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华康

作品数:4 被引量:5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4篇航天
  • 3篇航天器
  • 1篇修正值
  • 1篇源识别
  • 1篇运输包装
  • 1篇运输包装箱
  • 1篇载人
  • 1篇载人航天
  • 1篇载人航天器
  • 1篇噪声
  • 1篇噪声源
  • 1篇噪声源识别
  • 1篇声源
  • 1篇声源识别
  • 1篇热控
  • 1篇着陆
  • 1篇稳态噪声
  • 1篇回收着陆
  • 1篇交会对接
  • 1篇航天器交会

机构

  • 4篇中国空间技术...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北京空间飞行...
  • 1篇上海宇航系统...
  • 1篇上海航天设备...

作者

  • 4篇彭华康
  • 3篇贾世锦
  • 2篇黄震
  • 2篇张振华
  • 2篇石泳
  • 2篇苏令
  • 1篇邵立民
  • 1篇付杨
  • 1篇张方
  • 1篇刘元
  • 1篇黄震

传媒

  • 2篇航天器环境工...
  • 1篇航天返回与遥...
  • 1篇载人航天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航天器运输包装箱极限热控能力试验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为获取某航天器运输包装箱在典型高温天气下的极限热控能力,设计了主动控温和被动保温状态试验方案,并开展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太阳辐射是影响包装箱温度的主要因素,环境温度是次要因素;在环境温度为40℃、内部航天器初始温度为30℃左右的主动制冷工况,该包装箱能将内部航天器温度控制在40℃以下要求范围内,且有近7℃余量;在环境温度为35℃、内部航天器初始温度为25℃左右的被动保温工况下,内部航天器温度保持在40℃以下的时间约为2 h 15 min。为进一步降低运输过程控温风险、增强包装箱的热控能力,提出了尽量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箱体以及增加风扇强迫空气对流等一系列措施和建议。
彭华康彭华康黄震贾世锦付杨付杨
关键词:航天器运输包装箱
航天器交会对接地面综合验证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为短时间内在有限的几次飞行试验中突破并掌握交会对接技术,通过对地面验证试验的需求分析与整合,规划和设计了一系列系统级综合试验;采用局部模拟与整体模拟相结合、单一环境与综合环境相结合、试验与仿真相结合等方法开展了系统级验证试验,获得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并应用多种数据评估技术对试验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提高了试验数据的有效性。这些工作的开展为交会对接的地面验证试验技术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苏令石泳张振华刘元彭华康
关键词:航天器交会对接
载人航天器稳态噪声测量试验方法研究
2016年
为在地面研制期间对载人航天器密封舱内稳态噪声进行有效测量以减小在轨技术风险,理论推导了背景噪声对测量结果的修正值,基于试验影响域、噪声源识别及噪声传播路径分析结果,提出了测量仪器要求,研究了稳态噪声测量方法和试验流程,经载人飞船地面模拟飞行试验验证,轨道舱内稳态噪声测量结果与在轨实测值相差1.4 d B,二者吻合较好。
彭华康石泳贾世锦黄震苏令张振华
关键词:载人航天器噪声源识别背景噪声修正值
基于航天员自主识别与控制的回收着陆模式研究
2018年
为解决由于载人飞船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导致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航天员自主识别、判断和控制的回收着陆新模式。首先从手动控制工效学、航天员主观识别和判断的参考物以及手控指令发送的时机等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探讨,然后分析了工程实现的技术路径。结果表明:航天员可通过载人飞船仪表系统显示和语音播报的途径获取返回舱返回过程中的关键时间点信息,通过亲身感受返回舱有无弹盖开伞时的振动冲击、脉冲噪声和过载来判断返回舱是否完成了弹盖开伞动作;同时在天气晴朗时通过舷窗进行对地观测可初步估计返回舱离地高度;当判断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时,航天员可以进行手动控制发送手控指令以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这种新模式不影响现有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执行,可以消除回收着陆分系统自身故障导致无法启动回收着陆工作程序的风险,提高了弹盖开伞的可靠性。
彭华康彭华康黄震贾世锦张方
关键词:航天员回收着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