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覃军干

作品数:24 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天文地球
  • 12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孢粉
  • 8篇盆地
  • 8篇气候
  • 8篇古环境
  • 7篇环境意义
  • 7篇古环境意义
  • 6篇藻类
  • 6篇长江
  • 6篇长江三角
  • 6篇长江三角洲
  • 5篇东南
  • 5篇琼东南盆地
  • 4篇全新世
  • 4篇化石
  • 4篇沟鞭藻
  • 4篇凹陷
  • 4篇沉积环境
  • 3篇植被
  • 3篇涠西南凹陷
  • 3篇渐新世

机构

  • 11篇同济大学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6篇中海油能源发...
  • 4篇中海油能源发...
  • 3篇中国科学院南...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海石油(中...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青岛海洋地质...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石油...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4篇覃军干
  • 8篇吴国瑄
  • 4篇祝幼华
  • 4篇郑洪波
  • 4篇张强
  • 3篇李从先
  • 3篇李君
  • 3篇王任
  • 2篇周建超
  • 2篇麦文
  • 2篇李君
  • 1篇茅绍智
  • 1篇邵磊
  • 1篇黄合庭
  • 1篇邓兵
  • 1篇张新荣
  • 1篇张美良
  • 1篇曹建华
  • 1篇刘锐
  • 1篇周琪

传媒

  • 5篇海洋地质与第...
  • 4篇微体古生物学...
  • 3篇科学通报
  • 2篇第四纪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地球与环境
  • 1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古生物学...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桂林灵田晚全新世的气候及环境变化
对来自桂林灵田2.5m的沉积样品进行了高分辨率的孢粉分析,用AMS14C测年建立该剖面的沉积年代框架。分析结果显示,沉积样品中孢粉种属丰富,数量众多。根据孢粉分析结果探讨了该地区1906~1379 cal BP的植被演替...
覃军干张强李君张春来
关键词:孢粉晚全新世
文献传递
近1000年以来气候波动在广西桂北地区沉积物中的记录被引量:11
2016年
对采自广西桂林资源县晓锦村ZY刮面的沉积样品进行了AMS14C年代测定、孢粉、淡水藻类和植硅体分析。结果显示,该剖面95cm的沉积物记录了该地区近1000多年以来的沉积环境、植被变化和全新世末期两次重要的气候变化事件,即中世纪暖期和小冰期。ZY剖面约1000~250cal.aB.P.处于水动力条件较弱的沼泽环境,周围植被以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栎和枫香占优),气候条件较温暖湿润,是晚全新世气温下降过程中的一次气候回暖,与中世纪暖期相对应;约250~0cal.aB.P.剖面所在位置发展为水稻田,周围植被中针叶林扩张(松为主),阔叶林退缩,反应了小冰期气温下降的气候特征。250~0cal.aB.P.人类活动明显增强,孢粉和植硅体资料所揭示的植被面貌是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共同影响的结果。
覃军干张新荣张强周建超
关键词:植被孢粉植硅体中世纪暖期小冰期
桂林甑皮岩洞穴的形成、演化及古人类文化遗址堆积浅议被引量:12
2011年
研究发现甑皮岩(洞穴)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层堆积不仅具有重要的古人类活动-史前文化研究价值,而且具有旅游观赏价值,是重要的史前文化遗产,是揭示和反映中华远古文明的典型代表。据洞穴石笋、钙华测年及年溶蚀率推测,桂林甑皮岩洞穴形成年代大约是在晚更新世时期。而据文化堆积层中的陶片、古动物化石测年、炭灰和孢粉记录表明,文化层从距今12500年左右开始沉积,并于7600年结束,延续时间长达5000年。该遗址在史前考古中占有重要地位,为华南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序列和探求桂林历史文化的渊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考古依据。
张美良朱晓燕覃军干吴夏曹建华
南海深海相渐新统孢粉记录被引量:28
2003年
大洋钻探184航次从南海取得了距今32.8 Ma以来的深海沉积记录,其中的渐新世(32.8~23.8Ma)沉积包含丰富的孢粉化石.1148站孢粉分析建立了中国首例深海相渐新统孢粉组合序列.孢粉组合以山地针叶树花粉为优势组分,阔叶树花粉含量较低.二者均以热带、亚热带植物分子为主,但也含山地喜凉、干植物分子.南海深海相渐新统孢粉组合序列在距今32.0 Ma显示明显的变化,反映了南海地区渐新世气候的一次重大转折.孢粉植物群特征表明32.0 Ma以前南海邻近陆地的植被以热带山地雨林和低地雨林为主,南海地区具热而湿润的气候条件;32.0 Ma以后的渐新世孢粉植物群中温带高山针叶树和山地喜温干落叶阔叶树增多,表明此后南海地区的气候变得较为凉干.
吴国瑄覃军干茅绍智
关键词:化石植物气候
广西桂林岩溶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气候及沉积环境变化被引量:12
2015年
在精确AMS^14C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对采自广西桂林岩溶区西南村的沉积样品进行了孢子、花粉和淡水藻类分析,获取了该地区中全新世以来的植被、气候和沉积环境变化的记录.结果显示,ca.5390-1990 cal a BP研究区周围分布有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和少许针叶林,低山丘陵上生长着以常绿栎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林,较高海拔处分布有少量以松为主的针叶林,气候温暖湿润;ca.1990-380 cal a BP植被演替为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针叶混交林,气温较前一阶段有所降低,期间存在冷暖干湿变化.ca.5390-3160,ca.1990-1540和ca.1360-750 cal a BP三个阶段剖面所在位置湿生草本植物莎草科花粉和淡水藻类环纹藻含量同步升高,指示研究区内水域面积扩大;ca.3160-1990 cal a BP发育泥炭;而ca.1540-1360与ca.750-380 cal a BP两个阶段莎草科花粉和环纹藻含量下降,说明水域面积有所缩小.ca.750-380 cal a BP,人类活动不断增强,森林植被和沼泽资源遭受破坏,石漠化日益加剧.
周建超覃军干张强张春来蒋仕清
关键词:岩溶区孢粉全新世植被气候
涠西南凹陷流沙港组三段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的特征
2022年
北部湾盆地涠西南凹陷成熟区勘探难度逐渐加大,而流三段油气十分富集,勘探前景广阔,是拓展勘探的首选。本文以WZ11-6构造X井为例,结合古生物学、岩石矿物、有机地球化学等分析,研究了流三段烃源岩沉积环境、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及生物标志物分布等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涠西南凹陷流三段烃源岩主要发育于滨浅湖相淡水沉积环境,有机质流三段上层序褐灰色泥岩达到优质烃源岩级别,流三段下层序红褐色泥岩达到好~优质烃源岩级别,生烃潜力大。流三段烃源岩有机质以Ⅱ2-Ⅲ型干酪根为主。有机质成熟度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总体处在低成熟阶段。流三段烃源岩中二环倍半萜和三环萜烷丰度相对较低,4-甲基-C30甾烷含量丰富。
杨宝伟李美球张菲覃军干黄合庭
关键词:烃源岩沉积环境涠西南凹陷北部湾盆地
从沟鞭藻化石探讨琼东南盆地渐新世—上新世沉积环境演化特征
沟鞭藻(dinoflagellates)属沟鞭藻门甲藻纲,是一类具有双鞭毛和纵横沟的单细胞微小有机体,大小一般为20–250μm。由于沟鞭藻类个体微小,数量丰富,地理分布广泛,在地质历史时期演化迅速,是确定地质时代、进行...
祝幼华麦文马瑞芳覃军干李君
关键词:沟鞭藻沉积环境琼东南盆地
文献传递
渤海新近纪古湖发育的直接证据被引量:17
2004年
通过渤海5口钻井的沉积有机质分析,以沉积有机质中浮游藻类丰度和类型、无定形有机质含量变化以及地层序列中富藻沉积层发育程度,作为指示湖相沉积环境发育的标志,确定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层的分布特征及渤海古坳陷湖的发育特征。分析表明,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含量高的层段在馆陶组和明下段都有分布,但发育最好的是在明下段下部。这是渤海新近纪湖相沉积地层存在的直接证据。从湖相沉积发育的差异看,馆陶组和明化镇组时期的古湖有着不同的特征,馆陶组早期渤海的湖泊可能很小,馆陶组中、晚期为湖泊扩张期,从含浮游藻类和无定形有机质沉积层纵向变化频繁出现可以看出浅湖沉积环境的不稳定性。新近纪古湖的盛期是在明下段下部沉积时段,当时渤海淡水湖泊普遍存在。
米立军毕力刚龚胜利吴国瑄覃军干邵磊夏佩芬
宁绍平原及邻区晚更新世以来的孢粉学研究及古环境意义
在精确AMS碳十四年代测定的基础上,对采自宁绍平原河姆渡钻孔、长江三角洲青浦地区崧泽钻孔的样品进行了孢粉、藻类、有机碳同位素、粒度和磁化率分析,结合考古、历史资料,获得了宁绍平原和长江三角洲地区氧同位素3期(MIS 3)...
覃军干
关键词:河姆渡遗址孢粉藻类
文献传递
长江三角洲及邻近海域第一硬质黏土层的生物化石标志被引量:8
2004年
对长江三角洲地区8个钻孔进行了系统的孢粉、藻类分析,从第一硬质黏土层中提取出较丰富的孢粉和藻类化石,结合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探讨了长江三角洲及邻近海域第一硬质黏土层中的孢粉、藻类及其组合的特征。与其上覆地层相比,硬质黏土层中的孢粉、藻类的绝对浓度较低,出现的孢粉、藻类组合较单调,孢粉、藻类组合中淡水藻类含量异常高,并以环纹藻为主。高含量的淡水藻类指示硬质黏土的形成曾受到水流作用,硬质黏土的形成环境应为水域环境。与上覆、下伏地层的孢粉、藻类组合明显不同,淡水藻类含量高是第一硬质黏土层孢粉、藻类组合的重要特征,可以作为长江三角洲及其邻近海域地区晚第四纪地层对比的一个显著标志。
覃军干吴国瑄郑洪波李从先
关键词:长江三角洲生物化石孢粉藻类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