—淡水沉积,泥页岩中黄铁矿消失,菱铁矿出现,结合V/Cr、U/Th和δU等地化指标反映,泥页岩应沉积于弱氧化的水体。须二段—须五段泥页岩TOC含量与古生产力和沉积速率相关性好,有机质富集受古生产力和沉积速率共同控制。前陆盆地持续沉降的构造背景下形成的泥页岩具有较快的沉积速率,使得有机质在弱氧化条件下也能得到较好的保存,在沉积速率大于10 cm/kyr,古生产力充足的条件下,有机质富集和保存不再受氧化还原条件控制。
陈斌李勇邓涛董顺利赵少泽胡文超
关键词:晚三叠世龙门山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泥页岩沉积环境
汶川特大地震后成都盆地内隐伏断层活动性分析被引量:9
2008年
成都盆地内主要有3条隐伏的活动断裂带,包括大邑断裂带、蒲江-新津断裂带和龙泉山断裂带,它们在第四纪都表现出了一定的活动性。"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笔者实地考察的结果表明,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成都盆地中的隐伏断裂没有产生新的活动性,目前成都盆地不存在发生特大地震的危险性,是安全的。
董顺利李勇乔宝成马博琳张毅陈浩闫亮
关键词:汶川特大地震成都盆地活动断层历史地震
龙门山前陆盆地晚三叠世沉积通量与造山带的隆升和剥蚀被引量:10
2010年
根据钻井资料、地层剖面资料,利用Surfer8.0软件编制出晚三叠世前陆盆地各组段的残留地层等厚图,得出各组段残留地层的沉积总量,并计算出各阶段沉积通量:21.4t/(m2·Ma)、184.2t/(m2·Ma)、278.0t/(m2·Ma)、147.6t/(m2·Ma)、703.5t/(m2·Ma)、272.0t/(m2·Ma)。然后,利用物质平衡法将沉积物回剥至龙门山造山带并进行脱压校正,计算出晚三叠世龙门山造山带剥蚀总厚度为2514m,各阶段造山带剥蚀速率分别为:0.009mm/a、0.114mm/a、0.133mm/a、0.094mm/a、0.423mm/a和0.133mm/a。最终,重塑了龙门山造山带晚三叠世的隆升历史:在距今228.0~199.6Ma的时间内龙门山造山带地壳隆升了约4.3~4.6km,地表隆升了1.8~2.1km;并且隆升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可划分为初始隆升(228.0~216.5Ma)、加速隆升(216.5~211.0Ma)、缓慢隆升(211.0~203.6Ma)、急剧隆升(203.6~202.7Ma)和缓慢隆升(202.7~199.6Ma)五个阶段。
颜照坤李勇董顺利韩冰陈浩
关键词:沉积通量剥蚀龙门山造山带隆升
青藏高原东缘盆-山耦合机制与汶川地震的地表响应研究
李勇周荣军闫亮颜照坤丁海容陈浩乔宝成董顺利马博琳赵国华
该项研究聚焦于国内外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区域,以龙门山汶川地震的构造作用与地表响应为关键科学问题,以最新地质资料为基础,多学科相结合,以宇宙核素、裂变径迹、数字高程模型、GIS技术、地壳均衡模拟技术和弹性挠曲模拟技术等为手段...
关键词:
关键词:地震构造地表破裂造山带
汶川M_S8.0地震中央断裂北段地表破裂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研究了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发震构造龙门山构造带的北段,即北川-南坝-林庵寺断裂的地表破裂。通过黄家坝、桂溪、平通、南坝、石坎子等地的考察和测量,显示该段地表破裂沿断裂带连续分布,走向为N45°~65°E。垂直位错与水平位错比值从西南段黄家坝的2.8:1逐渐降低到北东段南坝、石坎子的0.9:1。地表破裂特征表明,断裂以右旋走滑分量为主,并具有较高的逆冲分量。余震分布表明,青川断裂与北川-南坝-林庵寺断裂之间可能存在隐伏活动断裂。
乔宝成李勇董顺利闫亮陈浩马博琳
关键词:汶川MS8.0地震龙门山构造带地表破裂同震位移
汶川地震震中映秀地区地表破裂特征被引量:8
2009年
汶川8级大震的震中位于映秀镇,地震在映秀地区造成了多处地表破裂,如公路拱曲、地震陡坎,坡中槽新变形等,长度达300余米。经实地全站仪和GPS测量,定量分析了地表破裂的垂直分量与水平分量以及两者之间的比值,以此揭示了映秀—北川断裂的运动性质为逆冲兼右行走滑,在映秀地区逆冲分量大于走滑分量。将本次地震造成的位错数据与震前资料对比,发现汶川地震产生的地表破裂位置与地质历史上映秀—北川断裂造成的断层位错位置是相当吻合的,说明映秀地区Ⅳ级阶地上40余米的的断层陡坎可能是地质历史时期若干次大地震的结果。
马博琳李勇董顺利陈浩闫亮乔宝成
关键词:地表破裂汶川大地震
沉积型锰矿隐伏矿体定位预测及深部验证——以阿克塞县赛马沟锰矿为例被引量:4
2022年
赛马沟深部隐伏锰矿的发现,是在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及成矿特征的基础上,建立区域典型矿床成矿模式——青砂沟沉积型锰矿成矿模式,与其进行典型矿床对比分析,认为赛马沟地区具有相似的成矿背景、地球化学异常等特征,以青砂沟锰矿和苦水泉锰矿的含矿建造、地层沉积层序及厚度变化对比分析为依据,在综合运用地质填图、地表槽探揭露的基础上,采用青砂沟锰矿含矿建造、地层沉积层序及厚度数据,估算赛马沟地区隐伏矿体埋藏深度,进而进行钻孔验证,取得了阿尔金成矿带深部隐伏锰矿找矿工作新的突破,为区域上寻找同类型隐伏矿床提供了借鉴。
俞胜赵保青贾轩董顺利赵斌斌白永波李生喜杨瑞东
关键词:沉积型隐伏矿体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