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世锦 作品数:14 被引量:42 H指数:4 供职机构: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航空宇航科学技术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天文地球 更多>>
利用月球引力场改变地球卫星轨道倾角原理 2001年 文章以休斯公司利用月球引力拯救“亚洲三号”通信卫 星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影响球的概念,对利用天体引力场改变航天器运行轨道倾角的原理进 行了探讨,并得到利用目标天体改变轨道倾角所应满足的两个条件:目标天体的运行轨道和 空间位置。利用一条假设的卫星轨道说明了月球引力场对其轨道倾角的影响。 贾世锦 佘明生关键词:轨道倾角 变轨控制 通信卫星 航天器交会时悬停与绕飞的动力学分析 本文从航天器交会运动的Hill方程求出解析解,分析追踪航天器悬停和绕飞的动力学特性. 佘明生 贾世锦关键词:悬停 绕飞 返回舱结构缓冲仿真分析 通过对比研究土壤模型,得到了适合对低速撞击情况进行描述的土壤模型.利用此模型对返回舱的着陆冲击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工程改进的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贾世锦关键词:返回舱 着陆冲击 着陆缓冲 土壤模型 计算机仿真 文献传递 载人登月返回再入有关问题初步研究 被引量:14 2011年 载人登月返回再入涉及到三体问题,且与近地轨道返回再入相比速度更大。因此再入方式的选择和再入弹道的设计涉及到飞行器的方案和再入返回的安全。通过对不同返回再入方式的对比分析,认为跳跃式再入是优选方案。再入点选择、再入过载、升阻比、再入航程、再入轨道倾角都是返回再入方案设计中需要考虑的问题,需结合工程实际进行深化论证,文章提出了参数选取的初步建议。 贾世锦关键词:航天器 载人登月 航天器运输包装箱极限热控能力试验研究 被引量:4 2018年 为获取某航天器运输包装箱在典型高温天气下的极限热控能力,设计了主动控温和被动保温状态试验方案,并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是影响包装箱温度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是次要因素;在环境温度为40℃、内部航天器初始温度为30℃左右的主动制冷工况,该包装箱能将内部航天器温度控制在40℃以下要求范围内,且有近7℃余量;在环境温度为35℃、内部航天器初始温度为25℃左右的被动保温工况下,内部航天器温度保持在40℃以下的时间约为2 h 15 min。为进一步降低运输过程控温风险、增强包装箱的热控能力,提出了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体以及增加风扇强迫空气对流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彭华康 彭华康 黄震 贾世锦 付杨 付杨关键词:航天器 运输包装箱 载人飞船返回舱着陆冲击仿真分析 通过对比研究土壤模型,得到了适合对低速撞击情况进行描述的土壤模型。利用此模型对返回舱的着陆冲击情况进行了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了工程改进的方案并通过试验进行了验证。 贾世锦关键词:土壤 返回舱 着陆冲击 文献传递 基于航天员自主识别与控制的回收着陆模式研究 2018年 为解决由于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导致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航天员自主识别、判断和控制的回收着陆新模式。首先从手动控制工效学、航天员主观识别和判断的参考物以及手控指令发送的时机等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然后分析了工程实现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航天员可通过载人飞船仪表系统显示和语音播报的途径获取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的关键时间点信息,通过亲身感受返回舱有无弹盖开伞时的振动冲击、脉冲噪声和过载来判断返回舱是否完成了弹盖开伞动作;同时在天气晴朗时通过舷窗进行对地观测可初步估计返回舱离地高度;当判断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时,航天员可以进行手动控制发送手控指令以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这种新模式不影响现有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执行,可以消除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导致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风险,提高了弹盖开伞的可靠性。 彭华康 彭华康 黄震 贾世锦 张方关键词:航天员 回收着陆 利用月球引力场改变地球卫星轨道倾角原理 本文以休斯公司利用月球引力拯救“亚洲三号”通信卫星的活动为背景,引入影响球的概念,对利用天体引力场改变航天器运行轨道倾角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并得到利用目标天体改变轨道倾角所应满足的两个条件:目标天体的运行轨道和空间位置.利... 贾世锦 佘明生关键词:月球 变轨 轨道倾角 冲击测量设备在返回舱落地后运动状态确定中的应用 2009年 介绍利用冲击测量设备确定返回舱落地后运动状态的基本原理,并结合着陆冲击的测量结果,对神舟六号返回舱着陆后的运动过程进行分析。 贾世锦关键词:返回舱 激光跟踪仪在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3年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是在地面模拟两个飞行器在轨交会对接过程中由舱体表面及遮挡对微波信号造成反射干扰的一种试验,其目的是验证激光雷达系统功能及安装位置的合理性。在近20 m远的距离上,对飞行器舱体上的微波雷达天线和微波应答天线进行角度及距离的精确测量。文章通过对试验环境、测量项目分析及不同精测方案比对,采用激光跟踪仪直接测量舱体结构,获得了准确的基准数据,有助于指导微波雷达在飞船轨道舱上的精确安装和提高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的精度。激光跟踪仪首次应用于交会对接微波雷达多径试验,相比经纬仪在航天器基准测量中具有更大的优势。 任春珍 贾世锦 刘浩淼 孙刚 季宇关键词:激光跟踪仪 交会对接 微波雷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