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杨

作品数:12 被引量:80H指数:6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湖南省科技计划项目国家水稻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超级稻
  • 4篇幼苗
  • 4篇杂交
  • 4篇杂交稻
  • 4篇早稻
  • 4篇苗期
  • 4篇超级杂交
  • 4篇超级杂交稻
  • 3篇养分
  • 3篇早稻品种
  • 3篇品种间
  • 3篇种间
  • 3篇利用率
  • 2篇低温胁迫
  • 2篇养分吸收
  • 2篇养分吸收利用
  • 2篇幼苗期
  • 2篇生理生化
  • 2篇生理指标
  • 2篇水稻

机构

  • 12篇湖南农业大学

作者

  • 12篇邹应斌
  • 12篇赵杨
  • 11篇魏颖娟
  • 7篇夏冰
  • 4篇蒋鹏
  • 4篇谢小兵
  • 4篇黄敏
  • 2篇敖和军
  • 2篇伍丹丹
  • 2篇陈佳娜
  • 2篇曹放波

传媒

  • 2篇中国稻米
  • 2篇作物研究
  • 2篇核农学报
  • 2篇全国第十五届...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作物杂志
  • 1篇作物学报
  • 1篇全国第十六届...

年份

  • 2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早稻品种幼苗期抗寒生理生化特性比较(摘要)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筛选耐寒优良水稻品种,选用18个早稻品种进行试验,在苗期设置3个不同低温冷害处理,观察幼苗在低温过程中的生理变化,分析与抗寒性相关的6个生理生化指标,采用隶属函数法对18个水稻品种进行抗寒性综合评价。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水稻品种对低温的反应各异,但随处理温度越低总体变化趋势一致,品种间生理指标变化幅度有差异。
赵杨魏颖娟蒋鹏曹放波谢小兵陈佳娜伍丹丹夏冰邹应斌
关键词:品种间生理生化特性幼苗期早稻低温冷害
4个早稻品种苗期低温胁迫的耐寒性比较被引量:7
2014年
采用人工模拟低温条件,以株两优505、金优268、中嘉早17和株两优819等4个早稻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处理期和常温恢复期间4个品种耐寒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株两优505经低温胁迫后各项指标均表现为耐寒特征,且常温恢复期电导率和MDA含量大幅降低,叶绿素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上升,酶活性增强,表明其幼苗低温胁迫后能恢复正常生长,其耐寒性高于其他3个品种;中嘉早17经低温胁迫后的电导率和MDA含量大幅增加,且在常温恢复期仍维持高水平,表现为冷敏感特征,说明其幼苗低温胁迫后受到严重损伤,其耐寒性差;金优268和株两优819介于两者之间,耐寒性中等。
赵杨邹应斌
关键词:水稻幼苗低温胁迫耐寒性
不同种植地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其构成的变化特点被引量:1
2015年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稳定性及其与产量构成因子的关系,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具有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品种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在不同地点种植条件下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子表现出显著的基因型差异、地点间差异及年度间差异.其中,超级杂交稻比汕优63平均增产2.3% ~22.2%,比胜泰1号平均增产4.3% ~29.3%;不同地点间产量均以桂东点最高,3年平均为11.45±1.08t/hm^2,其原因是有效穗数多、结实率高.超级杂交稻品种的产量构成表现出大穗型、多穗型、大粒型等多种类型,但不同类型品种均以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其次为每穗粒数.
夏冰赵杨魏颖娟黄敏敖和军邹应斌
关键词:超级稻栽培
不同早稻品种幼苗期抗寒生理生化特性比较(摘要)
赵杨魏颖娟蒋鹏曹放波谢小兵陈佳娜伍丹丹夏冰邹应斌
低温胁迫下早稻幼苗叶片和根系的生理指标变化及其品种间差异被引量:20
2015年
为了探讨早稻幼苗叶片和根系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以低温胁迫(5℃,3d)下幼苗死苗率为评价指标筛选出的2个耐寒品种(株两优505、金优268)和2个冷敏感品种(中嘉早17、株两优819)为试验材料,研究低温胁迫(10℃,5d)下幼苗叶片和根系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1)低温处理期间,叶片SOD、CAT活性表现为先升后降的变化,在处理后1d达到最大值,根系表现为缓慢增加趋势,在处理后5d达到最大值。叶片MDA含量增加趋势相似,而根系中耐寒品种MDA含量缓慢增加,冷敏感品种则急剧增加。叶片和根系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变化不同,其中叶片为先增后降,根系则先降后增。2)常温恢复期间,耐寒品种叶片SOD、CAT活性可恢复到处理前水平,但根系和冷敏感品种叶片均不能恢复。叶片MDA含量先增加后减少,而根系中耐寒品种含量则相对稳定,冷敏感品种仍继续增加。耐寒品种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恢复增加,但根系和冷敏感叶片不能恢复,甚至明显降低。由此可知,低温胁迫条件下,早稻幼苗叶片的生理响应较根系敏感,且在叶片和根系中耐寒品种生理变化较冷敏感品种均敏感。本文为进一步研究水稻幼苗叶片和根系抵御低温冷害的不同生理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赵杨魏颖娟邹应斌
关键词:叶片根系生理响应
不同种植地点超级杂交稻产量及氮磷钾吸收积累特点被引量:2
2015年
为探明不同生态条件下超级杂交稻产量与氮、磷、钾养分的吸收积累特点及其基因型差异。以两优培九、中浙优1号等8个代表性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为材料,普通杂交稻汕优63和超级常规稻胜泰1号为对照,于2007—2009年在湖南省桂东、长沙、南县进行了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基因型超级杂交稻产量与氮磷钾养分吸收量的地点间、年度间、品种间差异显著。不同超级杂交稻品种产量3年3地点平均为9.32-10.25t/hm^2,比汕优63增产5.1%-15.6%,比胜泰1号增产8.9%-19.7%;氮、磷、钾养分需要量分别为18.48-19.85kg,3.75-4.63kg和15.90-17.40kg;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分别为177.69-189.09kg/hm^2,36.94-39.80kg/hm2和153.38-165.39kg/hm^2,其中稻谷中氮素、磷素分别为61.2%-65.3%和67.6%-74.4%,稻草中钾素为86.9%-89.6%;氮素吸收率在分蘖中期约为20%,穗分化期25%-30%,抽穗期30%-40%,成熟期约为20%;磷素分别约15%,20%-30%,40%-45%,10%-20%;钾素分别为15%-20%,25%-35%,30%-40%,15%-20%。可见,超级杂交稻具有显著的增产优势,养分需要量低于对照品种,说明超级杂交稻有利于实现高产与养分高效利用相协调。
夏冰赵杨魏颖娟黄敏敖和军邹应斌
关键词:超级稻氮磷钾养分
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2015年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特点,以穗粒结构相近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1-2013年在长沙(N 28°12′)进行了高氮(225 kg/hm^2)、中氮(113-161 kg/hm^2)、不施氮(0 kg/hm^2)处理的大田栽培试验。结果表明,超级杂交稻平均产量9.55和9.57 t/hm^2,比黄华占增产5.99%,比玉香油占增产9.38%,增产显著;成熟期平均干物质积累量18.05和18.24t/hm^2,分别比黄华占、玉香油占增加7.12%和11.22%,差异显著;氮吸收量为189.5-193.9 kg/hm^2,分别比黄华占和玉香油占增加5.45%和4.41%,但产量与N、P、K吸收量之间呈非线性二次函数关系,复相关系数显著;每667 m^2氮、磷、钾需要量分别为19.79和20.09 kg、3.90和4.09 kg、20.57和22.37 kg,显著低于常规稻品种,并且在施氮肥条件下,产量与N、P、K养分需要量之间为显著线性相关;氮肥吸收利用率和偏生产率的品种间差异显著,农学利用率和生理利用率品种间差异不显著;超级杂交稻氮收获指数为68.6%和69.1%,显著高于常规稻(62.7%和64.0%),但品种间氮素籽粒生产效率的差异不显著。可见,超级杂交稻高产与N、P、K养分高效利用相协调。
夏冰蒋鹏谢小兵赵杨魏颖娟黄敏邹应斌
关键词:超级稻干物质氮利用率
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形成及养分吸收利用的比较研究
为探明超级杂交稻与常规稻产量、干物质生产及氮、磷、钾养分吸收利用的特点,以穗粒结构相近的超级杂交稻品种两优培九、Y两优1号和常规稻品种黄华占、玉香油占为材料,于2011-2013年在长沙(N 28°12′)进行了高氮(2...
夏冰蒋鹏谢小兵赵杨魏颖娟黄敏邹应斌
关键词:超级杂交稻常规稻干物质生产养分利用率
文献传递
不同穗型水稻品种灌浆期剑叶光合特性对籽粒灌浆速率的影响(摘要)
魏颖娟赵杨Preeyanat Hongthong邹应斌
早稻苗期耐冷性的品种间差异及其评价被引量:13
2015年
为了筛选适宜于早稻机插秧栽培的苗期耐冷性品种,2012年以19个早稻品种为材料,采用3种人工低温(6.0、8.0、10.0℃)和常温(CK)处理,测定了与幼苗耐冷性相关的6项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1)在3种低温处理条件下,幼苗电导率、含水量、叶绿素含量、MDA含量、可溶性糖含量、POD活性均与常温条件下(CK)的差异显著,可作为苗期耐冷性鉴定的评价指标。(2)除了幼苗叶绿素含量外,其他5项指标的品种间变异系数均以10.0℃处理最大,是苗期耐冷性鉴定的最适宜低温处理。(3)根据所测定的上述5项生理生化指标,利用隶属函数法和聚类分析将19个早稻品种分为3个耐冷性等级:强耐冷性品种(株两优505等6个品种),中耐冷性品种(中优1号等8个品种),冷敏感性品种(株两优06等5个品种)。
赵杨魏颖娟邹应斌
关键词:早稻苗期生理生化指标隶属函数法耐冷性评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