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贺秋兰

作品数:31 被引量:13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髓核
  • 7篇硬膜
  • 7篇硬膜外
  • 7篇蛇床子
  • 7篇蛇床子素
  • 7篇麻醉
  • 6篇炎性
  • 5篇硬膜外腔
  • 5篇致炎
  • 5篇外腔
  • 4篇炎性痛
  • 4篇手术
  • 4篇术后
  • 4篇坐骨
  • 4篇坐骨神经
  • 4篇坐骨神经痛
  • 4篇经痛
  • 4篇脊柱
  • 4篇脊柱侧
  • 3篇硬膜外腔注射

机构

  • 30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中山大学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宜春学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安庆市立医院
  • 1篇东莞市人民医...
  • 1篇中山市人民医...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贵州中医药大...

作者

  • 31篇贺秋兰
  • 16篇孙来保
  • 14篇魏明
  • 12篇李梅娜
  • 9篇邹学农
  • 9篇黄文起
  • 8篇徐辉
  • 5篇张劲军
  • 4篇冯璐璐
  • 4篇舒海华
  • 3篇王钟兴
  • 3篇刘先国
  • 3篇王磊
  • 3篇杨军林
  • 2篇刘卫锋
  • 2篇任政华
  • 2篇刘宽智
  • 1篇任俊
  • 1篇张鹄菲
  • 1篇牛丽君

传媒

  • 5篇中国疼痛医学...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麻醉学杂...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 1篇现代医院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今日药学
  • 1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第25届全国...

年份

  • 3篇2024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脊髓背角ERK/MAPK通路在髓核致炎大鼠神经根炎性痛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脊髓背角磷酸化ERK(pERK)在髓核致炎大鼠神经根炎性痛进程中的表达变化,及硬膜外腔注射ERK通路抑制剂U0126对大鼠机械性痛阈的影响。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3组:Blank组(13只)、Sham组(13只)、手术模型组(NP组,30只),检测所有大鼠术前1 d,术后1、4、7、14、21 d和28 d的50%机械痛缩足阈值(50%MWT)。Blank组和Sham组于术后7 d及NP组于术后1、4、7、14、21 d取大鼠腰段脊髓背角,应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时点pERK蛋白含量。另一成年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blank组(13只),sham组(13只),NP组(13只),DMSO组(13只)和U0126组(28只),DMSO组、U0126组分别于术后第6天单次硬膜外腔注射10%DMSO 50μl和10μg/50μl U0126。给药前和给药后多个时点均进行疼痛行为学测定。Blank、Sham和NP组于术后第6d取腰段脊髓背角,DMSO组于给药后6 h取材,U0126组于给药后2、4、6、24 h取材,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脊髓背角pERK阳性产物。结果:与Sham组相比,髓核致炎性神经根痛大鼠腰段脊髓背角pERK在术后1、4、7、14和21 d多个时点表达均增加(P<0.05)。术后第6 d单次硬膜外腔给予U0126后4 h髓核致痛大鼠的50%MWT明显提高(P<0.05),持续至给药后8 h,同时伴有脊髓背角pERK表达减少(P<0.05)。结论:腰段脊髓背角pERK在髓核致炎性神经根痛进程中表达增加,给予ERK通路抑制剂U0126可缓解痛觉过敏,脊髓背角ERK/MAPK通路在髓核致炎大鼠神经根炎性痛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冯璐璐吴海璇徐辉贺秋兰魏明孙来保邹学农
关键词: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硬膜外腔注射髓核
蛇床子素对髓核致坐骨神经痛大鼠DRG中CGRPR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索硬膜外腔注射蛇床子素对髓核致坐骨神经痛大鼠DRG中CGRPR1表达的影响,以阐明其镇痛机制。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3组:Blank组(12只)、Sham组(12只)、手术模型组(NP,30只),检测大鼠术前1d,术后1、3、7、14、21 d的50%MWT和TWL。Blank组和Sham组于术后7 d及NP组于术后1、3、7、14、21 d取术侧L5DRG,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CGRPR1蛋白相对浓度。另♂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8只):NP组,DMSO组,蛇床子素组,CGRP8-37组。手术前后所有大鼠均进行疼痛行为学检测,NP组、DMSO组、蛇床子素组于术后7 d取材,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GRPR1蛋白相对浓度。结果NP组在术后各时间点50%MWT和TWL比术前和Sham组明显降低(P<0.05),术侧L5DRG中CGRPR1蛋白表达水平比Sham组明显升高(P<0.05)。与NP组和DMSO组相比,蛇床子素组50%MWT和TWL明显升高(P<0.05),同时术侧L5DRG中CGRPR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CGRPR1表达上调参与介导髓核源性坐骨神经痛,蛇床子素可通过抑制CGRPR1蛋白表达而缓解痛觉过敏。
吴海璇冯璐璐贺秋兰魏明徐辉李梅娜孙来保邹学农
关键词:蛇床子素坐骨神经痛髓核炎性痛硬膜外腔
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恶心呕吐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下脊柱侧弯矫形术后患者恶心呕吐(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6年7月至2009年12月间全身麻醉下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进行围术期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前进法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术后24 h内发生PONV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计算危险因素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回顾检索收集到215患者,共有199例患者符合标准,其中45例发生PONV(发生率22.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术中低平均动脉压(LMAP)、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Hb)大、术中低体温(LT)和使用吗啡或芬太尼术后镇痛(M/FPA)是脊柱侧弯矫形患者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为P=1/[1+exp(-0.42×LMAP+0.087×△Hb+2.263×LT-3.069×M/FPA+20.829)]。ROC曲线的AUCsyn为0.969±0.011,且AUCsyn>AUC△Hb>AUCMAP>AUCLT>AUCM/FPA。【结论】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平均动脉压过低、Hb丢失、体温偏低使患者容易发生PONV,使用强阿片类药物行术后镇痛增高PONV的风险。PONV的预测模型为P=1/[1+exp(-0.42×LMAP+0.087×△Hb+2.263×LT-3.069×M/FPA+20.829)]。综合危险因素的预测性能优于单一危险因素。
贺秋兰刘卫锋舒海华杨军林魏明刘宽智黄文起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脊柱侧弯矫形术围手术期
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及硬膜外腔置管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0
2011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和硬膜外腔置管方法。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36),假手术组(n=12)和空白组(n=12),分别行模型制作,假手术,不做任何处理。每组6只大鼠于术前1天及术后第1、3、7、14、21、28天做一般行为学观察及50%机械性撤足阈值(50%PWT)测定。每组6只大鼠于术后第7天检测术侧L5背根神经节(DRG)中NOS和COX-2的表达。模型组中另外24只大鼠于术后第2、6、13、20天各取6只行导管位置和硬膜外腔药液扩散程度的确定。结果:所有大鼠均未出现运动及大小便功能障碍。模型组术后各观测点50%PWT比术前,空白组和假手组明显降低(P<0.05)。模型组术后第7天术侧L5 DRG的NOS和COX-2阳性细胞数比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明显升高(P<0.05)。所有导管均位于硬膜外腔内,术后第6天后扩散节段稳定(P>0.05)。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新型腰椎间盘突出致坐骨神经痛大鼠模型制作简便,机械痛敏稳定,炎症反应确切,硬膜外腔置管方法可行。
魏明张劲军贺秋兰王磊任政华刘先国邹学农孙来保
关键词:坐骨神经痛髓核硬膜外腔
减少脊柱侧凸矫形术中出血和输血的麻醉策略
目的分析脊柱侧凸术中影响出血的因素,探讨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的麻醉策略。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2012年4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的脊柱侧凸患者112例,男21例,女91例,平均年龄15.6岁(9~37岁...
舒海华杨军林刘卫锋魏明李梅娜贺秋兰
关键词:脊柱侧凸麻醉
文献传递
少阿片类药物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的影响:回顾性队列研究
2023年
目的评价少阿片类药物镇痛对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2011年至2020年广东3家烧伤中心收治的严重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伤后30 d的镇痛模式分为2组,持续阿片类药物镇痛组(连续静脉泵注阿片类药物72 h以上)和少阿片类药物镇痛组(阿片类药物PCIA/间断给予阿片类药物/无阿片类药物镇痛)。通过倾向性评分1∶1匹配患者年龄、烧伤严重度、是否合并吸入性损伤及入院静态疼痛评分。主要结局指标:入院90 d内脓毒症发生情况;次要结局指标:90 d全因死亡、30 d全因死亡情况,临床诊断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以及烧伤创面感染发生情况,并记录患者阿片类药物用量。结果最终纳入严重烧伤患者328例,持续阿片类药物镇痛组145例,少阿片类药物镇痛组183例,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最终纳入110对(220例)患者。与持续阿片类药物镇痛组比较,少阿片类药物镇痛组阿片类药物总用量、每镇痛日用量、每烧伤面积用量降低,脓毒症和创面感染的发生率降低(P<0.05),MODS发生率、30 d和90 d全因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持续阿片类药物镇痛,少阿片类药物镇痛可降低严重烧伤患者脓毒症的发生风险。
贺秋兰莫国惠秦莹黄润成刘琦陈彩云王钟兴
关键词:烧伤脓毒症
蛇床子素对酸诱发髓核致炎大鼠神经节神经元的膜电位改变抑制的作用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研究不同pH酸刺激下髓核致炎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的膜电位改变,及蛇床子素(Ost)对其的影响。方法移植尾部髓核于左侧腰5DRG建立炎性神经痛大鼠模型,术后3d分离DRG神经元,通过DiBAC4(3)荧光标记,观察不同pH液刺激下胞内荧光强度(膜电位)的动态变化,检测Ost或酸敏感离子通道抑制剂阿米洛利(Ami)预处理后膜电位的振幅、达峰时间等。结果 pH(6.5、6.2、5.9)酸刺激使髓核致炎大鼠神经元膜电位振幅一过性增加,Ost浓度依赖性的抑制膜电位振幅变化(P<0.05),20g·L-1和50g·L-1Ost强于Ami(P<0.05,P<0.05),复合应用Ami可增强Ost抑制效果(P<0.05)。结论 Ost抑制酸刺激诱发的髓核致炎大鼠DRG神经元去极化,增强炎症环境中神经元的抗酸能力。
贺秋兰魏明李梅娜徐辉邹学农孙来保
关键词:蛇床子素细胞膜电位酸敏感离子通道阿米洛利髓核
腰硬联合麻醉下术中静脉右美托咪啶对术后硬膜外镇痛的影响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观察腰硬联合麻醉下术中静脉持续输注0.5μg·kg-1.h-1的右关托咪啶对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术后吗啡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ASAI或II级、择期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病人50例,腰硬联合麻醉成功后,随机分为Ⅰ组(右关托咪啶组)和Ⅱ组(盐水对照组),每组25例,术后镇痛采用硬膜外镇痛。观察患者术后第一疼痛出现时间,术后24h和术后24--48h吗啡用量、PCEA泵按压次数和有效次数,VAS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后不同时点的疼痛程度;记录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和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及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第一疼痛时间Ⅰ组较Ⅱ组延长(P〈0.05);术后24小时吗啡用量、PCEA泵按压次数及有效按压次数Ⅰ组较Ⅱ组显著减少(P〈0.05),24---48小时两组病人无差异(P〉0.05);病人术后0.5小时、6小时静息和运动VAS评分Ⅰ组较Ⅱ组显著减低(P〈0.05),其余时点无差异(P〉0.05);麻醉后15min时Ⅰ组较Ⅱ组心率下降(P〈0.05),其余各时点比较无差异(P〉0.05),各时点平均动脉压两组无差异(P〉0.05);阿托品和麻黄碱Ⅰ组使用量较Ⅱ组增多(P〈0.05);恶心的发生率Ⅰ组较Ⅱ组降低(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行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术中静脉持续输注0.5μg·kg-1.h-1的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24小时内减轻患者的疼痛反应,减少硬膜外镇痛吗啡的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徐辉李梅娜史潇贺秋兰孙来保曹铭辉
关键词:右美托咪啶静脉输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
妇科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最低感觉及运动阻滞浓度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测定妇科手术左旋布比卡因最低感觉及运动阻滞浓度即半数有效浓度(EC50)。方法 70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感觉组和运动组,每组35例。择L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后分次给予预定浓度左旋布比卡因总量为15ml:第一例感觉组浓度为0.150%,运动组为0.375%,其后各患者的药物浓度以序贯法进行选择,相邻级别浓度比感觉组为0.980,运动组为0.944。以VAS和改良Bromage评分法分别判断感觉和运动阻滞程度。结果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感觉阻滞EC50为0.140%(95%CI:0.136%~0.144%),显著低于运动阻滞的EC500.385%(95%CI:0.359%~0.414%)(P<0.01),左旋布比卡因感觉与运动阻滞分离区间是0.140%~0.385%。结论妇科硬膜外左旋布比卡因感觉和运动阻滞EC50分别为0.140%和0.385%。
李梅娜贺秋兰孙来保汪卫兵雷亚红黄文起
关键词:左旋布比卡因半数有效浓度硬膜外阻滞
国内麻醉科医师应用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现状调查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调查国内麻醉科医师应用二氧化碳(CO 2)吸收剂的现状,为统一CO 2吸收剂更换的指标、限值和流程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主设计调查问卷开展网络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麻醉科医师的基本情况、对CO 2吸收剂应用理论的理解和CO 2吸收剂临床应用的现状。结果本次调查发放并回收有效问卷475份,其中49.9%来自华南地区,其他地区的麻醉科医师占50.1%。在对CO 2吸收剂应用理论的理解方面,被调查者最常使用的CO 2吸收剂种类为钠石灰,6.3%的被调查者尚不清楚所在机构使用的CO 2吸收剂种类;13.5%的被调查者能选出全部影响CO 2吸收剂吸收效率的理论因素;分别有79.8%、66.7%和44.8%的被调查者认为CO 2吸收剂“缺乏统一的更换标准和流程”、“环境污染”和“更换操作复杂”应得到关注。在CO 2吸收剂临床应用的现状方面,更换频率与麻醉科医师所在医院的等级显著相关(P<0.05);更换标准主要依赖FiCO 2和CO 2吸收剂变色量;96.4%的被调查者选择整罐更换,仍有23.8%的被调查者错误地在手术室内更换CO 2吸收剂,有粉尘吸入经历的被调查者高达73.7%。结论目前国内麻醉科医师对CO 2吸收剂的应用理论和安全性认识不足,对CO 2吸收剂的更换缺乏统一标准、更换流程欠规范,建议对各级麻醉科医师开展针对性专题培训,并应进一步探索安全高效的CO 2吸收剂更换标准化流程。
贺秋兰高凤娇李梅娜文志双王钟兴黄文起
关键词:全身麻醉麻醉科医师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