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车嘉琳

作品数:39 被引量:183H指数:8
供职机构:东莞市中心血站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局科研立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8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0篇输血
  • 9篇血液
  • 8篇献血
  • 7篇献血者
  • 5篇凝聚胺
  • 5篇聚胺
  • 4篇血液安全
  • 4篇配血
  • 4篇微孔板
  • 4篇交叉配血
  • 4篇核酸
  • 3篇血型
  • 3篇血液筛查
  • 3篇输血前
  • 3篇输血前检查
  • 3篇凝聚胺法
  • 3篇无偿
  • 3篇无偿献血
  • 3篇免疫
  • 3篇HIV

机构

  • 38篇东莞市中心血...
  • 4篇东莞东华医院
  • 3篇东莞市厚街医...
  • 2篇广州血液中心
  • 2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东莞市第三人...
  • 2篇东莞市第五人...
  • 1篇广东医学院

作者

  • 38篇车嘉琳
  • 25篇刘赴平
  • 22篇何子毅
  • 17篇邹文涛
  • 15篇刘景春
  • 10篇刘仁强
  • 8篇王德文
  • 7篇陈少彬
  • 6篇陈金凤
  • 6篇王庆
  • 5篇黄志森
  • 5篇余霖
  • 4篇陈庆恺
  • 3篇吴远军
  • 3篇叶柱江
  • 2篇胡应明
  • 2篇师玲玲
  • 2篇梁兵
  • 2篇费亚涛
  • 2篇田兆嵩

传媒

  • 13篇中国输血杂志
  • 5篇临床输血与检...
  • 2篇广东医学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1篇中国生物制品...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 1篇蛇志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现代检验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3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6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子交叉配血临床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刘赴平何子毅叶柱江车嘉琳师清莲胡应明王德文邹文涛刘仁强
研究结果显示结果发现该站ABO/RhD血型鉴定经过初检、复检和确认后发生错误的概率为0,重复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高于初次献血者,满足电子配血对献血者血型鉴定准确率100%;该市受血者红细胞血型鉴定准确率为100%,不符合...
关键词:
关键词:血型鉴定
用微孔板改良凝聚胺法交叉配血试验的效果评价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的无须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以下简称微孔板法)进行交叉配血。方法将传统的凝聚胺法改进,采用自制的微孔板替代传统的试管,省去离心进行输血前交叉配血。结果将微孔板法同手工凝聚胺法灵敏度进行比较,两者检测抗-D、抗-E结果无差异,抗-C手工凝聚胺法稍高于微孔板法(1∶512对1∶256),交叉配血结果两者没有差异。结论微孔板法是一种可行的交叉配血方法。该方法无须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的特点。
车嘉琳刘景春刘赴平吴涛
关键词:微孔板凝聚胺法交叉配血
四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对经血传播病毒残余风险的评估被引量:17
2018年
目的评估东莞市10年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2遍酶联免疫法、2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1遍酶联免疫法和1遍核酸检测、2遍酶联免疫和1遍质量升级版核酸检测)后经血传播病毒HBV、HCV、HIV的残余风险。方法收集2008年1月1日—2017年1月12日期间采取的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后的试验原始数据,采用残余风险数学模型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4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下HBV标志物的反应率在初次献血者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除2遍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式外,其余3种血液筛查模式下初次献血者反应率均明显高于重复献血者(P〈0.01),采取2遍酶联免疫法的检测模式时HBV和HC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5 429和1/15 599,均高于其他3种筛查模式;HIV残余风险在2遍酶联免疫检测模式时最低(1/546 448);最新的筛查模式2遍ELISA+1遍NAT(v2.0)检测模式下HBV、HCV、HIV的残余风险分别为1/7 405、1/346 020和1/473 934。结论 HBV的残余风险较大,是影响血液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展核酸检测可以降低残余风险,选择2遍ELISA+1遍NAT(v2.0)是较好的筛查模式,选择低危献血人群更有利于血液安全。
何子毅陈庆恺陈少彬王庆邹姣丽余霖陈静文车嘉琳
关键词:血液安全筛查模式病毒
医学中文文献中χ~2检验应用错误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车嘉琳何子毅刘赴平邹文涛费亚涛
关键词:流行病学方法
非离心凝聚胺微孔板法的应用
2009年
【目的】评价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在输血前检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传统的凝聚胺试管法和微柱凝胶卡技术3种方法同步对输血前检测标本按照规定进行相关检测,比较3种方法输血前检测时间的差异;对临床常见的9种抗体血清进行滴度分析,以及对已经鉴定的21例不规则抗体标本和40例红细胞亚型标本进行检测,比较对已知的抗体检出能力。【结果】三种方法中,检测时间总体上都是微柱凝胶卡技术最长;进行单个交叉配血标本检测时,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长于凝聚胺试管法(F=148.672,P=0.00),随着标本的增加,微孔板法明显短于其它2种方法(5个标本:F=310.661,P=0.00;9个标本:F=140.779,P=0.00);对抗体检出能力上,检测抗体滴度方面,3种方法两两比较均没有统计学差异(统计概率P值分别为0.068、0.753和0.674);对以前鉴定的抗体微孔板凝聚胺法具有很好的检出能力。【结论】无需离心的微孔板凝聚胺法无需试管及离心设备,具有简便快速、经济有效等特点,是一种可行的输血前检测方法。
邹文涛刘景春车嘉琳陆小梅刘赴平
关键词:凝聚胺微孔板输血前检查
抗-E患者输血导致产生抗-c1例被引量:2
2009年
刘景春车嘉琳邹文涛何子毅刘赴平
关键词:抗-E输血抗-C
电子交叉配血的现状和展望被引量:27
2009年
电子交叉配血在国外已应用多年,许多报道证实电子交叉配血具有减少人力、资源浪费,保证血液安全等优点,本文就电子配血产生的背景、国外的应用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
何子毅刘赴平车嘉琳
关键词:交叉配血血液安全
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流感疫苗效果的初步评价被引量:6
2010年
目的初步评价无偿献血者接种甲型H1N1型流感(简称甲流)疫苗的效果,为临床采集、储备甲流抗体血浆提供依据。方法对2010年1月—2010年2月的1027名东莞市无偿献血者分为甲流疫苗接种组(n=899)和对照组(n=128),应用ELISA法检测2组的人H1N1IgG抗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抗-H1N1阳性率:甲流疫苗接种组为77.53%(697/899),对照组为15.63%(20/128),2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χ2=203.76,P<0.01);抗-H1N1阳性结果S/CO值,甲流疫苗接种组为1.27±0.18,对照组为1.08±0.07(t=4.71,P<0.01);甲流疫苗接种者中,接种时间71—80d组的抗-H1N1阳性率、S/CO值均高于接种时间小于70d的各组。在甲流疫苗接种组中37例自诉有接种副反应,占4.12%,但无严重副反应。结论无偿献血者接种甲流疫苗安全且能有效产生抗-H1N1IgG,建议在接种疫苗70d后采集甲流抗体血浆。
车嘉琳梁兵王德文师玲玲陈少彬刘赴平
关键词:无偿献血者血液安全
三种方法检测弱抗体抗原反应效果分析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对常用盐水法、凝聚胺以及微柱凝胶技术3种方法检测弱ABO抗原抗体反应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采用我站发现的2例AxB和A3B标本,分别以其红细胞与10例B型个体的血浆反应,以其血浆与10例AB型的红细胞反应,同时采用3种方法进行检测比较检测效果。结果:没有出现预期的结果中,盐水试管法有4例,凝聚胺法20例,微柱凝胶卡技术29例。结论:检测ABO弱抗原抗体反应能力以盐水法检测灵敏度最高,在交叉配血时,为了确保输血安全,应该不能省略盐水法,以防弱ABO抗体引起的输血反应。
刘景春车嘉琳邹文涛何子毅刘赴平
关键词:凝聚胺盐水法输血前检查
无偿献血者抗-HIV检测模式的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目的评价无偿献血者血液抗-HIV检测模式应用的效果。方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两种抗-HIV(1+2)ELISA试剂对每一份献血者标本进行初、复检,对阳性者送HIV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并进一步评价单一试剂检测与双重试剂筛查检测的效果。结果在54591份无偿献血者标本中,国产试剂初筛163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国产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2%;进口试剂初筛149份阳性,经确认其中9份为真阳性,进口试剂的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100·0%、99·74%。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在灵敏度差异无显著性,在特异性单一试剂检测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差异极显著性(P<0.01),单一试剂检测优于两种试剂同时检测。结论增加检测次数或选用进口试剂排除HIV感染意义有限,改进血液筛查手段实为提高血液安全性的首要途径。
车嘉琳王德文王庆费亚涛谭少华崔平
关键词:献血HIV血液筛查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