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兰湘

作品数:3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肝癌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细胞
  • 1篇上调
  • 1篇鼠肝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肝
  • 1篇小鼠肝癌
  • 1篇免疫
  • 1篇免疫治疗
  • 1篇耐受性树突状...
  • 1篇抗瘤
  • 1篇抗瘤免疫
  • 1篇抗原
  • 1篇肝癌抗原
  • 1篇癌抗原
  • 1篇PD-1
  • 1篇SPD-1

机构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3篇冯作化
  • 3篇张桂梅
  • 3篇贺兰湘
  • 1篇贺宇飞
  • 1篇张慧
  • 1篇项锦毅
  • 1篇朱汉钢

传媒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年份

  • 2篇2006
  • 1篇2005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sPD-1封闭PD-L促进抗瘤免疫的机制研究被引量:9
2006年
目的研究本室构建的可溶性PD-1(sPD-1)真核表达质粒pPD-1A的抑瘤机理。方法用转染了pPD-1A的BHK细胞分泌产物去封闭树突状细胞上的PD-1配体(PD-L),并用MTT法检测树突状细胞(DC)对小鼠脾细胞的增殖激活作用。BALB/c小鼠接种H22肝癌细胞后次日开始接受质粒pPD-1A的注射。用RT-PCR法分析小鼠脾细胞的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mRNA表达水平,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肿瘤内T淋巴细胞的数量。结果在淋巴细胞活化的早期sPD-1对IL-10-DC激活淋巴细胞的作用有一定的促进,但作用并不十分显著(P>0.05)。注射了质粒pPD-1A的小鼠产生了较强的抗瘤免疫反应,H22肝癌细胞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1)。脾脏淋巴细胞的4-1BB、B7.1、IFN-γ和TNF-α表达均上调,以IFN-γ的增加最明显;OX40、IL-10表达下调。肿瘤内TIL数量明显增多(75.86%)。结论sPD-1通过对PD-L的封闭,不仅增加了肿瘤内部CD3+T细胞的数量,而且可以调节细胞因子和共刺激分子的表达,从而促进抗瘤免疫。
贺兰湘张桂梅贺宇飞张慧项锦毅朱汉钢冯作化
关键词:PD-1小鼠肝癌免疫治疗
负载不同形式肝癌抗原的树突状细胞抑瘤功能的比较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探讨不同形式的肝癌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的抑瘤功能。方法:分别用肝癌H22冻融抗原、H22小分子抗原肽和Hsp70-H22抗原肽复合物修饰DC;用MTT比色法分析DC激活的CTL对H22细胞的杀伤能力,并用RT PCR法测定脾脏T细胞中IFN-γmRNA的表达水平;用不同修饰的DC免疫小鼠,观察其对H22肝癌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单独的H22肝癌抗原肽修饰的DC不能激活CTL。Hsp70-H22肽复合物修饰的DC激活CTL的能力强于H22肝癌冻融抗原修饰的DC,对H22细胞的杀伤率分别为 47. 3%和 18. 3%。各组T细胞中IFN-γ表达水平的变化与杀伤率的变化相一致。用H22肝癌冻融抗原和Hsp70 -H22肽复合物修饰的DC免疫小鼠后,均可抑制H22细胞生长,但后者的抑制作用更强,成瘤率仅 40%。其他各组的成瘤率均为100%。结论:Hsp70-H22肽复合物是一种DC的强致敏物,可通过激活CTL、诱导CD4+T细胞分化成Th1型细胞而参与肝癌的免疫排斥。
贺兰湘张桂梅冯作化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IFN-Γ肝癌
IL-10上调PD-1配体的表达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形成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IL-10诱导耐受性树突状细胞(DCs)形成的机制。方法用30 ng/mL的IL-10处理Balb/c小鼠骨髓DCs,分别用RT-PCR和流式细胞术分析DCs的PD-1配体分子的表达,用MTT法测定DCs激活T细胞的能力,并用IL-10-DCs免疫荷瘤小鼠,观察H22肝癌细胞的生长情况。结果IL-10-DCs对T细胞的激活能力降低;在注射了IL-10-DCs的小鼠体内,H22肝癌细胞的生长速度快于对照组;免疫抑制性受体PD-1的配体分子在IL-10-DCs上的表达上调。结果提示,在H22肝癌模型上,IL-10上调PD-1的配体分子表达可能是免疫耐受的一个机制。结论减少IL-10的产生或封闭PD-1/PD-L路径可能是一个很有前景的肝癌生物学治疗策略。
贺兰湘张桂梅冯作化
关键词:肝癌树突状细胞IL-10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