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许艳丽

作品数:281 被引量:1,825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经济管理金属学及工艺更多>>

文献类型

  • 228篇期刊文章
  • 28篇专利
  • 1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2篇农业科学
  • 13篇生物学
  • 4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93篇大豆
  • 101篇线虫
  • 51篇胞囊
  • 51篇胞囊线虫
  • 49篇大豆胞囊线虫
  • 44篇土壤
  • 38篇病原
  • 32篇迎茬
  • 32篇昆虫
  • 31篇昆虫病原
  • 31篇昆虫病原线虫
  • 31篇病原线虫
  • 29篇重迎茬
  • 26篇真菌
  • 25篇连作
  • 22篇根腐
  • 22篇根腐病
  • 20篇大豆根腐病
  • 18篇迎茬大豆
  • 17篇重迎茬大豆

机构

  • 279篇中国科学院
  • 59篇东北农业大学
  • 30篇中国科学院研...
  • 29篇黑龙江省农业...
  • 27篇东北林业大学
  • 13篇黑龙江八一农...
  • 12篇科技厅
  • 11篇国家大豆工程...
  • 7篇甘肃农业大学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6篇巴彦县农业技...
  • 5篇吉林省农业科...
  • 5篇全国农业技术...
  • 5篇教育部
  • 5篇山西省农业科...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科学院遗...
  • 5篇美国农业部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市种子管...

作者

  • 281篇许艳丽
  • 107篇李春杰
  • 51篇韩晓增
  • 40篇潘凤娟
  • 33篇李兆林
  • 25篇宋洁
  • 19篇战丽莉
  • 18篇魏巍
  • 15篇何志鸿
  • 13篇王丽芳
  • 12篇刘忠堂
  • 12篇刘晓冰
  • 12篇姚钦
  • 11篇孙玉秋
  • 10篇台莲梅
  • 10篇刘金波
  • 10篇韩新华
  • 9篇温广月
  • 9篇王守宇
  • 9篇于广武

传媒

  • 62篇大豆科学
  • 30篇大豆通报
  • 25篇农业系统科学...
  • 23篇大豆科技
  • 1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1篇植物保护
  • 9篇黑龙江农业科...
  • 9篇土壤与作物
  • 4篇生态学杂志
  • 4篇植物病理学报
  • 3篇安徽农学通报
  • 3篇华北农学报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农业现代化研...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湿地科学
  • 1篇黑龙江大学自...
  • 1篇生物技术
  • 1篇现代化农业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8
  • 4篇2017
  • 4篇2016
  • 8篇2015
  • 13篇2014
  • 19篇2013
  • 16篇2012
  • 25篇2011
  • 13篇2010
  • 17篇2009
  • 45篇2008
  • 14篇2007
  • 10篇2006
  • 15篇2005
  • 15篇2004
  • 12篇2003
  • 6篇2002
  • 7篇2001
28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土壤木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6
2013年
基于木霉菌属真菌内转录间隔区(ITS)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DG和DT应用于土壤木霉菌属基因组DNA的实时荧光定量检测,并建立相应的实时荧光定量PCR体系。应用该反应体系对黑土区长期无施肥(NF)、长期施用N、P化肥(NP)以及长期配施N、P化肥和有机肥(NPM)3种方式下大豆田土壤木霉菌基因组DNA进行绝对定量检测。结果表明,引物DG和DT对木霉菌属真菌有较好的特异性;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2=0.993,斜率为-0.2829,而熔点曲线无杂峰;在大豆生育时期的苗期,NF、NP及NPM措施下每克干土中木霉菌基因组DNA含量分别为0.4ng、0.8ng和1.2ng,且NPM措施含量显著高于NF及NP措施(P<0.05)。图4,参17。
魏巍许艳丽朱琳董楠韩晓增Li S
关键词:木霉菌实时荧光定量PCR长期施肥
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性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昆虫病原线虫作为一种有潜能的生物防治因子,日益受到国际生防领域的重视。目前,昆虫病原线虫一般采用低温贮存的方式,研究昆虫病原线虫的耐寒机制是昆虫病原线虫用于长期贮存的重要方面。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涉及到昆虫病原线虫耐寒性研究方法、耐寒生存和行为策略、耐寒生理和分子机制等方面。
王丽芳许艳丽李春杰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分子机制
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种群密度检测新方法
2013年
采用室内模拟试验,对昆虫病原线虫检测器收集到昆虫病原线虫线虫数量和土壤中昆虫病原线虫密度相关性进行研究,确定昆虫病原线虫检测器收集时间、检测器放置间距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收集时间和检测器放置间距对检测器收集到线虫数量有显著影响,48h为最佳收集时间,检测器之间放置8cm为最佳间距。检测器中收集到昆虫病原线虫的数和昆虫病原土壤中线虫密度显著相关,相关系数R2达到0.9364。该技术为昆虫病原线虫定性及定量检测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战丽莉王义许艳丽裴希超刘振宇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种群密度
木霉制剂的生防应用研究及发展前景被引量:34
2008年
木霉菌是重要的植物病害防治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由于生防技术的日趋成熟,木霉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简述木霉生防制剂的种类,剂型、载体、货架期,木霉菌的发酵工艺和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及木霉制剂的开发前景。
唐永庆许艳丽张红骥高亚冰于德才
关键词:木霉菌生防制剂生物防治
昆虫病原线虫对大豆地下害虫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致病力研究被引量:23
2005年
蛴螬是一种对大豆为害严重的地下害虫。本试验应用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EPN)斯氏线虫Steinernema carpocapsae的4个品系和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的3个品系,分别以滤纸和沙子为介质对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进行致病力测定,筛选出异小杆线虫Heterorhabditis bacteriophora-1品系为防治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较理想线虫品系,以沙子为介质时,校正寄生死亡率达95.83%。
钱秀娟许艳丽Wang Yi刘长仲李春杰赵风平
关键词:昆虫病原线虫室内生测
生物除草剂新发展及其在大豆田除草上的应用被引量:4
2013年
草害是造成作物减产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年来化学除草剂的大量使用引发了诸多环境问题。随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深入,生物除草剂的研发和应用逐渐成为杂草防除的热点。文章在概述了生物除草剂的定义、分类以及生物除草剂控制杂草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分析了国内外大豆田应用天然植物提取物、真菌、化感物质和覆盖作物作为生物除草剂的现状,展望了在免耕系统彻底改变了杂草治理理念新变化下大豆田生物除草剂应用的前景。
刘爱群刘伟婷张敬涛宋洁许艳丽
关键词:生物除草剂免耕
中国大豆胞囊线虫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大豆胞囊线虫病是大豆生产上,危害最大且发生最普遍的病害,对大豆产量影响极大。应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大豆胞囊线虫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介绍了我国大豆胞囊线虫抗源筛选及抗病育种的研究进展。
刁琢许艳丽
关键词:大豆胞囊线虫抗源育种
水稻白叶枯病菌EAL结构域蛋白VieAxoo基因缺失突变和功能分析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旨在揭示水稻白叶枯病菌(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环鸟苷二磷酸(c-di-GMP)信号蛋白VieAxoo的生物学功能。【方法】本研究通过标记置换法对vieAxoo基因(PXO_04753)进行了缺失突变研究,采用表型测定进行了功能鉴定。【结果】从野生型菌株PXO99A中克隆的vieAxoo基因序列与其它病原黄单胞菌的同源序列高度保守。VieAxoo具有参与c-di-GMP降解的磷酸二酯酶(PDE)EAL结构域和磷酸信号识别受体REC结构域。与PXO99A相比,△vieAxoo基因缺失突变体对水稻的致病性、胞外多糖(EPS)产生和运动性无明显改变;但对烟草的致敏性和生物膜形成显著降低;基因互补可以使之完全恢复。【结论】VieAxoo正向调控了Xoo对烟草的致敏性和生物膜形成能力。
梁士敏杨凤环管文静吴茂森陈华民田芳许艳丽何晨阳
关键词:水稻白叶枯病菌缺失突变
美国、阿根廷和巴西大豆重要病害发生与防治现状被引量:6
2001年
简要地介绍了美国、阿根廷和巴西最近几年对大豆产量影响较大的病害发生、危害和防治状况 ,其中包括一些新的对大豆生产具有很大潜在威胁的病害 ,如大豆突然死亡综合症、疫霉病、茎褐腐病、茎癌病和线虫病等 。
许艳丽李兆林
关键词:大豆菌核病疫霉病
小卷蛾斯氏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1
2008年
用TRIZOL法提取了小卷蛾斯氏线虫RNA,利用RT-PCR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CE)技术克隆了两条小卷蛾斯氏线虫β-微管蛋白基因cDNA的3'端序列。将得到的cDNA序列提交到GenBank,分别获取登录号EU049857和EU049858。两个序列,长度分别为1372碱基(SCTUBl)和1374碱基(SCTUB2),分别编码434和432个氨基酸,编码的蛋白的分子量在48kDa左右。氨基酸的124-131位存在一个微管蛋白信号片段GGGTGSG。序列分析表明,分离得到的两个基因与其他线虫的微管蛋白基因具有较高的同源性,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65%以上,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在81%以上,两个氨基酸序列都含有两个氨基酸保守区NNWAKGHY和RKAFLHWYTGEGMDEMEFTE。
秦松柏樊东李春杰许艳丽
关键词:Β-微管蛋白克隆
共2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