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艳涛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五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观察
- 2024年
- 目的:观察中药自拟方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00例肝硬化内毒素血症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复方(水煎剂)保留灌肠,隔日1次,连续14 d;对照组不给予中药治疗。在第15 d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内毒素(ET)、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血氨(NH3)、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比较内毒素血症治疗结果、症状积分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完成随访91例。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TBil、NH3、IL-6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LT、AST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痊愈及治疗有效的病例数多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发热、腹胀、胁痛3个方面的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在并发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的疗效肯定,且有助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安全性良好。
- 裴艳涛黄涛张倩宁更献袁文芳岳鑫彦
- 关键词:肝硬化内毒素血症灌肠补充替代医学
- 疏肝健脾除湿法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研究及对HSC凋亡的影响
- 郑艳华张振果王建彬张红霞王艳叶立红康海燕赵子龙孙杏丽裴艳涛
- 课题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应用疏肝健脾除湿法治疗观察肝郁脾虚型,且表现寒湿困脾较明显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改善肝功能、症状及肝纤维化四项、肝脏病理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探讨中药抗纤维化的机理,并为抗纤维化治疗提供新的治疗药...
- 关键词: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抗纤维化治疗中药治疗
- 中药结肠透析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 2019年
-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肝硬化患者内毒素及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在肝硬化治疗中的意义.方法:将6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保肝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支持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隔日1次,2周为1个疗程,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浆内毒素、TNF-α、IL-1、IL-6细胞因子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内毒素、TNF-α、IL-1、IL-6水平较对照组下降(均P<0.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疗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TNF-α、IL-1、IL-6炎性细胞因子具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
- 裴艳涛宁更献袁文芳黄涛张倩周丽红
- 关键词:结肠透析中药内毒素白细胞介素-1
- 蛇芪清毒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 2020年
- 目的观察蛇芪清毒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2月—2018年9月石家庄市第五医院诊治的100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180μg/次皮下注射,1次/周,疗程48周;治疗组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同时给予蛇芪清毒颗粒口服,10 g/次,3次/d,疗程48周。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24周、48周后ALT、AST水平及HBsAg、HBeAg、HBV DNA转阴率,记录2组不良反应。结果2组治疗24周、48周后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治疗48周后明显低于治疗24周后(P均<0.05),且治疗组治疗24周、48周后ALT、AST水平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24周、48周后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HBeAg转阴率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且治疗48周后治疗组HBeAg转阴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蛇芪清毒颗粒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用聚乙二醇干扰素。
- 吴秀颀武博荣裴艳涛刘素芬刘振中林琳魏娟王志华宁更献
- 关键词: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聚乙二醇干扰素
- 多学科团队(MDT)管理模式对肝衰竭患者近期预后的影响
- 目的 观察我院多学科团队(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干预对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探讨MDT管理模式对肝衰竭患者诊断和规范化治疗以及由此对患者带来的益处.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
- 李力王立静宁更献张建集蔡莉芬封丽琴秦浩吴凤影裴艳涛郑欢伟
- 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干扰素组和替比夫定组,干扰素组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联合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组给予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48周,观察血清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含量和正常化率及血清HBsAg、HBeAg和乙肝病毒(HBV)DNA的含量及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24周和48周ALT和AST的含量及血清HBsAg、HBeAg和HBV DNA的含量均明显降低(P<0.01),而替比夫定组治疗后降低量更显著;ALT和AST正常化率,HBeAg阴转率和血清转换率及HBV DNA低于检测下限值率显著增加(P<0.01),而替比夫定组治疗后的增加量更显著。结论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效果比干扰素联合阿德福韦酯的治疗更加显著。
- 刘素芬董正洪魏娟冯娜林琳吴秀颀张彦芳裴艳涛李兵顺叶丽红杨莉
-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阿德福韦酯
-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胸腺肽α1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观察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胸腺肽α1治疗重型肝炎疗效。方法将80例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三组,20例为对照,20例行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40例行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治疗,观察其移植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治疗后4周,联合治疗组较单纯骨髓干细胞移植组及对照组间相比,ALT、TBiL均明显下降(P<0.05),ALB、PTA、CHE均明显上升(P<0.05),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联合胸腺肽α1皮下注射治疗重型肝炎有较好疗效。
- 康海燕许文进赵子龙裴艳涛张红霞王建彬
- 关键词:肝衰竭骨髓干细胞胸腺肽Α1
- 肝硬化腹水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 2023年
- 目的分析影响肝硬化腹水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及其预测价值,为改善患者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12月于石家庄市第五医院住院且病例资料完整的136例诊断为肝硬化腹水的患者临床信息,并根据患者治疗2周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将患者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基本信息及实验室检测资料进行对比,从中选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并采用ROC曲线判断其对预后的诊断价值。结果未好转组患者的腹腔感染率明显高于好转组,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也明显高于未好转组。另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在未好转组明显增高。在生化指标方面,未好转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尿素氮、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移酶、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C反应蛋白均高于好转组。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AST和尿素氮是影响肝硬化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3者对预后预测的AUC分别为0.721、0.784和0.655。结论肝硬化腹水患者外周血中的白细胞、AST和尿素氮水平对于其疾病的预后评判具有较高的临床预测价值。
- 袁文芳魏峰岳鑫彦黄涛李志锁裴艳涛张倩郝月茗戴二黑闫会敏
- 关键词:肝硬化腹水炎症指标独立危险因素
- 中药结肠透析对肝硬化难治性腹水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观察中药结肠透析对于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于2015年3月-2016年4月期间到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肝硬化难治性腹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LT、TBil、Alb、PTA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于肝硬化腹水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方式的基础上联合中药结肠透析,能够帮助改善肝功能指标水平,促进康复。
- 裴艳涛袁文芳黄涛
- 关键词:肝硬化中药结肠透析
- 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肝硬化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与观察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60例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依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肝硬化的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及内毒素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及内毒素结合蛋白表达水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1周及2周两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血浆内毒素及内毒素结合蛋白表达水平、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的上述统计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中药结肠透析治疗肝硬化的临床效果较好,对患者的肝功能改善及内毒素清除均有较好的临床作用,因此值得在肝硬化患者中推广应用。
- 裴艳涛袁文芳黄涛郑艳华周丽红赵丽娜贾琳
- 关键词:中药结肠透析肝硬化肝功能内毒素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