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小矜
-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天津市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供、受者IL-10基因多态性对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疗效的影响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供、受者白细胞介素10(IL-10)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SNP)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77例供、受者IL-10基因-1082A/G、-819T/C、-592C/A位点的SNP,探讨供、受者不同基因型与受者移植疗效的相关性。结果ATA/ATA纯合子型与非ATA/ATA纯合子受者各有33例和44例,两者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发生率分别为6.1%和25.0%(P〈0.05);移植后预期5年移植相关死亡(TRM)率分别为(10.7±5.9)%和(29.7±5.2)%(P〈0.05);5年无病生存(DFS)率分别为(81.8±6.7)%和(56.8±7.5)%(P〈0.05)。ATA/ATA纯合子型与非ATA/ATA纯合子受者间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发生率和复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供者为ATA/ATA纯合子和非ATA/ATA纯合子型者各有37例和40例,其相应受者Ⅱ-Ⅳ度aGVHD发生率、广泛型cGVHD发生率、5年累积复发率、TRM率、DFS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受者非ATA/ATA纯合子型和原发病为高危的受者为降低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度=2.911,P=0.029;危险度=2.686,P=0.027)。结论在HLA相合同胞供者allo-HSCT中,与非IL-10ATA/ATA基因型受者相比较,ATA/ATA基因型受者移植后Ⅱ-Ⅳ度aGVHD发生率和TRM率显著降低,其DFS率也较高。
- 蔡小矜宋阿霞王华张平张桂新杨帆魏嘉璘马巧玲阎嶂松姜尔烈黄勇杨栋林王玫何秫冯四洲韩明哲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0多态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 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研究
- 【目的】1.‘研究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营酸多态性(SNP)对HLA全相合、HLA不全相合亲缘及无关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疗效的影响。2.研究TNF-a, TGF-p,1FN, IL-6, I...
- 蔡小矜
- 关键词:细胞因子基因多态性IL-18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文献传递
- CCLG-2008方案治疗标危中危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期随访结果被引量:20
- 2014年
- 目的 评价根据骨髓微小残留病(MRD)检测调整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危险度分组的意义.方法 前瞻性选取2008年4月至2011年8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就诊并采用CCLG-2008方案系统治疗的初诊标危、中危ALL患儿共285例,其中男179例(62.8%)、女106例(37.2%),年龄5.3(0.5 ~14.0)岁.无需涉及MRD调整危险度分组已定义为高危组的初诊ALL患儿不在本研究范围.根据初次于本院确诊并入组的时间分组:Ⅰ组:2008年4月至2009年12月的初诊,共126例,均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且未根据骨髓MRD水平调整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Ⅱ组:2010年1月至2011年8月初诊患儿,共159例,除按CCLG-2008方案设定的危险度分组进行划分及治疗外,在治疗过程中将根据不同时期(诱导治疗的第33天以及整体治疗的第12周)MRD的水平调整其危险度分组及治疗方案.两组患儿均采用四色荧光抗体标记的流式细胞仪进行MRD检测.组间比较采用t或x2检验,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本组285例患儿中B细胞型268例(94.0%),T细胞型17例(6.0%);中枢神经系统(CNS)1状态232例(81.4%),CNS 2状态48例(16.8%),CNS 3状态5例(1.8%).Ⅰ组标危78例(61.9%),中危48例(38.1%);Ⅱ组调整前标危109例(68.6%),中危50例(31.4%),调整后标、中、高危比例分别为:53.5%(85例)、39.6%(63例)和6.9%(11例).285例患儿均随访2.5年,总复发率为7.4%(21例),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2.7%(16例)和3.1%(5例)(P=0.009);败血症、侵袭性真菌感染、坏死性小肠炎等较为严重感染的发生率为32.3%(92/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28.6%(36/126)和35.2% (56/159) (P =0.392);总病死率为6.7%(19/285),Ⅰ组和Ⅱ组分别为10.3%(13/126)和3.8% (6/159) (P =0.044).�
- 刘晓明邹尧王慧君陈晓娟阮敏陈玉梅杨文钰郭晔刘天峰张丽王书春张家源刘芳蔡小矜戚本泉常丽贤竺晓凡
- 关键词:儿童微小残留病
- 用Flu和Ara-c的改良方案预处理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急性白血病临床观察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评价采用氟达拉滨(Flu)和阿糖胞苷(Ara-c)改良的预处理方案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7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9例;年龄12~51岁,中位年龄20岁。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21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ML)5例。均采用包含Flu和Ara-c的预处理方案进行AHSCT,方案包括全身照射(TBI)7~8Gy或白消胺(Bu)3.2mg/(kg·d)×3d联合环磷酰胺(Cy)50mg/(kg·d)×2d、Flu30mg/(m2·d)×3d、Ara-c2g/(m2·d)×3d。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死亡外,所有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系统,中性粒细胞恢复至大于0.5×109/L、血小板恢复至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11(9~19)d和16(10~55)d。预处理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移植相关死亡率(TRM)7.4%(2例)。4年总体复发率(RR)、TRM和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38.8%±10.3%、9.3%±5.7%、60.8%±9.8%。结论在AHSCT治疗急性白血病中,以Flu、Ara-c改良的TBI/Cy或Bu/Cy预处理方案髓外毒性小,无病生存率较高,可作为急性白血病预处理的一种有效选择。
- 蔡小矜马巧玲王玫杨栋林阎嶂松姜尔烈黄勇魏嘉璘何祎张桂新杨帆冯四洲韩明哲
- 关键词: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氟达拉滨阿糖胞苷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4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评价采用一种新预处理方案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的疗效。方法:2005年1月-2008年12月对43例CML患者进行allo-HSCT,采用白消安加环磷酰胺联合氟达拉滨、阿糖胞苷(Bu/Cy/Flu/Ara-C)为预处理方案,具体剂量为Bu3.2mg·kg-1·d-1静点(iv)或4mg·kg-1·d-1口服(po)2~4d、Cy50mg·kg-1·d-1×2、Flu30mg·m-2·d-1×3、Ara-C2g·m-2·d-1×3。移植方式为HLA相合或半相合亲缘供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其中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BSCT)16例,骨髓移植(BMT)26例,骨髓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1例。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造血重建,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12例(27.9%),慢性GVHD(cGVHD)19例(45.2%),移植相关死亡(TRM)9例(20.9%),细胞遗传学或血液学复发6例(14.0%),其中4例复发后采用格列卫与DLI联合的挽救治疗获得稳定的分子生物学缓解;总体无病生存率(DFS)为(72.0±7.0)%,其中CP1和非CP1期移植患者DFS分别为(80.0±6.7)%和(42.9±18.7)%。移植后90d内出现bcr/abl阳性与持续阴性者分别为31例(72.1%)和12例(27.9%),2组累积复发率分别为(21.4±8.0)%和(9.1±8.7)%(P=0.427)。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提示广泛型GVHD为影响DFS的危险因素。结论:采用新预处理方案进行亲缘供者allo-HSCT治疗CML疗效良好。移植后90d内bcr/abl阳性不足以提示复发。格列卫联合供者淋巴细胞输注是治疗CML早期复发的一种有效方法。
- 蔡小矜马巧玲阎嶂松姜尔烈黄勇杨栋林王玫魏嘉璘何祎张桂新杨帆冯四洲韩明哲
- 关键词: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微小残留病变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20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探讨MDS患者接受HSCT治疗的适应证和时机。方法1993年11月~2007年4月对20例MDS及MDS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39岁)行HSCT治疗。其中18例接受同胞供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1例为同基因骨髓移植(Syn-BMT);1例为无关脐带血移植(CBT),+25d时移植失败行自体骨髓移植。预处理主要采用修改的Bu/Cy方案。结果3年总生存率(OS)及3年无病生存率均为53.3%±12%;3年复发率(RR)10.8%±7%,移植相关死亡率(TRM)42.6%±12%。截止随访日期,存活11例,中位生存时间16.5(2.0~112)个月。结论HSCT是治疗MDS的有效方法,如有HLA匹配的同胞供者,HSCT可作为MDS患者的一线治疗。
- 张桂新魏嘉璘王玫黄勇杨栋林姜尔烈马巧铃阎嶂松王华蔡小矜刘欣杨帆冯四洲韩明哲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
- 儿童非APL急性髓系白血病CAMS-2009方案疗效分析
- 目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约占儿童急性白细胞的15%~20%,大多数患儿经化疗能获得完全缓解,30%~50%的患儿能治愈.对非APL-AML患儿进行疾病危险度分层治疗,并加强诱导治疗强度、增加中/大剂量Ara-C疗程...
- 阮敏刘芳戚本泉蔡小矜邹尧陈玉梅竺晓凡郭晔张丽杨文钰刘天峰陈晓娟张家源王书春刘晓明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评价儿童患者
- 文献传递
- 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在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临床意义
- 2014年
- 目的研究IL-18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对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造血重建、并发症及生存的影响。方法9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纳人研究。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法检测供受者IL.18基因SNP.607C/A和.137G/C,分析供受者IL.18不同基因型对患者造血重建速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移植相关死亡(TRM)和无病生存(DFS)率的影响。结果供者.137G/G与G/C+C/C组比较,allo-HSCT后患者中位粒细胞重建时间较短[15(11~23)d对17(11-24)d,P=0.010],中位血小板重建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11-46)d对20(7~38)d,P=0.844],广泛型慢性GvHD(cGvHD)发生率较高(20.6%对3.3%,P=0.029);供者.607C/C组广泛型cGVHD发生率高于-607C/A+A/A组(31.6%对10.8%,P=0.024);受者.607C/C组广泛型cGVHD发生率高于.607C/A+A/A组(33.3%对10.7%,P=0.016)。不同供受者IL-18基因型组间复发率、TRM、DFS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选择IL-18.137G/G基因型供者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患者HLA匹配同胞供者allo—HSCT后粒细胞造血重建,但广泛型cGVHD发生率较高。
- 蔡小矜宋阿霞王华张平张桂新杨帆魏嘉璘马巧玲阎嶂松姜尔烈黄勇杨栋林王玫何祎韩明哲冯四洲
-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18造血干细胞移植移植物抗宿主病
- 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18例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评价同胞供者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疗效。方法:1998年5月-2007年4月对18例MDS及MDS转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进行同胞供者allo-PBSCT治疗。其中供受者HLAA、B、DR6个位点相合者16例,5个位点相合者2例。预处理主要采用修改的Bu-Cy方案。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中性粒细胞数〉0.5×10^9/L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5.5(11~28)d,血小板≥20×10^9/L中位时间为移植后17(10~50)d。移植后3年总生存率(OS)及无病生存率(DFS)均为(43.2±12.0)%,3年复发率(RR)(9.2-±7.0)%,移植相关死亡率(TRM)(42.1±12.0)%,移植后继发肿瘤2例。截止随访日期,存活10例,中位生存时间16.5(2~112)个月。结论:同胞供者allo—PBSCT是治疗MDS的有效方法。
- 张桂新魏嘉璘王玫黄勇杨栋林姜尔烈马巧铃阎嶂松王华蔡小矜刘欣杨帆冯四洲韩明哲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造血干细胞移植
- 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分组方式的探讨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评价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诱导治疗后不同时间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对预后的影响。将细胞遗传学与诱导治疗后不同时间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相结合,提出新的AML患者预后分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1日至2008年2月1日于我院住院的原发、初治AML患者(非M3型)105例,所有患者在诱导化疗结束时(T1)和(或)骨髓抑制期(T2)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有细胞遗传学资料的患者97例。结果(1)T1或12时间点105例行骨髓穿刺检查的患者,骨髓幼稚细胞〈0.05者和I〉0.05者相比,T1时间点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86.0%、47.4%,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46.2%、21.6%,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9.7%、25.6%。12时间点二者CR率分别为86.3%、41.4%,3年RFS率分别为52.4%、18.9%,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1.1%、3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T1和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具有相关性。(2)将染色体核型预后中等组患者根据T1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分为二组:骨髓幼稚细胞〈0.05者和I〉0.05者。前者预后与良好组相近,后者预后与不良组相近。(3)多因素分析表明T1或他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是AML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T1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可能较亿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意义更大。结论以0.05为界,T1或他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是原发、初治AML患者(非M3型)CR率、RFS、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将染色体核型与T1和(或)T2时间点骨髓幼稚细胞比例相结合分组,可进一步区分中等组患者,有助于评估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
- 姜波秘营昌林冬蔡小矜傅明伟李巍王迎刘旭平薛艳萍卞寿庚王建祥
- 关键词:白血病髓样急性细胞遗传学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