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晨杰

作品数:45 被引量:202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上海市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4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7篇癫痫
  • 14篇难治
  • 13篇难治性癫痫
  • 12篇迷走
  • 12篇迷走神经
  • 10篇神经刺激
  • 10篇迷走神经刺激
  • 8篇电刺激
  • 8篇颅内
  • 7篇手术
  • 7篇脑电
  • 6篇药物
  • 6篇外科
  • 6篇迷走神经刺激...
  • 5篇电图
  • 5篇治疗药
  • 5篇治疗药物
  • 5篇颞叶
  • 5篇脑电图
  • 4篇神经导航

机构

  • 4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作者

  • 45篇赵晨杰
  • 42篇徐纪文
  • 41篇周洪语
  • 22篇王桂松
  • 22篇刘强强
  • 22篇田鑫
  • 18篇叶晓来
  • 16篇马军峰
  • 11篇江基尧
  • 6篇李骁雄
  • 4篇兰津
  • 4篇王丽丽
  • 4篇王丽辉
  • 4篇洪婧
  • 3篇崔鹏
  • 3篇陈清山
  • 3篇钟志宏
  • 3篇王冉
  • 3篇徐虎
  • 3篇杨骐

传媒

  • 12篇立体定向和功...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8篇中华神经医学...
  • 3篇中国微侵袭神...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卒中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5篇2017
  • 4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5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5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立体定向脑电图对头皮脑电提示双侧颞叶癫痫的评估研究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脑电图对头皮脑电图提示双侧颞叶癫痫患者的定侧评估价值及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功能神经科对10例头皮脑电图提示双侧颞叶癫痫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进行双侧颞叶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评估的结果。根据监测结果,对单侧颞叶癫痫患者进行单侧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对双侧独立起源、双侧颞叶问起源有明显差别的患者行主要侧别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若双侧无明显差别则行神经调控治疗。结果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发现,10例患者中7例为单侧颞叶发作起源并快速传播至对侧,3例为双侧颞叶独立发作起源,其中1例双侧间有明显差别。8例行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的患者,术后6例疗效达到EngelⅠ级,2例为EngelⅡ级;2例行神经调控治疗的患者,疗效为Engel分级Ⅲ级。结论头皮脑电图提示的双侧颞叶癫痫中大部分为单侧颞叶起源,前颞叶+海马杏仁核切除术可达到较好效果;而立体定向脑电图是一种鉴别双侧颞叶癫痫侧别安全、有效的方法。对于双侧独立起源的颞叶癫痫,切除主要侧颞叶可获得一定疗效;而对于双侧无明显区别的颞叶癫痫,神经调控治疗可减少部分发作。
王丽辉刘强强徐纪文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洪婧
关键词:神经外科手术
迷走神经刺激对药物难治性癫痫大鼠脑内多药耐药蛋白过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主要研究迷走神经刺激(VNS)对癫痫大鼠脑内多药耐药蛋白(P-gP)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采用氯化锂-匹鲁卡品制备颞叶癫痫大鼠,苯巴比妥钠(PB)诱导建立药物难治性癫痫(RE)大鼠模型。在此模型基础上,大鼠按随机数字表顺序分为四组:单纯VNS(A)组、VNS+PB(B)组、假VNS+PB(C)组、生理盐水(D)组。VNS组行刺激电极植入术,通过改进的VNS参数(频率30H2,波宽500μs,电流0.75mA,刺激时间30s,间歇5min,12h/d)进行电刺激,观察各组大鼠VNS前后发作次数,检测各组P-gP表达含量的变化。结果(1)A、B组癫痫平均发作次数分别减少79.6%和85.9%,C、D组无明显改善;(2)B组P-gP过表达量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P-gP表达量较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NS疗法可以有效降低RE的发作次数,对由药物引起的P-gP的过表达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药物联合应用可以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张元杰徐纪文田鑫王桂松周洪语李骁雄赵晨杰
关键词:迷走神经刺激多药耐药基因P-糖蛋白
吗啡成瘾大鼠伏核电刺激前后DA含量变化研究
<正>药物成瘾被认为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脑病,强化和奖赏是其发生的基本机制。中脑-边缘多巴胺系统环路是奖赏效应产生的神经解剖学基础,伏核作为此系统的一部分,在药物成瘾的形成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伏核的多巴胺是药物成瘾奖赏...
陈清山王桂松周洪语徐纪文田鑫崔鹏王丽丽兰津赵晨杰江基尧
关键词:药物成瘾吗啡
文献传递
功能磁共振与皮层电刺激定位感觉运动区的比较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 通过功能磁共振(fMRI)与皮层电刺激做点对点的比较,以判断fMRI对感觉运动区定位的精确性,从而评价其在功能定位中的意义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EEG示异常放电部位位于感觉运动区的难治性癫痫患者,术前采用双手握拳-伸缩运动任务进行血氧依赖水平(BOLD)扫描,运用BOLD技术的fMRI定位皮质感觉运动区.皮层电极植入术后给予头颅连续无间断CT扫描获取电极与颅骨的对应关系,通过神经导航仪将CT、fMRI影像与导航序列MRI图像融合后,得出含有皮层激活区和电极的融合图像建立三维立体图像,与皮层电刺激.结果进行比较,以评价fMRI定位皮质感觉运动区的准确性.结果 14例fMRI可见激活部位主要分布于对侧中央区、辅助运动区和小脑.其中11例成功完成皮层电刺激,结果显示fMRI与电刺激的吻合率为91.7%.结论 BOLD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精确率,对感觉运动区定位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徐虎徐纪文赵晨杰王桂松周洪语田鑫
关键词:功能磁共振成像皮层电刺激难治性癫痫感觉运动区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临床疗效
刘强强王丽辉洪婧叶晓来赵晨杰刘晓华周洪语徐纪文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CT分型及手术策略被引量:75
2011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CT影像学分型、手术术式选择和治疗效果。方法56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依据CT影像中出血部位和累及区域将基底节区出血分为四个类型及三个亚型:(1)前部型;(2)中间型;(3)后部型:①后内侧型,②后中间型,③后外侧型;(4)混合型。对不同分型患者分别选择经侧裂-脑岛入路或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总结技术要点,对术后效果进行评价。结果56例患者前部型占7%(4例);中间型占20%(11例);后部型占41%(23例):后内侧型占9%(5例),后中间型占21%(12例),后外侧型占11%(6例);混合型占32%(18例)。采用经侧裂-脑岛入路清除血肿的占41%(23例),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的占59%(33例)。术后复查头颅cT,52例血肿清除〉90%,3例血肿清除〉75%,1例血肿清除〉50%,平均住院天数15.8d。根据GOS评分:恢复良好13例,中残29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2例,无死亡病例。结论该分类法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具有指导意义,经侧裂-脑岛入路和经中央沟下点-脑岛入路清除基底节区血肿效果可靠、再出血概率少,具有微创、神经功能恢复好等优点。
钟志宏周洪语赵晨杰葛建伟张晓华徐纪文邱永明江基尧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基底节影像学分型
颅内血吸虫病肉芽肿一例
2011年
患者 男,33岁。因“右颞部胀痛2周,加重3d”急诊入院。查体:嗜睡,双侧瞳孔直径2mm,对光灵敏,肢体疼痛刺激定位,刺痛后可对答,病理征(-)。头颅cT平扫(图1):右侧颞顶叶大片指状低密度水肿区,右侧脑室明显受压移位,中线结构左移。
赵晨杰王桂松徐纪文周洪语田鑫沈艳莹
关键词:血吸虫病肉芽肿颅内头颅CT平扫瞳孔直径疼痛刺激
改良小骨窗胼胝体切开术治疗难治性癫痫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探讨胼胝体切开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改良手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7月至2010年7月治疗的36例难治性癫痫患者临床资料.对改良的小骨窗胼胝体切开术皮肤切口、骨瓣设计、术式优缺点及术中注意事项等情况进行总结。结果36例患者术中均采用改良的“S”形或近似马蹄形切15、梯形小骨窗(上底边、下底边、高分别为2cm、4cm、2.5cm),在显微镜下经纵裂人路切开胼胝体前部2/3。术后随访9~12个月,Engel评分:1级6例,2级14例,3级12例,4级4例。结论改良小骨窗胼胝体切开术具有创伤小、愈合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周建鹏周洪语钟志宏王冉赵晨杰田鑫王桂松徐纪文江基尧
关键词:胼胝体切开术难治性癫痫小骨窗
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药物难治性癫痫的长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接受迷走神经刺激术治疗的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随访时间超过12月。以患者术前一个月发作情况作为对比基线。记录患者的刺激参数...
刘强强徐纪文周洪语叶晓来赵晨杰马军峰王昌泉洪婧
文献传递
颅内电极监测的额叶癫痫外科治疗
2013年
目的探讨颅内电极监测对额叶癫痫手术治疗的指导作用,总结额叶癫痫手术治疗效果。方法从2007年3月至2012年3月对我科40例额叶癫痫患者,采用颅内电极监测定位致痫灶和功能区,二次手术进行致痫灶处理。术后对患者进行1年到6年随访,对手术疗效进行改良ENGEL分级。结果本组男性25例,女性15例;患者年龄最小为6岁,最大为50岁,平均24.1岁;所有患者均成功行颅内电极植入,其中单侧28例,双侧12例。所有患者均通过颅内电极监测到致痫灶,其中16例致痫灶涉及功能区。对40例患者均行额叶致痫灶切除,并对5例行部分颞叶处理,9例行胼胝体切开,16例致痫灶涉及功能区者行皮层电热灼。电极植入术后,1例患者发生硬膜下血肿,约50ml,进行血肿清除后成功监测并进行致痫灶手术处理,1例致痫灶处理术后发生头皮延迟愈合,经清创术后1月愈合。对术后患者疗效行1年到6年时间随访,按照改良ENGEL分级显示Ⅰ级23例,占57.5%;Ⅱ级7例,占17.5%;Ⅲ级8例,占20%;Ⅳ级2例,占5%;Ⅰ级和Ⅱ级患者占总体75%,说明手术疗效良好者占比例高。结论颅内电极对额叶癫痫致痫灶和功能区准确定位是额叶癫痫手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关键。
周盾王桂松徐纪文周洪语李骁雄赵晨杰王宝锋金义超江基尧
关键词:颅内电极额叶癫痫致痫灶手术疗效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